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 提要 序、跋 正語作詞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庚青韻 平聲

陰平
經(jīng)                 ?           應(yī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鵿 ? ? ? ? ? ? ? ? ?

其它僻字:
??

?? ?? ?? ??

陽平
  鳿                               ?      ?      

? ? ? ? ? ? ? ? ? ? ? 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櫿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它僻字:
??

?? ?? ?? ?? ?? ?? ?? ?? ?? ?? ??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仗:對語
漢語字典繁體或異體字:
拼音:nǎi  
  • 〔芋~〕見“”。

拼音:rèng  

〈名〉
  • 亂草;雜草
    • 艿,艿草也。從草,乃聲。…字亦作芿。——《說文》
    • 藉艿燔林?!读凶印S帝》
  • 又如:艿稗(泛指雜草。亦以喻蕪雜的事物)
康熙字典

  •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仍。 (蒸韻)
  • 謂陳根草不芟,新草又生,相因仍也。所謂燒火艿者也?!?a target='_blank'>唐書·裴延齡傳》延齡妄言:長安咸陽閒,得陂艿數(shù)百頃。《正字通》芿、艿同。
  • 按:唐韻》分爲(wèi)兩字,艿平聲,芿去聲?!?a target='_blank'>集韻》二字雖通,然平聲則以艿爲(wèi)主,去聲則以艿爲(wèi)附,其意微有差別,古人必有所據(jù)。且考《唐書》,亦兩字分見,不宜倂合,今從《唐韻》。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艸也。按許謂艿爲(wèi)艸名也。廣韻云。陳根艸不芟。新艸又生。相因仍。所謂燒火艿。此別一義。其字亦作芿。列子。趙襄子狩於中山、藉芿燔林是也。今玉篇以舊艸不芟、新艸又生曰艿、係之說文。此孫強(qiáng)、陳彭年輩之誤也。從艸。乃聲。如乗切。六部。乃在一部。仍艿在六部者、合韻冣近也?;N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