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集》卷三十四〈聚星堂雪〉
窗前暗響鳴枯葉,龍公試手初行雪。映空先集疑有無,作態(tài)斜飛正愁絕。眾賓起舞風竹亂,老守先醉霜松折。恨無翠袖點橫斜,祇有微燈照明滅。歸來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鈴索掣。未嫌長夜作衣棱,卻怕初陽生眼纈。欲浮大白追馀賞,幸有回飆驚落屑。模糊檜頂獨多時,歷亂瓦溝裁一瞥。汝南先賢有故事,醉翁詩話誰續(xù)說。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zhàn)不許持寸鐵。
《昭明文選》卷四十一〈書上·答蘇武書〉~849~
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
《太平廣記》卷二百三十一〈器玩三·李守泰〉~77~
唐天寶三載五月十五日,揚州進水心鏡一面。縱橫九寸,青瑩耀日。背有盤龍長三尺四寸五分,勢如生動。玄宗覽而異之。進鏡官揚州參軍李守泰曰:「鑄鏡時,有一老人,自稱姓龍名護。須發(fā)皓白,眉如絲,垂下至肩,衣白衫。有小童相隨,年十歲,衣黑衣。龍護呼為玄冥。以五月朔忽來,神采有異,人莫之識。為鏡匠呂暉曰,老人家住近,聞少年鑄鏡,暫來寓目。老人解造真龍,欲為少年制之,頗將愜于帝意。遂令玄冥入爐所,扃閉戶墉,不令人到。經(jīng)三日三夜,門左洞開。呂暉等二十人于院內搜覓,失龍護及玄冥所在。鏡爐前獲素書一紙,文字小隸云:鏡龍長三尺四寸五分,法三才。象四氣,稟五行也。縱橫九寸,類九州分野。鏡鼻如明月珠焉。開元皇帝圣通伸靈,吾遂降祉。斯鏡可以辟邪,鑒萬物。秦始皇之鏡,無以加焉。歌曰:『盤龍盤龍,隱于鏡中。分野有象,變化無窮。興云吐霧,行雨生風。上清仙子,來獻圣聰?!弧箙螘煹人煲歧R爐置船中,以五月五日午時,乃于揚子江鑄之。未鑄前,天地清謐。興造之際,左右江水忽高三十馀尺,如雪山浮江,又聞龍吟,如笙簧之聲,達于數(shù)十里?;T古老,自鑄鏡以來,未有如斯之異也?!沟墼t有司,別掌此鏡。至天寶七載,秦中大旱。自三月不雨至六月。帝親幸龍?zhí)闷碇?,不應。問昊天觀道士葉法善曰:「朕敬事神靈,以安百姓。今亢陽如此,朕甚憂之。親臨祈禱,不雨何也?卿見真龍否乎?」對曰:「臣亦曾見真龍,臣聞畫龍四肢骨節(jié),一處得以似真龍,即便有感應。用以祈禱,則雨立降。所以未靈驗者,或不類真龍耳。」帝即詔中使孫知古,引法善于內庫遍視之。忽見此鏡,遂還奏曰:此鏡龍真龍也?!沟坌夷幍?,并召法善祈鏡龍。頃刻間,見殿棟有白氣兩道,下近鏡龍。龍鼻亦有白氣,上近梁棟。須臾充滿殿庭,遍散城內。甘雨大澍,凡七日而止。秦中大熟。帝詔集賢待詔吳道子,圖寫鏡龍,以賜法善。
《后漢書》卷三十七《桓榮傳》附《桓典傳》
辟司徒袁隗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典執(zhí)政無所回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及黃巾賊起滎陽,典奉使督軍。賊破,還,以啎宦官賞不行。在御史七年不調,后出為郎。
例句
重門啟鎖紫髯胡,新披驄馬隴西駒。
驄馬真傲吏,翛然無所求。
關吏迷驄馬,銅章累繡衣。
驄馬朝天疾,臺烏向日飛。
岸柳遮浮鹢,江花隔避驄。
驄馬入關西,白云獨何適。
回瞻驄馬速,但見行塵起。
黠吏偏驚隼,貪夫輒避驄。
遙知驄馬色,應待倚門看。
卻見鄱陽吏,猶應舊馬驄。
相送東郊外,羞看驄馬回。
僚采爭攀鹢,魚龍亦避驄。
本欲避驄馬,何如同鹢舟。
避馬臺中貴,登車嶺外遙。
百尺原頭酒色殷,路傍驄馬汗斑斑。
新騎驄馬復承恩,使出金陵過海門。
驄馬勸君皆卸卻,使君家醞舊來濃。
忽聞驄馬至,喜見故人來。
臥病窮巷晚,忽驚驄馬來。
羨他驄馬郎,元日謁明光。
驄馬五花毛,青云歸處高。
花撲征衣看似繡,云隨去馬色疑驄。
身負邦君弩,情紆御史驄。
聊聽驄馬使,卻就紫陽仙。
白狼行欲靜,驄馬何常驅。
寂寥我對先生柳,赫奕君乘御史驄。
祗有同時驄馬客,偏宜尺牘問窮愁。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天馬本來東,嘶驚御史驄。
天子昔避狄,與君亦乘驄。
見君乘驄馬,知上太山道。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乘驄感遺跡,一吊清川湄。
關門鳥道中,飛傳復乘驄。
春蒐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馬一馬驄。
禮闈曾擢桂,憲府既乘驄。
聞道乘驄發(fā),沙邊待至今。
御史新驄馬,參軍舊紫髯。
驄馬新鑿蹄,銀鞍被來好。繡衣黃白郎,騎向交河道。
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驄馬游。
屢食將軍第,仍騎御史驄。
有客騎驄馬,江邊問草堂。
驄馬別已久,鯉魚來自烹。
已佩郎官印,兼乘御史驄。
英僚攜出新豐酒,半道遙看驄馬歸。
鳴騶導驄馬,常從夾朱軒。
故人驄馬朝天使,洛下秋聲恐要知。
鞭鞘所拂三千里,多少諸侯合避驄。
連錢出塞蹋沙蓬,豈比當時御史驄。
無路重趨桓典馬,有詩曾上仲宣樓。
賴逢驄馬客,郢曲緩羈情。
嗟余索米無人問,行避霜臺御史驄。
夢寐花驄色,相思黃鳥春。
粉署花驄入,丹霄紫誥垂。
明發(fā)南昌去,回看御史驄。
驄聲隔暗竹,吏事散空廊。
仰視驄花白,多慚綬色黃。
驄馬拂繡裳,按兵遼水陽。
忽報南昌令,乘驄入郡城。
自嘆猶為折腰吏,可憐驄馬路傍行。
繡衣過舊里,驄馬輝四鄰。
往來楊柳陌,猶避昔年驄。
已想人如玉,遙憐馬似驄。
樓船非習戰(zhàn),驄馬是嘉招。
驄馬刑章峻,蒼鷹獄吏猜。
果乘驄馬發(fā)囂書,復道郎官稟綸誥。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乘興宜投轄,邀歡莫避驄。
典故 柳下鍛
嵇鍛
嵇生鍛
山陽鍛
好鍛嵇
不鍛嵇康
鍛柳嵇
學鍛鐵
隱鍛爐
嵇康鍛鐵
柳陰鍛
叔夜嵇
相關人物嵇康
鐘會(字士季)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簡傲〉~767~
鐘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鐘要于時賢俊之士,俱往尋康??捣酱髽湎洛懀蜃悠跒樽艄呐???祿P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鐘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南朝梁·劉孝標注引《文士傳》曰:「康性絕巧,能鍛鐵。家有盛柳樹,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涼,恒居其下傲戲,乃身自鍛。家雖貧,有人說鍛者,康不受直。唯親舊以雞酒往與共飲啖,清言而已?!?/span>
《晉書》卷四十九〈嵇康列傳〉
性絕巧而好鍛。宅中有一柳樹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鍛。……初,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以自贍給。潁川鐘會,貴公子也,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康不為之禮,而鍛不輟。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箷源撕吨?。
例句
中散山陽鍛,愚公野谷村。
才淑隨廝養(yǎng),名賢隱鍛爐。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下〈文學〉~203~
衛(wèi)玠總角時問樂令「夢」,樂云「是想」。衛(wèi)衛(wèi)曰:「形神所不接而夢,豈是想邪?」樂云:「因也。未嘗夢乘車入鼠穴,搗齏啖鐵杵,皆無想無因故也?!?/span>
《歲時廣記》卷三十一〈中秋上·遇陰晦〉~992~
《石林詩話》:晏元獻公守南都,王君玉時在館閣較勘,公特請于朝,以為府簽判,賓主相得,日以賦詩飲酒為樂,佳時勝日,未嘗輒廢。嘗遇中秋陰晦,公廚夙為備,公適無命,既至夜,君玉密使人伺公,曰:「已寢矣」。君玉亟為詩以入,曰:「只在浮云最深處,試憑弦管一吹開」。公枕上得詩,大喜,即索衣起,徑召客治具,大合樂。至夜分,果月出,遂飲樂達旦。
典故鑄大錯
六州鑄錯
鐵鑄六州
鑄六州鐵
二十四州鐵
天下無此錯
打大錯
大錯鐵心
九州猶錯
六州鑄鐵從頭錯
時州鑄鐵
無鐵打錯
一錯鑄六州
州鐵鑄成錯
鑄九州錯
鑄就相思錯
相關人物羅紹威
《北夢瑣言》卷十四
中和中,魏博帥羅弘信初為本軍步射小校,掌牧圉之事。曾宿于魏州觀音院門外,其地有神祠,俗號曰:「白須翁」。巫有宋遷者,忽詣弘信謂曰:「夜來神忽有語君不久為此地主?!购胄排唬骸赣N乙顾諒鸵源搜詠砀婧胄牛胄乓蛄蠲苤?。不期歲,果有軍變,推弘信為帥。弘信狀貌豐偉,多力善射,雖聲名未振,眾已服之,累加至太尉,封臨淮王。弘信卒,子紹威繼之,與梁祖通歡結親,情分甚至。先是,本府有牙軍八千人,豐其衣糧,動要姑息,時人云:「長安天子,魏府牙軍。」主使頻遭斥逐,由此益驕。紹威不平,有意剪滅。因與汴人計會,詐令役夫肩籠內藏器甲,揚言汴帥葬羅氏之女。紹威密令人于兵仗庫斷弓弦共甲襻,夜會汴人,擐甲持戈,攻殺牙軍。牙軍覺之,排闥入庫,而弓甲無所施勇也。全營殺盡,仍破其家。人謂牙軍久盛,宜其死矣。紹威雖豁素心,而紀綱無有,漸為梁祖陵制,竭其帑藏以奉之。忽患腳瘡,痛不可忍,意其牙軍為祟,乃謂親吏曰:「聚六州四十三縣鐵,打一個錯不成也?!?/span>
《資治通鑒》卷二百六十五〈唐紀八十一·昭宣光烈孝皇帝·天祐三年〉~8659~
秋,七月,朱全忠克相州。時魏之亂兵散據(jù)貝、博、澶、相、衛(wèi)州,全忠分命諸將攻討,至是悉平之,引兵南還。全忠留魏半歲,羅紹威供億,所殺牛羊豕近七十萬,資糧稱是,所賂遺又近百萬;比去,蓄積為之一空。紹威雖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紹威悔之,謂人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簡釋
鑄大錯:喻造成重大失誤,無可挽回。宋蘇軾《贈錢道人》:“不知幾州鐵,鑄此一大錯?!?/p>
典故 龍騰梭
梭化龍
掛壁梭飛
雷化龍梭
雷雨龍梭
一擲靈梭風雨
云雷起鐵梭
飛梭龍變
陶壁精靈
陶侃龍梭
織罷化梭
相關人物陶侃
《太平御覽》卷四十八〈地部十三·南楚諸山·釣磯山〉~363~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釣磯山者,陶侃嘗釣于此山下,水中得織梭一枚,還掛壁上。后化成赤龍,從空而去。其山石上,猶有侃跡存焉?!?/span>
《晉書》卷六十六〈陶侃列傳〉~779~
侃少時漁于雷澤,網(wǎng)得一織梭,以掛于壁。有頃雷雨,自化為龍而去
例句
落筆思成虎,縣梭待化龍。
陶家壁上精靈物,風雨未來終是梭。
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典故 心腸鐵石
肝腸鐵石
鐵心堅
宋廣平賦梅
鐵做心腸
廣平心鐵
老子心鐵
相關人物宋璟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皮日休·桃花賦〉~8346~
余嘗慕宋廣平之為相,貞姿勁質,剛態(tài)毅狀,疑其鐵腸石心,不鮮吐婉媚辭,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賦,清便富艷,得南朝徐庾體,殊不類其為人也。后蘇相公味道得而稱之,廣平之名遂振。嗚呼!以廣平之才未為是賦,則蘇公果暇知其人?將廣平困于窮,厄于躓,然強為是文邪?日體于文尚矣,狀花卉,體風物,非有所諷?輒抑而不發(fā),因感廣平之所作,復為〈桃花賦〉。
《新五代史》卷二十八〈唐臣傳·李襲吉〉~3~
襲吉博學,多知唐故事。遷節(jié)度副使,官至諫議大夫。晉王與梁有隙,交兵累年,后晉王數(shù)困,欲與梁通和,使襲吉為書諭梁,辭甚辨麗。梁太祖使人讀之,至于「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嘆曰:「李公僻處一隅,有士如此,使吾得之,傅虎以翼也!」顧其從事敬翔曰:「善為我答之?!辜跋杷?,書辭不工,而襲吉之書,多傳于世。
《舊五代史》卷六十〈唐書·列傳十二·李襲吉〉~802~
豈謂運由奇特,謗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袼幹缕涫g,陳事止于堪笑。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二〈李襲吉·為周晉王貽梁祖書〉~8857~
豈謂運由奇特。謗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
典故千尋鐵鎖
王浚樓船
千尋鎖
鐵鎖沈江
晉龍驤
樓船鐵鎖
鐵索千尋
鐵鎖樓船
連江鎖
龍驤下三蜀
難鎖長江斷
千尋橫鐵鎖
益部龍驤
鐵索千尋沉江底
鐵鎖沈天塹
相關人物王浚
《晉書》卷四十二〈王浚列傳〉~209~
太康元年正月,浚發(fā)自成都,率巴東監(jiān)軍、廣武將軍唐彬攻吳丹楊,克之,擒其丹楊監(jiān)盛紀。吳人于江險磧要害之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獲吳間諜,具知情狀??D俗鞔蠓?shù)十,亦方百馀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筏去。又作火炬,長十馀丈,大數(shù)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于是船無所礙。二月庚申,克吳西陵,獲其鎮(zhèn)南將軍留憲、征南將軍成據(jù)、宜都太守虞忠。壬戌,克荊門、夷道二城,獲監(jiān)軍陸晏。乙丑,克樂鄉(xiāng),獲水軍督陸景。平西將軍施洪等來降。乙亥,詔進浚為平東將軍、假節(jié)、都督益梁諸軍事。
《太平御覽》卷五百八十〈樂部十八·笛〉~2748~
唐·李肇《唐國史補》:「李舟好事,嘗得村舍煙竹,截以為笛,堅如鐵石,以遺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與舟吹之,溜亮逸發(fā)。俄有客立于岸,呼舡請載。既至,請笛而吹,甚為精壯,山石可裂,牟平生未嘗見。及人破,呼吸盤辟,應指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著記,疑其蛟龍也」。
《宋史》卷四百六十二〈方技列傳下·孫守榮〉~3533~
孫守榮,臨安富陽人。生七歲,病瞽。遇異人教以風角、鳥占之術,其法以音律推五數(shù),播五行,測度萬物始終盛衰之理。凡問者一語頃,輒知休咎。守榮既悟,異人授以鐵笛,遂去不復見。守榮因號富春子,吹笛市中,人初不異也。然其術率驗。
《續(xù)文獻通考》卷一百九〈樂考九·樂器·金之屬〉~3768~
朱子〈武夷山鐵笛亭〉詩序略曰:「侍郎胡明仲嘗與武夷山隱者劉君兼道游,劉善吹鐵笛,有穿云裂石之聲?!?/span>
《漢書》卷七十六《張敞傳》
「梁國大都,吏民凋敝,且當以柱后惠文彈治之耳?!箹|漢·應劭注:「柱后,以鐵為柱,今法冠是也,一名惠文冠?!箷x·晉灼著:「《漢注》法冠也,一號柱后惠文,以纚裹鐵柱卷。秦制執(zhí)法服,今御史服之,謂之解廌,一角。今冠兩角,以解廌為名耳。」
例句
滄洲不復戀魚竿,白發(fā)那堪戴鐵冠。
權分金節(jié)重,恩借鐵冠雄。
將行司馬令,助以鐵冠威。
已對鐵冠窮事本,不知廷尉念冤無。
沴氣清金虎,兵威壯鐵冠。
繡衣柱史何昂藏,鐵冠白筆橫秋霜。
乍分霜簡色,微映鐵冠生。
滿樹鐵冠瓊樹枝,樽前燭下心相知。
新冠峨峨不變鐵,舊泉脈脈猶在渠。
鐵冠雄賞眺,金界寵招攜。
入幕綰銀綬,乘軺兼鐵冠。
《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王尊〉~3226~
初,敞為京兆尹,而敞弟武拜為梁相。是時梁王驕貴,民多豪彊,號為難治。敞問武:「欲何以治梁?」武敬憚兄,謙不肯言。敞使吏送至關,戒吏自問武。武應曰:「馭黠馬者利其銜策,梁國大都,吏民凋敝,且當以柱后惠文彈治之耳?!固?#183;顏師古注引應劭曰:「柱后,以鐵為柱,今法冠是也,一名惠文冠。晉灼曰:「《漢注》法冠也,一號柱后惠文,以纚裹鐵柱卷。秦制執(zhí)法服,今御史服之,謂之解廌,一角。今冠兩角,以解廌為名耳?!?/span>
《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一〈柳宗元十三·永州鐵爐步志〉~5869~
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永州北郭有步,曰鐵爐步。予乘舟來,居九年,往來求其所以為鐵爐者無有。問之,人曰:「蓋嘗有鍛者居,其人去而爐毀者不知年矣,獨有其號冒而存?!褂柙唬骸肝?!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步之人曰:「子何獨怪是?今世有負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曰:「吾門大,他不我敵也?!箚柶湮慌c德,曰:「久矣其先也。」然而彼猶曰「我大」,世亦曰「某氏大」。其冒于號有以異于茲步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