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海東高僧傳·卷第一
釋法云。俗名公夌宗。謚曰真興。而法興王弟葛文王之子也。母金氏。生七歲即位??藢捒巳省>词露?。聞善若驚。除惡務本。七年興輪寺成。許人出家為僧尼。八年命大阿餐柒夫等廣集文士。修撰國史。十年梁遣使。與入學僧覺德送佛舍利。王使群臣奉迎興輪寺前路。十四年命有司筑新宮于月城東。黃龍見其地。王疑之改為佛寺。號曰黃龍。二十六年陳遣使劉思及僧明觀。送釋氏經(jīng)論七百馀卷。二十七年祇園實際二寺成。而黃龍亦畢功。三十三年十月為戰(zhàn)死士卒設八關(guān)齋會于外寺。七日乃罷。三十五年鑄黃龍寺丈六像。或傳阿育王所泛船載黃金至絲浦。輸入而鑄焉。語在慈藏傳。三十六年丈六出淚至踵。三十七年始奉原花為仙郎。初君臣病無以知人。欲使類聚群游。以觀其行儀。舉而用之。遂簡美女二人。曰南無。曰俊貞。聚徒三百馀人。二女爭妍。貞引南無。強勸酒醉。而投河殺之。徒人失和而罷。其后選取美貌男子。傳粉妝飾之。奉為花郎。徒眾云集?;蛳嗄ヒ缘懒x?;蛳鄲傄愿铇?。娛游山水。無遠不至。因此知人之邪正。擇其善者薦之于朝。故金大問世記云。賢佐忠臣。從此而秀。良將猛卒。由是而生。崔致遠鸞郎碑序曰。國有玄妙之道。曰風流。實乃包含三教。接化群生。且如入則孝于家。出則忠于國。魯司寇之旨也。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周柱史之宗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竺乾太子之化也。又唐令狐澄新羅國記云。擇貴人子弟之美者傳粉妝飾。而奉之名曰花郎。國人皆尊事之。此蓋王化之方便也。自原郎至羅末。凡二百馀人。其中四仙最賢。且如世記中。王幼年即祚。一心奉佛。至末年祝發(fā)為浮屠。被法服自號法云。受持禁戒。三業(yè)清凈。遂以終焉。及其薨也。國人以禮葬于哀公寺之北峰。是歲安含法師至自隋。至安含傳辨之。 贊曰。風俗之于人大矣哉。王者欲移易。于當世如水之就下。沛然孰禦哉。始真興既崇像教。設花郎之游。國人樂從仿效。如趍寶肆。如登春臺。要其歸在乎遷善徙義。鴻漸于大道而已。彼漢哀帝徒以色是愛。故班固曰。柔曼之傾人意。非特女徒。蓋亦有男色焉。評之不可同日而語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12 【介紹】: 隋始興人。驍勇有膂力,能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馬。文帝開皇中征為車騎將軍,從楊素北征突厥,以功加上開府。煬帝即位,擊楊諒叛,每戰(zhàn)先登,除右屯衛(wèi)大將軍。及遼東之役,為先鋒,力戰(zhàn)死。謚武烈。
《分類字錦》:漸漸擢芒(漸漸擢芒)
潘岳 射雉賦 麥漸漸以擢芒,雉鷕鷕而朝雊。
分類:
《分類字錦》:凈綠搖波(凈綠搖波)
蘇軾 游博羅香積寺詩 二年流落蛙魚鄉(xiāng),朝來喜見麥吐芒。東風搖波舞凈綠,初日泫露酣嬌黃。
分類:
《分類字錦》:接絕續(xù)乏(接絕續(xù)乏)
禮記仲秋之月乃勸種麥注麥者接絕續(xù)乏之榖尤重之疏前年秋榖至夏絕盡后年秋榖夏時未登是其絕也夏時人民糧食闕短是其乏也麥乃夏時而熟是接其絕續(xù)其乏也
分類:
《分類字錦》:金王而生
說文麥芒榖秋種厚霾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分類:
《分類字錦》:麥雨一犁(麥雨一犁)
范成大 丁酉正月二日東郊故事詩 麥雨一犁隨處綠,柳煙千縷幾時青。
分類:
《分類字錦》:麥須騷殺(麥須騷殺)
范成大 馀杭道中詩 桑眼迷離應欠雨,麥須騷殺已禁風。
分類:
《分類字錦》:麥秀風搖(麥秀風搖)
農(nóng)政全書若三春有雨入夏時有微風此大有之年也諺云麥秀風搖
分類:
《分類字錦》:隴帶桑平(隴帶桑平)
范成大 將至石湖道中書事詩 柳堤隨草遠,麥隴帶桑平。
分類:
《分類字錦》:隴上風寒(隴上風寒)
王安石 東陂詩 無端隴上翛翛麥,橫起寒風占作秋。
分類:
一麥
【佛學大辭典】
(雜語)量名。俱舍論十二曰:「七虱為麥,七麥為指節(jié),三節(jié)為一指。」
食馬麥宿緣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出興起經(jīng)下。
馬麥
【佛學大辭典】
(故事)馬糧之麥也,佛一夏受阿耆達婆羅門王請,安居彼國,與五百比丘共食三月馬麥。是佛十難之一。楞嚴經(jīng)六曰:「若不為此舍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參見:阿耆達)
【三藏法數(shù)】
佛言過去世時,有比婆葉如來,在槃頭摩跋城中,與大比丘眾俱。有槃頭王與諸臣民請佛供養(yǎng),及比丘僧,佛默然許之。王還,具饌已畢,即執(zhí)香爐,啟曰:唯愿屈尊來受我供。佛敕大眾往詣王宮。食畢各還。時為病比丘取食而歸。爾時城中有婆羅門,教五百童子。佛從婆羅門所過時,婆羅門見食香美,便起妒意。此髡沙門,正應食馬麥,不應食甘饌。亦教童子言,此等師主,皆食馬麥。時婆羅門者,即我身是。五百童子者,五百羅漢是。我時言他食馬麥故,受諸苦報,今雖得佛,由此殘緣,我及眾等于毗蘭邑食馬麥九十日也。(梵語沙門,華言息心,又云勤息、比婆葉、槃頭摩、跋毗蘭俱無翻。)
佛食馬麥緣
【三藏法數(shù)】
佛言:過去世時,有比婆葉如來,在槃頭摩跋城中,與大比丘眾俱。有槃頭王與諸臣民,請佛供養(yǎng)及比丘僧。爾時城中有婆羅門,教五百童子。王設會,先請佛,默然許之。王還具饌已畢,即執(zhí)香爐,啟曰:惟愿屈尊,來受我供。佛敕大眾,往詣王宮。食畢各還。時為病比丘請食而歸,過婆羅門所,時婆羅門見食香美,便起妒意。此髡頭沙門,正應食馬麥,不應食甘饌。亦教童子言,此等師主皆食馬麥。時婆羅門者,則我身是;五百童子者,五百羅漢是。我時言他食馬麥,故受諸苦報。今雖得佛,由此殘緣,我及眾等,于毗蘭邑食馬麥九十日,以償殘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