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尊貴(尊貴)  拼音:zūn guì
1.尊敬顯貴的人?!蹲髠?。昭公二十九年》:「民在鼎矣,何以尊貴?」《周禮。天官。大宰》:「六曰尊貴?!?jié)h。鄭玄。注:「尊貴,尊天下之貴者?!?br />2.高尚、高貴?!赌鲜贰>硭乃?。齊武帝諸子傳。文惠太子長懋等傳。論曰》:「夫帝王子弟,生長尊貴,情偽之事,不經(jīng)耳目?!埂都t樓夢》第六一回:「就是這樣尊貴。不知怎的,今年這雞蛋短的很,十個錢一個還找不出來。」
《漢語大詞典》:崇重
(1).猶尊貴;高貴。后漢書·竇融傳:“ 肅宗 即位,以公主修勑慈愛,累世崇重,加號長公主?!?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招要恩屢至,崇重力難任?!?宋 范仲淹 《答趙元昊書》:“以大王嗣守其國,爵命崇重,一如先大王?!?清 惲敬 《答儷笙尚書書》:“先生德位崇重,下交于奔走之吏,先生之道益光矣。”
(2).尊重;重視。 晉 桓溫 《薦譙元彥表》:“是故上代之君,莫不崇重斯軌,所以篤俗訓民,靜一流競?!?唐 韓愈 《請復國子監(jiān)生徒狀》:“國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趨競,未復本原。”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一:“ 肅宗 、 代宗 ,崇重儒術(shù)。”
(3).古代書信末祝頌對方的用詞。猶言貴體。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伏惟宴喜外,倍保崇重。祝望祝望。” 宋 王安石 《與王宣徽書》:“惟冀為時倍保崇重,無任禱頌之至。”
《漢語大詞典》:尊高
(1).高貴。管子·宙合:“尊高滿大而好矜人?!?br />(2).指崇高的身分或地位。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郭玉:“夫貴者處尊高以臨臣,臣懷怖懾以承之。”
《漢語大詞典》:貴高(貴高)
高貴。亦指高貴者。宋書·王景文傳:“貴高有危殆之懼,卑賤有溝壑之憂。”易·歸妹“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宋 程頤 傳:“女子居貴高之地,有賢明之資,人情所愿娶,故其愆期,乃為有時,蓋自有待,非不售也,待得佳配而后行也。”
《國語辭典》:矜貴(矜貴)  拼音:jīn guì
1.自誇尊貴。《列子。楊朱》:「不逆命,何羨壽;不矜貴,何羨名?!埂端鍟?。卷四九。牛弘傳》:「時楊素恃才矜貴,輕侮朝臣。」
2.珍貴?!都t樓夢》第一一六回:「惟有白石花欄圍著一棵青草,葉頭上略有紅色,但不知是何名草,這樣矜貴?!?/div>
《漢語大詞典》:雄貴(雄貴)
猶高貴。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林·四品金扇:“故太僕光祿皆得金扇,左右僉都雖雄貴,以尚四品,張黑扇如他官。”
分類:高貴
《漢語大詞典》:蜀錦吳綾(蜀錦吳綾)
比喻(聲名)高貴。 元 湯式《一枝花·贈美人號展香綿楊鐵笛為著此號》套曲:“價重如 齊 紈 魯 縞,名高似 蜀 錦 吳 綾?!?/div>
分類:聲名高貴
《國語辭典》:鳳凰(鳳凰)  拼音:fèng huáng
1.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稱為「鳳」,雌的稱為「凰」,為象徵祥瑞的鳥。也稱為「丹鳥」、「火鳥」、「鶤雞」。
2.縣名。位于湖南省境之西,麻陽縣西北,西南有鳳凰山,舊為廳。
《國語辭典》:亭亭  拼音:tíng tíng
1.高聳直立的樣子。晉。何劭游仙詩〉:「青青陵上松,亭亭高山柏?!购笮稳菖用鐥l,姿態(tài)秀美。唐。獨孤及 和贈遠詩:「美人挾瑟對芳樹,玉顏亭亭與花雙?!?br />2.高遠的樣子。南朝宋。謝惠連〈泛湖歸出樓中玩月〉詩:「亭亭映江月,瀏瀏出谷飆?!固啤P凇?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360974'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張?zhí)鞄熧?/a>〉:「邈矣真仙,孤高峻節(jié)。氣貫穹冥,元元示訣。落落神儀,亭亭皓月。誅邪斬精,魅驅(qū)鬼徹?!?br />3.高潔的樣子?!逗鬂h書。卷六○下。蔡邕列傳》:「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無由生?!?/div>
《國語辭典》:高門(高門)  拼音:gāo mén
1.高大的門?!妒酚洝>砥咚?。孟子荀卿傳》:「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埂段倪x。曹植。美女篇》:「青樓臨大路,高門結(jié)重關(guān)?!?br />2.富貴的人家?!肚f子。達生》:「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走也?!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88' target='_blank'>李白 宴陶家亭子詩:「曲巷幽人宅,高門大士家。」
《國語辭典》:華蓋(華蓋)  拼音:huá gài
1.帝王或貴族座車上的綢傘。后用以泛指高貴者所乘之車?!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下》:「將兵為上將軍,建華蓋,立斗獻?!埂逗鬂h書。卷六九。竇何列傳。何進》:「起大壇,上建十二重五采華蓋。」
2.道教稱眉毛。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一。天中章》:「眉號華蓋,覆明珠?!?br />3.中國古代星官名。因形似傘蓋,故稱「華蓋」。在西方天文學中屬仙后座。《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大帝上九星曰華蓋,所以覆蔽大帝之坐也。」
《國語辭典》:清高  拼音:qīng gāo
清雅高潔。漢。王充《論衡。定賢》:「鴻卓之義,發(fā)于顛沛之朝;清高之行,顯于衰亂之世?!固?。杜甫 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五:「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漢語大詞典》:高遠(高遠)
(1).又高又遠。 漢 王充 論衡·說日:“從平地望 泰山 之顛,鶴如烏、烏如爵者, 泰山 高遠,物之小大失其實?!?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高遠如長空片云?!?王汶石 《大木匠》二:“天空高遠凈潔,空氣里夾雜著新麥苗的青草味?!?br />(2).高尚遠大。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邴原 ﹞秉德純懿,志行忠方”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邴原別傳》:“ 原 亦自以高遠清白,頤志澹泊,口無擇言,身無擇行,故英偉之士向焉?!?span id="844o4ia" class="book">《晉書·隱逸傳·索襲》:“宅不彌畝而志忽九州,形居塵俗而棲心天外,雖 黔婁 之高遠, 莊生 之不愿,蔑以過也。” 清 梅曾亮 《送韓珠船序》:“吾友 韓珠船 胸臆高遠,當官有聲。”
(3).高超深遠。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不聞清談講道之言,專以丑辭嘲弄為先,以如此者為高遠,以不爾者為騃野。”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十一:“其神情高遠,絶無都城紈綺市井之習,亦一時勝士?!?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至如 太白 《烏棲曲》諸篇,則又寓意高遠,尤為雅奏?!?朱自清 《論逼真與如畫》:“如 元 朝 倪瓚 的山水畫,就常不畫人,據(jù)說如此更高遠,更虛靜,更自然?!?br />(4).高貴其身分,久遠其歷史。《淮南子·修務(wù)訓》:“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託之於 神農(nóng) 、 黃帝 而后能入説。亂世闇主,高遠其所從來,因而貴之?!?/div>
《漢語大詞典》:金鰲(金鰲,金鼇)
亦作“ 金鰲 ”。
(1).神話中海中金色巨龜。 唐 王建 《宮詞》之一:“ 蓬萊 正殿壓金鼇,紅日初生碧海濤?!?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詞:“幾回山腳弄云濤,彷彿見金鼇?!币徽f,巨鱉。見楚辭·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漢 王逸 注。
(2).比喻地位高貴者。 明 方孔炤《蒼天》詩:“ 萬歲山 折蒼天崩,金鰲社鼠同一坑?!?br />(3).比喻臨水山丘。 宋 陸游 《平云亭》詩:“滿榼芳醪何處傾?金鼇背上得同行?!?元 張可久 《湘妃怨·德清觀梅》曲:“一去 孤山 路,重來 何水曹 ,醉上金鼇?!?span id="c8y8oqc" class="book">《花月痕》第七回:“背踏金鰲,憶南都之石黛。”
(4).山名。在 浙江省 臨海市 東南一百二十里海中。 宋 建炎 四年 金 兵至, 高宗 泛海泊此。后 文天祥 隨少主航海,亦駐泊于此。 清 黃宗羲 《黃季真先生墓志銘》:“粵稽 建炎 ,狩于 金鰲 ?!?
《漢語大詞典》:麟趾
(1).麟足。漢書·武帝紀:“詔曰:‘有司議曰,往者朕郊見上帝,西登 隴首 ,獲白麟以饋宗廟, 渥洼水 出天馬, 泰山 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更黃金為麟趾褭蹏以協(xié)瑞焉?!?顏師古 注:“ 應(yīng)劭 曰:‘獲白麟,有馬瑞,故改鑄黃金如麟趾褭蹏以協(xié)嘉祉也……’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鑄為麟足馬蹏之形以易舊法耳?!焙笠灾疄榻疱V的名稱。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尋,何須番舶獻其琛?”
(2).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鄭玄 箋:“喻今公子亦信厚,與禮相應(yīng),有似於麟?!焙笠浴镑胫骸弊饔鳌?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賢人。 晉 陸云 《答孫顯世》詩之七:“志擬龍潛,德配麟趾。” 唐 陸贄 《冊杞王妃文》:“克茂鵲巢之規(guī),葉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經(jīng)史問答·大學中庸孟子問目答盧鎬》:“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孫昌盛。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族茂麟趾,宗固盤石?!?宋 蘇軾 《賜彰化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還職事不允詔》:“朕方慶瓜瓞之茂,而欲觀麟趾之應(yīng)?!?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慶,當必有期?!?br />(3).比喻高貴的行跡。 晉 傅咸 《贈何劭王濟》詩:“豈不企高蹤,麟趾邈難追?!?br />(4).詩·周南·麟之趾的簡稱。 清 錢謙益 《工科給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贈》:“《麟趾》之詩,詠公子信厚之德?!?清 張廷玉 《雜興》詩:“《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規(guī)矩。”
(5).同“ 麟止 ”。 宋 陳亮 《〈三國紀年〉序》:“故自麟趾以來,上下千五六百年,其變何可勝道,散諸天地之間,學者自為紛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