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294—320 【介紹】: 西晉河內(nèi)溫人,字景度。司馬模子。襲爵南陽王。初拜南陽國世子。父死后,據(jù)有秦州之地,自號大司馬,置百官,隴右氐羌并從之。晉憫帝立,以為右丞相,加侍中、都督陜西諸軍事,尋進位相國。晉元帝大興二年,自稱晉王,改元建康,居上邦。為劉曜所逼,遷桑城。為其將張春所殺。謚元。
人物簡介
【生卒】:?—454 【介紹】: 北魏河內(nèi)溫人,字巨之。司馬景之兄。明元帝泰常末入魏,授寧遠將軍,封新蔡公,假相州刺史。出為廣寧太守,有清儉聲。后降號為平遠將軍,改密陵侯。
人物簡介
【生卒】:647—735 【介紹】: 唐道士。洛州溫人,字子微。法號道隱。事潘師正,傳習辟谷道引術。遍游名山,止于天臺山,自號天臺白云子。武則天、睿宗時曾迎入京。玄宗開元時又兩次召至都,令于王屋山置壇室以居。善篆、隸,書法自成一體,號“金剪刀書”。以三體寫《老子》石經(jīng),刊正文句。初,盧藏用隱居終南山,指終南曰:“此中大有嘉處?!背械澬煸唬骸耙云鸵曋?,仕宦之捷徑耳。”藏用慚。卒謚貞一先生。有《修真秘旨》等。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47—735 字子微,號白云子,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早年不屑為吏,遂為道士。師道士潘師正,傳其符箓及辟谷、導引、服餌之術,又受上清經(jīng)法。后遍游名山,隱居于天臺山玉霄峰。武后時,被召至洛陽。睿宗時,召入長安。歸山時,朝士贈詩者300余人,后編為《白云記》。玄宗時,兩次被召,并奉詔居王屋山。卒謚貞一先生。為唐代道教上清派之重要人物,著有《坐忘論》、《天隱子》。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全唐詩》存詩1首。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
承禎字子微。河內(nèi)溫人。為道士。事潘師正。傳其符箓及辟谷導引服餌之術。止天臺山。武后聞其名。召至都。降手敕贊美之。景云二年。睿宗復召之。固辭還山。開元九年十五年。元宗兩召之。敕于王屋山建陽臺觀以居。卒年八十九。贈銀青光祿大夫。謚貞一先生。
人物簡介
【生卒】:739—818 【介紹】: 唐河南偃師人,字靈符。九歲,貫涉經(jīng)史。元德秀奇之,為著《神聰贊》,號馬孺子。郭子儀奏為懷州參軍,充四鎮(zhèn)伊西北庭節(jié)度巡官,從事河陽三城、河東、昭義諸府。召為太子左贊善大夫,遷主客員外郎,使海東。后歷興元少尹、將作少監(jiān)、國子司業(yè)、秘書少監(jiān),加史館修撰。多才藝,弈棋居第三品。家貧,惟以著述為事。著有《鳳池錄》、《段公別傳》等。
人物簡介
【生卒】:1019—1086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君實。司馬池子。少聰穎好學,以父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累官知諫院、翰林學士、權御史中丞,復為翰林兼侍讀學士。極力反對王安石所行新法,以“祖宗之法不可變”為由,數(shù)與安石、呂惠卿等辯論,因出知永興軍。神宗熙寧四年,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十五年,專修史書,絕口不論時事。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起為門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起用劉摯、范純?nèi)?、范祖禹、呂大防等,悉除新法,恢復舊制。在相位八月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初編撰戰(zhàn)國至秦二世歷史為《通志》八卷,英宗命設局續(xù)修,神宗改書名為《資治通鑒》,元豐七年成書。另有《溫國文正公文集》、《稽古錄》等。全宋詩
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初仕蘇州簽判。父死服除,改武成軍簽判。慶歷六年(一○四六),以龐籍薦授館閣??保笫荦嫾贋椴⒅萃ㄅ?。召還為開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誥,天章閣待制,知諫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為龍圖閣直學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學士。熙寧三年(一○七○),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知永興軍,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居洛陽,主編《資治通鑒》。哲宗即位,召主國政,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贈溫國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雜著多種。事見《東坡全集》卷九○蘇軾《司馬溫公行狀》,《宋史》卷三三六有傳?!∷抉R光詩十四卷,以《四部叢刊》影宋刊《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即宋紹熙刊本,亦即紹興二年本)為底本,參校清乾隆六年陳宏謀校刊《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簡稱陳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簡稱四庫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無詩,分別據(jù)陳宏謀刊本補入。底本卷六《又和諷古》“海客久藏機”一首,與卷一《和之美諷古二首》之二重復,已刪略。又輯得集外詩及斷句,另編為一卷。詞學圖錄
司馬光(1019-1086) 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主編《資治通鑒》,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存詞三首,見《苕溪漁隱叢話》及《陽春白雪》。全宋文·卷一一七二
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寶元元年登進士甲科。歷大理評事、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開封府推官,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時仁宗未立嗣,數(shù)上疏諫言。英宗朝進龍圖閣直學士,判吏部流內(nèi)銓。神宗即位,擢為翰林學士,除御史中丞,權知審官院。王安石行新政,光持異議,與安石數(shù)論辯于帝前。由是以端明殿學士出知永興軍,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專修《資治通鑒》,凡十五年。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臨朝,召為門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力廢新政。是年九月卒,年六十八,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有文集八十卷,《資治通鑒》三百二十四卷,《考異》三十卷,《通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涑水紀聞》十卷等,并注釋《易》、《孝經(jīng)》、《老子》、《法言》、《太玄》等。見蘇軾《司馬文正公光行狀》(《東坡集》卷三六),《宋史》卷三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32 【介紹】: 名或作進。宋太平州慈湖砦兵。高宗紹興二年,砦軍周青等謀叛,將盡黥城中少壯而屠其老弱。俊知其謀,密結(jié)十人謀刺,伺青出上馬,斫中頰,因九人懼不敢前,遂遇害。后官軍至,青被誅。紹興三年,贈俊修武郎,為立祠,號登勇。
人物簡介
【介紹】: 金茌平人,字子卿。劉豫阜昌初,累官翰林學士。嘗考《石鼓》為宇文周時所造。中州集
定國,字子卿,茌平人,唐中令周裔孫。少日志趣不凡,宣政末,題詩酒家壁,有蘇黃不作文章伯,童蔡翻為社稷臣之句。用是得罪,亦用是得名。阜昌初,游歷下亭以詩撼齊王豫,豫召與語,大悅,授監(jiān)察御史,仕至翰林學士。石鼓自唐以來無定論,子卿以字畫考之,云是宇文周時所造,作辨馀萬言,出入傳記,引據(jù)甚明,學者以比蔡正甫燕王墓辨。初學詩未有入處,夢其父與方寸白筆,從是文章大進。自號薺堂先生,有集傳于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金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哲,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后游萊陽,入游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后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為真人、抱一無為普化真君等。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3—1183 【介紹】: 金山東寧海人,原名從義,字宜甫,后更名鈺,字玄寶,號丹陽子。全真教北七真之一。弱冠能詩。擅針灸療法。與妻孫不二師事王重陽。后開全真教遇仙派。元世祖封為“丹陽抱一無為真人”。世稱“丹陽真人”。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平江昆山人,字少伊,號得閑居士。孝宗乾道初進士。累官工部架閣。工詩。有《慚筆集》。全宋詩
馬先覺,字少伊,號得閑居士,昆山(今屬江蘇)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調(diào)海門主簿,改常州教授,遷兵部架閣。出為浙西常平干官,主管臺州崇道觀。事見清同治《蘇州府志》卷九一。有《慚筆集》(《宋詩紀事》卷五三),已佚。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婺州東陽人,字師文,號野亭。孝宗隆興元年進士。知徽州比較務。受知張栻,潛心經(jīng)籍,究極六經(jīng)諸子百家,人稱茂陵先生。寧宗慶元間主管江東轉(zhuǎn)運司文字。有《尚書中庸論語說》、《周禮隨釋》、《左傳類編》、《紀事編年》及詩文集。全宋詩
馬之純(一一四四?~?),字師文,學者稱野亭先生,金華(今屬浙江)人。弱冠登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授福州司法參軍。寧宗慶元間,主管江東轉(zhuǎn)運司文字。秩滿,授靜江府通判,未赴,卒于家。有《金陵百詠》等?!?a target='_blank'>景定建康志》卷四九有傳。 馬之純詩,據(jù)《景定建康志》所錄,編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