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jīng)。失譯。一卷。
一坐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謂比丘受頭陀法者,不數(shù)數(shù)食,及小食等。唯受一坐食。法于一坐中食,令滿足。更無坐食。設未滿足,有因緣起者,亦無更坐食。故名一坐食。
一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十二頭陀行之一。(參見:頭陀)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一坐食,即一日只在午前食一餐。
【三藏法數(shù)】
(出維摩詰所說經(jīng))
一食者,世間分段之食也。若能于此一食,了達三諦,即成法食。然后運平等心,上供諸佛,中奉賢圣,下及六道,等施無別。經(jīng)云:以一食施一切。是也。(三諦者,真諦、俗諦、中諦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三藏法數(shù)】
謂比丘修道,應作是念:我求一食尚多有所妨,何況小食、后食,若不自損,則失半日之功,不能一心行道。是故斷數(shù)數(shù)食,受一食法,是為頭陀行也。(小食者,晨時食也;后食者,過中食也。)
一揣食
【佛學大辭典】
(飯食)又曰一搏食。作丸而食也。比丘唯一度受一揣之食,其后不增加為二度。又名節(jié)量食,乃十二頭陀行之一。大乘義章十五曰:「揣者,手握物使堅固也。」(參見:揣食)
揣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四食之一。又作團食。揣摶字通。以手握食為丸而食之也。是印度人之食法,指欲界中一切之食物。印度人手握飯與菜納之于口中也。新譯曰段食。分分段段而食之義。注維摩二曰:「生曰:凡欲界食,謂之揣食。揣食者,揣握食也?!雇瑑粲笆瓒唬骸复痴撸创罩骋??!箍滴踝值湓唬骸笣h書注,揣與摶通。摶,以手圜之也。禮曲禮,毋摶飯。疏,取飯作摶易得多?!沽x林章四食章解之曰:「段者分段,分分受之能持身命。舊言團者,可摶可握,立為團食。此義全非,團字非搏,非水飲等可摶團圓,云何名團?故應名段。」殆誤。梵Pin!d!apa%ta。
二五食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者,蒲阇尼,翻云啖食。此有五種:謂飯麨乾飯魚肉。二者。祛阇尼,翻云嚼食。此有五種:謂枝葉華果細末食。
二食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法喜食,聞法歡喜,因而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身也。二、禪悅食,入于禪定得安靜之悅樂,因而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也。見法華文句八。【又】一、正命食,出家之人,常以乞食自資色身,清凈延命,故曰正命食。二、邪命食,依四邪或五邪之法而活命,故曰邪命食。
【佛學常見辭匯】
1。正命食和邪命食。正命食是比丘按照佛制,以乞食來資養(yǎng)色身,清凈延命;邪命食是比丘不依佛制,以四邪或五邪之法來求取活命。2。法喜食和禪悅食。法喜食是聽了佛法,心中歡喜,善根增長,資養(yǎng)慧命;禪悅食是修禪得定,心身怡悅,安樂自在。
【三藏法數(shù)】
(出法華文句)
〔一、法喜食〕,謂聞法歡喜,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是名法喜食。
〔二、禪悅食〕,謂以禪法資其心神,而得禪定之樂,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是名禪悅食。
【三藏法數(shù)】
(出天臺四教儀集注)
〔一、正命食〕,謂出家之人,常乞食自資色身,清凈活命,是名正命食。
〔二、邪命食〕,謂出家之人,不依正命而食,則有五種:一為利養(yǎng)故,現(xiàn)奇特相;二為利養(yǎng)故,自說功德;三卜相吉兇,為人說法;四高聲現(xiàn)威,令人畏敬;五說所得供養(yǎng),以動人心,是名邪命食。
七種食
【佛學大辭典】
(雜語)眼以眠為食,耳以聲為食,鼻以香為食,舌以味為食,身細滑為食,意以法為食,涅槃以不放逸為食。
八斛食
【佛學大辭典】
(故事)八斛四斗之略,如言八萬四千而言八萬也。佛臨涅槃時,陶器師純陀最后之供養(yǎng)奉佛以摩竭陀國之粳米八斛四斗,佛以神力施之于一切大會之眾使之充足。涅槃經(jīng)十曰:「爾時純陀所持粳糧成熟之食,摩伽陀國滿足八斛,以佛神力,皆悉充足一切大會?!贯岄T正統(tǒng)三曰:「大經(jīng)云:如來受長者八斛四斗供入滅,留八斛四斗舍利。」
九種食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食)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段食,分分段段嚙碎而食者。香味觸三者為體。尋常之食物也。二觸食,六識觸對可愛之境而生喜樂,以長養(yǎng)身心者。如眼之于美色乃至身之于軟滑是也。三思食,意識思好事而生樂,資益諸根者。四識食,地獄之眾生及無色界之有情等,以識資持命根者(已上四種為世間食)。五禪悅食,修行之人得禪定之樂能養(yǎng)諸根者。六法喜食,修法之人聞法生歡喜,資慧命養(yǎng)身心者。七愿食,修行之人發(fā)誓愿而持身,修萬行者。八念食,修行之人常念出世之善根,而不忘以資益慧命者。九解脫食,修行之人終得涅槃之樂而長養(yǎng)身心者,見增一阿含經(jīng)四十一。
【三藏法數(shù)】
(出增壹阿含經(jīng))
食有長養(yǎng)資益之義。言九種者,世間之食有四,以其能資養(yǎng)生死色身也;出世間之食有五,以其能資益法身慧命也。經(jīng)云:佛告諸比丘,當共專念,舍除世間四種之食,求辦出世間之食。蓋令眾生,但以世間之食,資養(yǎng)色身,不當貪著;須求出世間之法食,增長菩提慧命也。(梵語比丘,華言乞士。梵語菩提,華言道?;勖?,以智慧為命也。)
〔一、段食〕,段即形段。食有資益之義。謂以香味觸三塵為體,入腹變壞,資益諸根,故名段食。佛地論云:任持名食,謂能任持色身,令不斷壞故也。古譯經(jīng)律,皆云摶食。
〔二、觸食〕,觸即觸對,謂六識所對色等諸塵,柔軟細滑,冷煖等觸,而生喜樂,俱能資益諸根,故名觸食。又第六識觸對可愛之境,而生喜樂,長養(yǎng)諸根,亦名觸食。(六識者,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按翻譯名義注釋云:見色愛著名食,豈非觸食義耶?設觸非食,何以觀戲劇等,終日不食,而不饑也。)
〔三、思食〕,思即意思。謂第六識思于可愛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潤益諸根。如人饑渴,至飲食處,望得飲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諸根者,即眼耳鼻舌身也。)
〔四、識食〕,識以執(zhí)持為相。即第八識也。由前三食,勢分所資,能令此識增勝,執(zhí)持諸根,故名識食。(已上四種,名世間食。第八識即藏識也。按翻譯名義注釋云:識云識食,地獄眾生,及無色界中無邊識處天等,皆用識持,以為其食。)
〔五、禪悅食〕,謂修行之人,以禪法資其心神,而得禪定之樂,即能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故名禪悅食。
〔六、法喜食〕,謂修行之人,聞法歡喜,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故名法喜食。
〔七、愿食〕,愿即誓愿。謂修行之人,發(fā)弘誓愿,度脫眾生,欲斷煩惱而證菩提,以愿持身,常修萬行,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故名愿食。
〔八、念食〕,念即護念,亦憶念也。謂修行之人,常當憶持所得出世善法,存心定意,護念不忘,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故名念食。
〔九、解脫食〕,解脫即自在之義。謂修行之人,因修出世圣道,斷除煩惱惑業(yè)之縛,不受生死逼迫之苦,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故名解脫食。(已上五種,即出世間食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梵語阿賀羅A^ha%ra,總謂增益身心者。俱舍論十曰:「毗婆沙說,食于二時能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時能除饑渴,二消化已資根及大?!狗?參見:二食條,四食),五種凈食條。馀見以下附錄。
十六斛食
【佛學大辭典】
(雜名)大量滿腹之食也。十六斛者斗量也。焰魔供次第曰:「某甲等謹以香潔飲食及錢財幣帛等先奉獻十方諸佛百千俱胝百億那由佗不可不說國土微塵等一切冥官冥道僧尼靈界半天婆羅門諸餓鬼眾,一一各得摩伽陀國十六斛食,能令此食悉皆變?yōu)榉ㄏ捕U悅甘露醍醐凈乳海,充滿法界,廣大無量,無不飽滿?!?/div>
三白食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牛乳,牛酪,白米也。修法行者食之。十一面神咒經(jīng)曰:「行者唯應食三白食,乳酪飯。」末法中一字心咒經(jīng)曰:「持法之人須吃三白食,所謂乳酪粳米,不得破齋?!勾髮殬情w善住秘密陀羅尼經(jīng)曰:「清凈洗浴,著鮮凈衣,吃三白食,所謂乳酪粳米?!挂磺蟹üΦ虑f嚴王經(jīng)曰:「惟吃三種白食,謂白飯乳酪?!勾笤戚喺堄杲?jīng)曰:「應食三種白凈之食,所謂牛乳酪及粳米?!?br />【佛學常見辭匯】
修行人所食的三種白色食物,即牛乳、牛酪、白米。
下口食
【佛學大辭典】
(飲食)四種邪命食之一。謂比丘種植田園和合湯藥等,以求衣食也。對于仰口食而語。見智度論三,三藏法數(shù)十九。
【三藏法數(shù)】
謂種植田園,合和湯藥,以求衣食,而自活命,是名下口食也。
小食
【佛學大辭典】
(飲食)禪家早晨之食。亦云點心。海龍王經(jīng)請佛品曰:「爾時海龍王白佛言:唯佛加哀,詣我宮中,屈神小食。」
乞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十二頭陀行之一。比丘為資自己之色身,乞食于人也。是為清凈之正命。若自作種種生業(yè)而自活,稱為邪命。梵云分衛(wèi)。大乘義章十五曰:「專行乞食。所為有二:一者為自,省事修道。二者為他,福利世人?!剐惺骡n下三曰:「善見云:三乘圣人悉皆乞食?!褂帧干埔娫疲悍中l(wèi)者乞食也。」法集經(jīng)曰:「行乞食者,破一切憍慢?!故^陀經(jīng)曰:「食有三種:一受請食,二眾僧食,三常乞食。若前二食,起諸漏因緣。所以者何?受請食者。若得請,便言我有福德好人。若不請,則嫌恨彼,或自鄙薄。是貪憂法,則能遮道。若僧食者,當隨眾法斷事擯人料理僧事,心則散亂,妨廢行道。有于是惱亂因緣,應受乞食法?!?br />【佛學常見辭匯】
比丘為了資養(yǎng)色身,而向人乞食。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比丘離諸貪求,常行乞食,以資色身,助成道業(yè)。
乞食十利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所用之活命,屬自不屬他。二、使施食于我者住于三寶。三、使施食于我者生悲心。四、順佛之教行。五、易滿易養(yǎng)。六、行破憍慢之法。七、感三十二相中第一無見頂相之善根(由于因中卑下之法行)。八、見我乞食而其馀修善根者效我。九、無男女大小諸緣事。十、次第乞食故于眾生中生平等心。見十住論十六,行事鈔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