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行者不可食供物
【佛學大辭典】
(雜語)陀羅尼經三(般若心經軌)曰:「其壇所用飲食餅果,日別替換,更作新者。供養(yǎng)殘食,咒師及病人,皆不得吃。吃者咒力無驗。(中略)其所馀殘食,將與貧窮者,最為第一?!固K婆呼童子經中曰:「勿吃供養(yǎng)及祭祀鬼神之食,或吃所棄著地食。」案此非一概之說。據軌亦有許者,惟阿阇梨多不許。
法食
【佛學大辭典】
(術語)如法之食物也。佛法中食物有法制,依其法制之食,謂之法食。行事鈔下一曰:「增一云:如來所著衣名曰袈裟,所食者名為法食?!?br />【佛學常見辭匯】
1。以法為食,長養(yǎng)慧命。2。如法的食物,佛法對于食物有法制,依著法制的食,叫做法食。
法食時
【佛學大辭典】
(術語)四食時之一。三世之諸佛皆以午時為食,名曰法食時。午過則為非時也。
【佛學常見辭匯】
四食時之一,三世諸佛,都是以午時為食,過了午時即非時食。
【三藏法數】
法食時者,謂三世諸佛,皆以午時為法食時,過此即非時也。(三世者,過去、未來、現在也。)
法喜食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二食之一。聞法歡喜,增長善根,以資益慧命,猶如世間之食,故名法喜食。法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曰:「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br />【佛學常見辭匯】
二食之一。(參見:二食)
【三藏法數】
謂聞法歡喜,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是名法喜食。
【三藏法數】
謂修出世行人,愛樂大法,資長道種,心生歡喜,是為法喜食。
【三藏法數】
謂修行之人,聞法歡喜,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故名法喜食。
二食
【佛學大辭典】
(名數)一、法喜食,聞法歡喜,因而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身也。二、禪悅食,入于禪定得安靜之悅樂,因而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也。見法華文句八。【又】一、正命食,出家之人,常以乞食自資色身,清凈延命,故曰正命食。二、邪命食,依四邪或五邪之法而活命,故曰邪命食。
【佛學常見辭匯】
1。正命食和邪命食。正命食是比丘按照佛制,以乞食來資養(yǎng)色身,清凈延命;邪命食是比丘不依佛制,以四邪或五邪之法來求取活命。2。法喜食和禪悅食。法喜食是聽了佛法,心中歡喜,善根增長,資養(yǎng)慧命;禪悅食是修禪得定,心身怡悅,安樂自在。
【三藏法數】
(出法華文句)
〔一、法喜食〕,謂聞法歡喜,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是名法喜食。
〔二、禪悅食〕,謂以禪法資其心神,而得禪定之樂,即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是名禪悅食。
【三藏法數】
(出天臺四教儀集注)
〔一、正命食〕,謂出家之人,常乞食自資色身,清凈活命,是名正命食。
〔二、邪命食〕,謂出家之人,不依正命而食,則有五種:一為利養(yǎng)故,現奇特相;二為利養(yǎng)故,自說功德;三卜相吉兇,為人說法;四高聲現威,令人畏敬;五說所得供養(yǎng),以動人心,是名邪命食。
受食
【佛學大辭典】
(雜語)謂比丘受檀越之施食也。行事鈔一之下曰:「五百問曰:不著三衣受食犯墮?!?/div>
思食
【佛學大辭典】
(術語)第六識相應之思心所,于可意境而生希望,意思資潤,諸根增長。又思想飲食,令人不死。如小兒視梁上懸囊,及望梅止渴等。
【三藏法數】
思即意思,謂第六識思于可愛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潤益諸根,如人饑渴,至飲食處,望得飲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第六識即意識也。)
【三藏法數】
思即意思。謂第六識思于可愛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潤益諸根。如人饑渴,至飲食處,望得飲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諸根者,即眼耳鼻舌身也。)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語阿賀羅A^ha%ra,總謂增益身心者。俱舍論十曰:「毗婆沙說,食于二時能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時能除饑渴,二消化已資根及大。」分(參見:二食條,四食),五種凈食條。馀見以下附錄。
肉食十過
【佛學大辭典】
(名數)眾生己親。見生驚怖。壞他信心。行人不應食。羅剎習氣。學術不成。生命同己。天圣遠離。不凈所出。死墮惡道。見法苑珠林九十二。
六根食
【佛學大辭典】
(名數)眼根以眠為食,耳根以聲為食,鼻根以香為食,舌根以味為食,身根以細滑為食,意根以法為食。見增一阿含經四十一。
六種食
【佛學大辭典】
(名數)一、乞食。人有下中上三品,下品者自為邪命而得食,中品者受一食,且赴請,上行之人,唯行乞食。以自省事修道而使他得施與福利故也。二、次第乞食。凡愚者貪味棄貧從富,上行之流,不選貧富,等慈眾生,次第乞食。三、不作馀食法。律中說人復次第乞食,于求處數數正食,得貯馀食。行者作念此馀食法世尊開聽病者,我今無病不可受,是故不作馀食法。四、一坐食。有人數數不正食于中前數數食其馀米果粥等。行者作念愚夫養(yǎng)身者為增煩惱之故,故數數食,今我為道而非為養(yǎng)身。故僅中前一坐食。五、一揣食。經中亦名節(jié)量食。一受即止,故云一揣食。節(jié)儉少食,名節(jié)量食。有人受一食法,于一食中恣意飽啖,氣脹腹?jié)M而起睡眠消息,半日不減,以妨修道,故須節(jié)量。六、不中后飲漿。有人節(jié)量飲食,尚貪味,于中后數數飲漿果漿蜜等。為求此漿多致邪命,費功廢道。是故不飲。見不思議疏上。
食四分
【佛學大辭典】
(儀式)凡有飯四分之:一、供養(yǎng)本尊。二、行者自分。三、同學者來食。四、濟饑貧。若待同學不來,行者亦可自食。見不思議疏下。
【佛學常見辭匯】
凡有飯食,即以四分分之,一供養(yǎng)本尊,二行者自分,三同學共食,四以濟饑貧。
食前密語
【佛學大辭典】
(儀式)唱于食前之僧跋語也。(參見:僧跋)
僧跋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曰僧叐。三缽羅祛多Sam%pragata也。見三缽羅祛哆條。
食后漱口
【佛學大辭典】
(儀式)釋氏要覽上曰:「百一羯磨,佛言:不可禮有染苾芻,有染苾芻亦不可禮他,違者得越法罪。優(yōu)婆離白佛言:何名有染?佛言染有二種:一不凈染,二飲食染。且言飲食染,若食啖而未漱口,雖設漱刷,尚馀津膩,是名有染?!?/div>
食米齋宗
【佛學大辭典】
(流派)謂勝論師所立十句義之宗旨。(參見:勝論宗)
食米齋仙人
【佛學大辭典】
(人名)勝論宗開祖之名也。(參見:勝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