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題識(shí)(題識(shí)) 拼音:tí zhì
1.題寫以做標(biāo)志?!度龂?。卷一三。魏書。華歆傳》:「賓客舊人送之者千馀人,贈(zèng)遺數(shù)百金。歆皆無所拒,密各題識(shí)。」
2.書、畫等美術(shù)作品上的署名或題款。如:「這幅山水畫的左上方有名家的題識(shí)?!?/div>
《國語辭典》:題跋(題跋) 拼音:tí bá
凡寫在書籍、碑帖、字畫等前面的文字稱為「題」,在后面的稱為「跋」,總稱為「題跋」。內(nèi)容多為品評(píng)、鑒賞、考訂、記事等。今多指跋而言。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五。樂律》:「唐昭宗幸華州,登齊云樓,西北顧望京師,作菩薩蠻辭三章,……今此辭墨本猶在陜州一佛寺中,紙?jiān)醪莶?,予頃年過陜,曾一見之。后人題跋多盈巨軸矣?!埂都t樓夢》第四二回:「你快畫罷,我連題跋都有了,起個(gè)名字,就叫『攜蝗大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