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6詞典 3分類詞匯 13
《國語辭典》:削面(削面)  拼音:xiāo miàn
將和好的面團(tuán)以鋒刀削成薄片,直接入鍋煮食,為坊間常見的一種小吃。也稱為「刀削面」。
《漢語大詞典》:索面
見“ 索麵 ”。
《國語辭典》:貓耳朵(貓耳朵)  拼音:māo ěr duo
1.一種面食。把面團(tuán)做成一片片像貓耳朵的形狀,再加蝦仁等菜料煮成的面食。如:「他愛吃面食,尤其喜愛貓耳朵?!?br />2.一種餅乾。將面團(tuán)做成一片片像貓耳朵的形狀,再下鍋用油炸的餅乾。如:「貓耳朵是小孩子愛吃的零食?!?/div>
《國語辭典》:搟皮  拼音:gǎn pí
以搟面棍將和好的面團(tuán)碾壓成薄片狀。如:「張師傅搟皮的功夫堪稱一流,水餃皮搟得又快又薄?!?/div>
《國語辭典》:銀絲捲(銀絲捲)  拼音:yín sī juǎn
一種面粉制成的食品。將面粉加發(fā)粉及水搓揉成面團(tuán),搟成面皮,抹上豬油及糖,切成細(xì)條,然后盤成團(tuán)狀,或以面皮包住呈饅頭狀,放入蒸籠蒸熟或油炸熟即可食用。
《國語辭典》:破酥包  拼音:pò sū bāo
一種點(diǎn)心。利用發(fā)面、燙面、油酥面團(tuán),做成夾合酥的皮,將其分成小面團(tuán),搟成中厚外薄的圓皮,包入餡料,再放入蒸籠蒸熟,即可食用。
《國語辭典》:江米人  拼音:jiāng mǐ rén
用面團(tuán)捏成的面人。相傳三國時(shí)諸葛亮率兵平定南蠻,回朝途中,經(jīng)過瀘江,江面忽然波濤洶涌,孔明于是命人以米面塑成人形祭拜,眾人才得以平安通行,后人便稱為「江米人」。也稱為「捏面人」。
《國語辭典》:老婆餅(老婆餅)  拼音:lǎo pó bǐng
一種廣式點(diǎn)心。以面粉摻酥油制成面團(tuán),內(nèi)夾甜糯米烘焙而成。相傳廣州有人嗜吃此餅,甚至不惜傾家、賣妻購餅,故稱。見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老婆餅》。
《國語辭典》:甜面醬(甜面醬)  拼音:tián miàn jiàng
一種以面團(tuán)或饅頭為原料發(fā)酵后所制成的醬。味甜,別于豆醬。
《國語辭典》:甜甜圈  拼音:tián tián quān
一種甜點(diǎn)。由面粉、糖、酵粉等混成面團(tuán),待面粉發(fā)酵后,制成圓圈狀,經(jīng)油炸而成。
《漢語大詞典》:搟面棒(搟麵棒)
亦稱“ 搟麵杖 ”。 用來壓碾面團(tuán)使薄而平的圓棒。 艾蕪 《人生哲學(xué)的一課》一:“等老板捏著搟面棒氣呼呼地打來時(shí),他已三口吃完了一個?!?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十六:“ 永生 見大叔搬過面板,又拿搟面杖,忙說:‘大叔,別麻煩啦,這糟擾得你就夠嗆啦!’”
分類:面團(tuán)
《漢語大詞典》:趕面(趕麵,趕麪)
搟面。用棍棒把揉和的面團(tuán)來回碾平壓薄,再切成面條。《西游記》第七四回:“ 八戒 道:‘哥哥,若是這等趕麪打,或者二更時(shí)也都了了?!?清 悟癡生 《廣天籟集》一:“趕麪趕的薄,切麪切得細(xì)。”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今日這兩碗麵保不定還有個‘我家的媳婦兒會趕麵,趕到鍋里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的秘典在里頭呢!”
《漢語大詞典》:酵子
含有酵母的面團(tuán)。 清 桂馥 札樸·起面餅:“吾鄉(xiāng)猶謂麵發(fā)為起,能使麵起者謂之‘酵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