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91—1037 【介紹】: 宋濟州鉅野人,字仲謨。王禹偁子。以蔭賜同進士出身。特授鄂州司戶參軍。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登進士第,改揚州江都尉。歷大理評事,知舒城、長洲二縣及南雄州。召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累遷三司鹽鐵判官、京東轉(zhuǎn)運使。嘗獻《翊政論》十篇,究切世事。全宋文·卷三九六
王嘉言(九九一——一○三七),字仲謨,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禹偁次子。年十三父歿,賜同學(xué)究出身。大中祥符五年進士及第,為江都主簿,遷大理評事。仁宗即位,為殿中丞,徙知南雄州。代還,任殿中侍御史、判三司開拆司,轉(zhuǎn)福建轉(zhuǎn)運使,歷兵部員外郎、三司鹽鐵判官。景祐二年遷京東轉(zhuǎn)運使,四月感疾,卒于廣濟軍官舍,年四十七。有《翊政論》十篇。見劉攽《彭城集》卷三七《王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亳州蒙城人,字舜舉。高繼勛弟。幼善騎射,頗工筆札。以恩補西頭供奉官。真宗乾興初,以內(nèi)殿崇班為益州都監(jiān),蜀人元夕大張燈,知府薛奎戒以備盜,乃設(shè)計于次日悉擒盜。累遷四方館使、昭州刺史、知雄州。元吳反,繼宣募黥配廂軍為靖邊軍,與敵奮戰(zhàn),大破之。遷眉州防御使,卒。
人物簡介
【生卒】:?—1056 【介紹】: 宋并州祁縣人,初名克明,字季長。王溥孫。真宗咸平中尚太宗女鄭國公主,除駙馬都尉。為徐州團練使時,筑堤城南,以御水患。歷同知樞密院事、樞密副使、樞密使,后加使相。時無外戚輔政者,而貽永在樞府十五年,迄無過失,人稱其謙靜。卒謚康靖。全宋詩
王貽永,字季長,并州祁縣(今屬山西)人。王溥孫。真宗咸平中娶太宗女鄭國公主,授駙馬都尉。歷知單州、徐州。仁宗即位,改知澶、定、天雄、鄆等州軍??刀ㄔ辏ㄒ弧鹚摹穑┻獦忻茉菏?,遷樞密使。慶歷六年(一○四六)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和初卒。謚康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六四有傳。全宋文·卷三六○
王貽永(九八六——一○五六),字季長,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王溥之孫,初名克明,咸平中尚太宗女鄭國公主,乃改名貽永。授右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歷知單州、澶州、定州、天雄軍、鄆州、成德軍?;实v中,擢樞密院使,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兼侍中。至和初,出領(lǐng)彰德軍節(jié)度使,以疾辭,拜尚書右仆射、檢校太師兼侍中,充景靈宮使。嘉祐元年五月卒,年七十一,謚康靖。《宋史》卷四六四有傳,又見《東都事略》卷一八,《宋會要輯稿》禮四一之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定州安喜人,字舜功。杜審琦曾孫。自三班奉職累遷知惠、莫二州。徙知鄰州、慶州。破賊三砦,以功領(lǐng)忠州刺史,為涇原路鈐轄,敕巡警邊州。后知滄州、定州、涇州、瀛州、恩州等,徙大名府路總管,改乾州團練使卒。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寶臣。劉平弟。以父蔭補三班奉職。任襄州兵馬監(jiān)押,漢江暴漲,親涉水率眾捍城。累遷鄜延路兵馬都監(jiān),徙知籠竿城。西夏侵邊,兼濟以千余兵擊敗其數(shù)萬眾。以兄戰(zhàn)沒,特授內(nèi)殿崇班。歷知原、寧、鄜、冀、惠、雄、忻諸州,官終管勾三班院。
人物簡介
【生卒】:1008—1091 【介紹】: 宋孟州河陽人,字肅之。馮拯子。以蔭補右侍禁,知憲州。歷知數(shù)州,皆有能聲。仁宗皇祐中,知定州,韓琦薦為路鈐轄。徙知代州,管干河?xùn)|緣邊安撫事。后進西上閣門使,四遷客省使。以衛(wèi)州防御使致仕。與富弼、文彥博等十三人為耆英會。全宋詩
馮行己(一○○八~一○九一),字肅之,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歷知石、保、霸、冀、莫、定、代等州。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知雄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六)。以衛(wèi)州防禦使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四(同上書卷四五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五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得之。少習(xí)弓馬、擊劍、角抵。補三班奉職,為延州南安砦主、東路巡檢。以軍功歷遷左班殿直、右侍禁。為范仲淹、韓琦薦,授閤門祗候。尋升東路都巡檢使。善以少擊眾,屢破西夏軍,累擢鄜延路都監(jiān)。宋夏議和,奉命與國子博士高良夫會夏人劃疆界。論前后功,進供備庫副使兼閤門通事舍人。歷任鈐轄、副都總管、都虞候等職,招輯流民有方。英宗初,官至靜難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開封酸棗人。以父蔭入仕。歷知恩州、雄州,累官步軍副都指揮使、威武軍留后。率先推行并屯營之法,以簡練禁旅。約束嚴峻,士始怨終服。卒年七十一,謚勤毅。
人物簡介
【生卒】:1031—1105 【介紹】: 宋宗室。趙德昭曾孫。少力學(xué)知名。神宗熙寧中嘗請營都宅以處疏屬,立三舍以訓(xùn)學(xué)者,詔置兩京敦宗院,六宮各建學(xué)。徽宗即位,拜崇信軍節(jié)度使,襲安定郡王,知大宗正事。卒謚恭憲,追封淄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和州歷陽人,一作濮州人,字師雄。神宗熙寧末特奏名。為新淦縣尉。師事石介,介嘗作《三豪詩》贈之,謂其詩歌甚豪,可與石延年之詩、歐陽修之文并稱。所作詩多不合律,后人因稱事不合格者為杜撰。
人物簡介
【生卒】:1032—1092 【介紹】: 宋開封人,字希元。年十歲,父劉鈞與兄劉堯卿戰(zhàn)死,錄為供奉官。歷昌州駐泊都監(jiān),知水洛城。神宗經(jīng)略西邊,召對,以為當(dāng)先治軍。歷知原、代、雄州。哲宗元祐初知熙州,使姚兕、種誼擊西夏、羌,俘鬼章。累遷徐州觀察使、步軍副都指揮使、知渭州。以曉吏事、謹文法、善料敵,名著北邊各州。
人物簡介
【生卒】:1035—? 【介紹】: 宋澶州清豐人,字美叔。晁端稟弟。登進士第。與章惇同年生,同榜及第,又同為館職,常以“三同”相呼。哲宗紹圣初章惇為相,倡“紹述”之說,端彥力諫,黜為陜守。歷秘書少監(jiān)、開府儀同三司。文章書法,為朝野所崇尚。全宋詩
晁端彥(一○三五~一○九五)(生平據(jù)《曲洧舊聞》卷五),字美叔,其先清豐(今屬河南)人,后徙彭城(宋王圭《華陽集》卷五○《晁君墓志銘》)。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曲洧舊聞》)。一說嘉祐二年進士(《東坡全集》卷七《懷西湖寄晁美叔同年》)。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權(quán)開封府推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六)。七年,以都官員外郎提點淮南東路刑獄,徙兩浙路(同上書卷二五五)。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司勛郎中為賀遼國正旦使(同上書卷三八五),后又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同上書卷四四二)。紹圣初以秘府少監(jiān)黜知陜州(《曲洧舊聞》)。二年卒(《雞肋集》卷六○《祭陜州二叔父文》)。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一八三二
晁端彥(一○三五——一○九五),字美叔,清豐(今河南清豐)人。與章惇同生于乙亥,同于嘉祐四年進士及第,又同為館職,常以三同相呼。熙寧四年權(quán)發(fā)遣開封府推官,七年自淮南東路刑獄徙兩浙路。元豐五年為金部郎中。元祐四年知蘇州,五年為右司郎中、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紹圣初,章惇入相,見其設(shè)施,極力諫之,惇怒,黜為陜守,因謂其親曰:「三同今日不同矣?!古c蘇軾相友善,文章書法,為時所宗。見盛陶《晁端彥墓志銘》(殘文)、晁補之《祭陜州二叔父文》及《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六、二三二、二五三、二六五、二八○、四四○、四八三等。
人物簡介
【生卒】:1038—1097 【介紹】: 宋京兆武功人,字景叔。英宗治平二年進士。嘗學(xué)于張載。趙卨帥延安,辟為屬。哲宗元祐二年,累擢軍器監(jiān)丞。吐蕃酋長鬼章青宜結(jié)據(jù)洮州,師雄率種誼、姚兕分兵進擊,破洮州,俘鬼章。歷陜西轉(zhuǎn)運副使、衛(wèi)尉少卿。上《紹圣安邊策》,陳慶歷以來防條得失及御敵之要。進直龍圖閣。官終知陜州。有文集。全宋詩
游師雄(一○三八~一○九七),字景叔,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清雍正《陜西通志》卷三○),調(diào)儀州司戶參軍。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遷德順軍判官、潁州軍事推官。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宗正寺主簿,遷軍器監(jiān)丞。五年,為陜西轉(zhuǎn)運判官、提點秦鳳路刑獄。七年,除祠部員外郎,加集賢校理,權(quán)陜西轉(zhuǎn)運使。紹圣二年(一○九五),知邠州,改知河中府。三年,權(quán)知秦州兼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移知陜州。四年,卒,年六十。事見《永樂大典》卷八八四二引《畫墁集·游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三二有傳。今錄詩六首。全宋文·卷二○一五
游師雄(一○三八——一○九七),字景叔,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東南)人。從張載學(xué),治平元年舉進士第一,授儀州司戶參軍,熙寧四年遷德順軍判官。元祐元年,改宣德郎,除宗正寺主簿,遷軍器監(jiān)丞。會吐蕃寇邊,使熙河,佐邊帥劉舜卿破敵有勞,遷陜西轉(zhuǎn)運判官。五年,移秦鳳路提點刑獄公事,遷承議郎。七年,除祠部員外郎,改工部,以集賢校理權(quán)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元祐九年,遷朝奉郎,除衛(wèi)尉少卿。紹圣二年,出知邠州,改守河中。三年春,遷直龍圖閣、權(quán)知秦州、兼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未幾改帥熙河。四年,卒于陜州任上,年六十。著有文集十卷、奏議二十卷。見《游師雄墓志銘》(《永樂大典》卷八八四二),《宋史》卷三三二本傳。
人物簡介
張利一,字和叔,開封(今河南開封)人。耆子。以蔭補供奉官、光州都監(jiān)。提點京東、淮南刑獄,知莫、冀二州,為河北緣邊安撫都監(jiān)兼閤門通事舍人、知廣信軍。治平二年知雄州兼河北緣邊安撫使,再任之。熙寧九年知保州,亦再任。坐事改衛(wèi)州鈐轄。元祐五年知滄州,尋改大名路總管、知澶州。歷鄭、相二州,終雄州團練使。時論多謂其才品俱下。有《奏議》三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二七八、四四九、四八○,《宋史》卷二九○《張耆傳》有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