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韻府拾遺 藥韻》:夏雀
游宦紀(jì)聞造化權(quán)輿曰夏雀生鶉
《國語辭典》:雀屏中選(雀屏中選)  拼音:què píng zhòng xuǎn
相傳唐人竇毅選婿,畫二孔雀于屏風(fēng)上,要求婚者以箭射之,暗中約定射中眼睛者,即是女婿。其后,唐高祖李淵射中,竇遂以女嫁之。典出《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列傳上。高祖太穆皇后竇氏》。比喻中選為人婿。也泛指被選中。也作「屏開金孔雀」、「雀屏中目」。
《國語辭典》:夯雀先飛(夯雀先飛)  拼音:hāng què xiān fēi
笨鳥動(dòng)作慢,必須先飛。比喻能力差者比他人提早行動(dòng),以免落后。如:「夯雀先飛對(duì)資質(zhì)不佳的人來說,是致勝的關(guān)鍵?!挂沧鳌负蝗竷合蕊w」。
《國語辭典》:孔雀開屏(孔雀開屏)  拼音:kǒng què kāi píng
雄性孔雀,尾有長羽,能張開成扇狀,有翠綠斑紋,非常美麗,藉以吸引異性。
《國語辭典》:孔雀王朝  拼音:kǒng què wáng cháo
古印度旃陀羅及多于西元前三一七年所建立的王朝。他趕走外族部隊(duì),統(tǒng)一印度北部,建立一個(gè)專制集權(quán)國家。傳至阿育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死后,帝國便逐漸衰亡。
《國語辭典》:屏開金孔雀(屏開金孔雀)  拼音:píng kāi jīn kǒng què
比喻挑選女婿。參見「雀屏中選」條。清??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诹觯骸钙灵_金孔雀,圍春晝?!?/div>
《國語辭典》: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  拼音:kǒng què dōng nán fēi
詩名。古樂府詩,作者不詳。敘述焦仲卿因其妻不能容于母親而逼其仳離,終致雙雙殉情的悲哀故事。以詩中首句而得名。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為我國長篇敘事詩杰作。
《國語辭典》:麻雀生鵝蛋(麻雀生鵝蛋)  拼音:má què shēng é dàn
(歇后語)拚老命。鵝蛋體積較麻雀大,麻雀想要生出鵝蛋就必須盡力。比喻做事盡其力量。如:「老張做事,真是麻雀生鵝蛋──拚老命!」
《國語辭典》:小實(shí)孔雀豆(小實(shí)孔雀豆)  拼音:xiǎo shí kǒng què dòu
植物名。豆科孔雀豆屬,喬木。二回羽狀復(fù)葉,羽片三至四對(duì),小葉六至九對(duì),橢圓形,對(duì)生,總?cè)~柄及羽片柄均呈淡褐色以至深褐色,葉背面粉白?;ǔ煽偁罨ㄐ?,花金黃色。莢果,開裂時(shí)二裂瓣作螺旋狀纏繞卷曲。種子近圓形,兩面凸形,似心形,橙紅色而有光澤,俗稱為「相思豆」。
《國語辭典》:鼓樓上小雀(鼓樓上小雀)  拼音:gǔ lóu shàng xiǎo què
(歇后語)耐驚耐怕。鼓樓上的小雀,因聽?wèi)T鐘鼓聲響,而不感到害怕。比喻禁得起驚嚇?!缎咽酪鼍墏鳌返诹鸹兀骸改悴粚ぶ婺愦蠊米訄?bào)仇雪恨的,來尋著我!我可不是那鼓樓上小雀──耐驚耐怕的哩!」
《國語辭典》:雀兒揀著旺處飛(雀兒揀著旺處飛)  拼音:què ér jiǎn zhe wàng chù fēi
比喻會(huì)趨炎附勢,逢迎拍馬屁的人?!?a target='_blank'>紅樓夢(mèng)》第六五回:「如今連他正經(jīng)的婆婆大太太都嫌了他,說他雀兒揀著旺處飛,黑母鴰一窩兒。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張羅?!?/div>
《國語辭典》:燕雀豈知鴻鵠志(燕雀豈知鴻鵠志)  拼音:yàn què qǐ zhī hóng hú zhì
比喻庸俗者無法了解志向遠(yuǎn)大者的抱負(fù)。參見「燕雀安知鴻鵠志」條?!队讓W(xué)瓊林。卷四。鳥獸類》:「小人不知君子之心,曰燕雀豈知鴻鵠志?!?/div>
《國語辭典》:一百只麻雀炒成一盤菜(一百只麻雀炒成一盤菜)  拼音:yī bǎi zhī má què chǎo chéng yī pán cài
(歇后語)多嘴多舌。意謂一百只麻雀所炒成的菜中,有很多嘴巴和舌頭。比喻多話。如:「她總喜歡到處道人長短,真是一百只麻雀炒成一盤菜──多嘴多舌?!?/div>
《國語辭典》: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拼音:má què suī xiǎo,wǔ zàng jù quán
(諺語)比喻事物雖小,卻也樣樣俱全。如:「這間房子雖然不大,但是各種設(shè)備都有,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弧?/div>
分類:諺語樣樣
《國語辭典》:閉著眼睛捉麻雀(閉著眼睛捉麻雀)  拼音:bì zhe yǎn jīng zhuō má què
(諺語)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或不了解事情的狀況而盲目行動(dòng)。如:「凡事要勇于承擔(dān),一味閉著眼睛捉麻雀,將使?fàn)顩r越變?cè)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