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遺蘊(遺藴)
(1).謂遺漏而未被闡發(fā)的深奧涵義。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以古人姓名藏句中,蓋以文為戲……則 德輿 ( 權德輿 )已嘗為此體,不知古人文章之變,殆無遺藴。” 明 歸有光 《答顧伯剛書》:“來教推順應之説,而以禪授放伐言之,可謂發(fā)明無遺藴矣?!?清 龔煒 巢林筆談續(xù)編·讀性理書:“性理書,歷 周 、 程 、 張 、 朱 諸大儒,已透闢無遺藴。”
(2).指前人遺下的識見、道理等。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朱陸:“不知即是前人之遺藴者,識不足也?!?br />(3).猶言遺漏隱匿。 清 王韜 《擬請建蔣薌泉中丞專祠議》:“邇來設關徵稅者,幾於榷盡錙銖,搜無遺藴?!?/div>
《漢語大詞典》:消藏
消散隱匿。 宋 曾鞏 《上杜相公書》:“觀其不合而散逐消藏,則未嘗不恨其道之難行也?!?/div>
分類:消散隱匿
《漢語大詞典》:韜潛(韜潛)
隱匿潛伏。 唐 張仲甫 《雷賦》:“或殷轔而鼓作,或滅沒而韜潛?!?/div>
分類:隱匿潛伏
《漢語大詞典》:隱冒(隱冒)
隱匿冒充。魏書·李沖傳:“舊無三長,惟立宗主督護,所以民多隱冒,五十、三十家方為一戶?!?span id="5xofyeu" class="book">《新唐書·選舉志下》:“刑家之子、工賈異類及假名承偽、隱冒升降者有罰?!?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九章第一節(jié):“隨著均田令的頒布,整理戶籍,改變民多隱冒的局面也提到 北魏 政權的日程上來了?!?/div>
《漢語大詞典》:逃伏
逃亡隱匿。后漢書·安成孝侯賜傳:“ 賜 少孤。兄 顯 報怨殺人,吏捕 顯 殺之。 賜 與 顯 子 信 賣田宅,同拋財產(chǎn),結客報吏,皆亡命逃伏,遭赦歸?!?span id="v5hiycm" class="book">《宋書·自序傳·林子》:“一門既陷妖黨,兄弟并應從誅,逃伏草澤,常慮及禍。”
分類:逃亡隱匿
《漢語大詞典》:晦韜(晦韜)
韜晦。隱匿形跡,不自炫露。 清 汪懋麟 《送樹百給事使閩》詩:“感君苦相勉,藏器聊晦韜?!?/div>
《漢語大詞典》:韜默(韜默)
隱匿沉默。 明 文徵明 《謝李宮保書》:“至於懷珍抱奇,道義自將者,方且韜默遠名,人又烏得而知之哉!”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明內(nèi)閣諸臣:“ 景泰 諸臣,因人碌碌;強者恣睢,弱者韜默。”
分類:隱匿沉默
《漢語大詞典》:隱逃(隱逃)
隱匿逃避。荀子·解蔽:“羣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賢良退處而隱逃?!?/div>
分類:隱匿逃避
《國語辭典》:黑人  拼音:hēi rén
1.黑色人種。參見「黑種」條。
2.因犯罪或其他事故,不敢公開露面的人。如:「他因為犯了法,躲在山中做了三年黑人。」
《漢語大詞典》:飾匿(飾匿)
掩飾隱匿。后漢書·陳忠傳:“自帝即位以后……百姓流亡,盜賊并起,郡縣更相飾匿,莫肯糾發(fā)?!?李賢 注:“更相文飾,隱匿盜賊也?!?/div>
分類:掩飾隱匿
《漢語大詞典》:規(guī)匿(規(guī)匿)
逃避隱匿。 章炳麟 《政聞社社員大會破壞狀》:“ 中國 惟 漢 時去封建近,故頃畝戶口之數(shù)猶能審悉,而過更踐更之制,民皆樂就而無規(guī)匿?!?/div>
《漢語大詞典》:穿竄(穿竄)
奔逃隱匿。后漢書·西羌傳論:“其能穿竄草石,自脫於鋒鏃者,百不一二?!?/div>
分類:奔逃隱匿
《國語辭典》:匿報(匿報)  拼音:nì bào
不具名或不具真實姓名的通報。如:「警方根據(jù)一通匿報,循線破獲了一個龐大的販毒集團?!?/div>
分類:隱匿不報
《漢語大詞典》:擠臧(擠臧)
遭排擠而隱匿不顯。《楚辭·王褒〈九懷·尊嘉〉》:“江離兮遺捐,辛夷兮擠臧?!?洪興祖 補注:“擠,子雞切,排也;臧,音藏,匿也?!?/div>
《漢語大詞典》:隱鱗戢翼(隱鱗戢翼)
龍隱匿鱗甲,鳳收斂翅膀。比喻賢者隱居待時。文選·任昉〈宣德皇后令〉:“在昔晦明,隱鱗戢翼。” 呂延濟 注:“ 梁王 在昔微時,暗潛其明,如龍鳳隱鱗翼也?!币嘧鳌?隱鱗戢羽 ”。 清 錢謙益 《〈徐子能集〉序》:“古之文人才士,當其隱鱗戢羽,名聞未彰,必有文章鉅公,以片言隻字定其聲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