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6詞典 1分類詞匯 55
《漢語大詞典》:沈淪(沈淪)
亦作“沉淪”。
(1).埋沒。 漢 劉向 《九嘆·愍命》:“或沉淪其無所達(dá)兮,或清激其無所通?!?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孟嘗傳》:“而沉淪草莽,好爵莫及,廊廟之寶,棄於溝渠。” 宋 司馬光 《華星篇》:“ 豐城 古劍沉淪久,匣中夜半雙龍吼?!?br />(2).指埋沒不遇的賢士。 唐 李白 《贈(zèng)從弟南平太守之遙》詩之一:“彤庭左右呼萬歲,拜賀明主收沉淪。” 宋 曾鞏 《贈(zèng)張濟(jì)》:“憶初 蘭渚 訪沉淪,一畝蕭然里舍貧?!迸f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不知名》:“忽聞天子訪沉淪,萬里懷書西入 秦 ?!?清 吳偉業(yè) 《題徐文在西佘山莊》詩:“始知 蕭相 計(jì),留此待沉淪。”
(3).沉沒;沒入水中。南史·孝義傳上·張進(jìn)之:“ 味之 嘗避地墮水沉沒, 進(jìn)之 投水拯救,相與沉淪,久而得免?!?冰心 《春水》詩之二四:“無數(shù)的山峰沉淪在海底了?!?br />(4).指淪陷。 章裕昆 《文學(xué)社武昌首義紀(jì)實(shí)》:“我 中國 四千年來,素號(hào)文明古國……降而至今,積弱無能,任人欺侮, 臺(tái)灣 、 朝鮮 相繼沉淪?!?br />(5).隱伏。《三國演義》第四六回:“戰(zhàn)船千艘,俱沉淪於巖壑;漁舟一葉,驚出沒於波瀾?!?br />(6).陷入(疾病、困苦、厄運(yùn)等)。晉書·習(xí)鑿齒傳:“今沉淪重疾,性命難保?!?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終制:“但以門衰,骨肉單弱,五服之內(nèi),傍無一人,播越他鄉(xiāng),無復(fù)資廕;使汝等沉淪廝役,以為先世之恥?!?span id="1qzpki7" class="book">《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姊今超脫污泥之中,高翔青云之上,似妹子沉淪糞土,無有出期,相去不啻天堂地獄之隔,姊今何以救我?” 蔣光慈 《哀中國》詩:“我不相信你永沉淪于浩劫,我不想信你無重興之一日?!?br />(7).指陷于困境之人。 唐 裴铏 《傳奇·崔煒》:“龍王能施云雨,陰陽莫測(cè),神變由心,行藏在己,必能有道,拯援沉淪?!?br />(8).沉潛,潛心于某種事物。后漢書·崔駰傳論:“ 崔 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淪典籍,遂為儒家文林?!?南朝 梁 王僧孺 《從子永寧令謙誄》:“蕭索庭戶,靡事鮮明,沉淪典籍,將絶弔賀?!?br />(9).用以比喻深深進(jìn)入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dòng)中。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我在到 長安 以前,日日夜夜都是沉淪在悲哀里面?!?br />(10).耽悅;沉溺。《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至於陛下嚴(yán)刑法以禁直辭,黜善士以逆諫臣,眩燿毀譽(yù)之實(shí),沉淪近習(xí)之言?!?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敬:“志茍不固,則貧賤者汲汲於營生,富貴者沉淪於逸樂?!?span id="ula3qpx" class="book">《晉書·閻纘傳》:“臣伏念 遹 生於圣父而至此者,由于長養(yǎng)深宮,沉淪富貴,受饒先帝,父母驕之?!?br />(11).指死。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臣百疾所鐘,氣力稍微,輒自輿出,歸還里舍,若遂沉淪,魂而有知,結(jié)草以報(bào)。”
(12).謂墮落于地獄之中不得超升。《敦煌變文集·溫室經(jīng)講唱押座文》:“生死海中久沉淪,不覺不知業(yè)力引,垢障消除今覩佛,光照三千世界中。”《目連救母出離地獄升天寶卷》:“生前造業(yè),死后入沉淪?!?清 洪升 《長生殿·冥追》:“吾神奉 岳帝 勅旨,解寃結(jié)免汝沉淪。”紅樓夢(mèng)第一回:“若蒙大開癡頑,備細(xì)一聞,弟子則洗耳諦聽,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淪之苦?!?/div>
《漢語大詞典》:幽潛(幽潛)
(1).隱伏;隱居。 漢 王褒 《九懷·通路》:“鯨鱏兮幽潛,從蝦兮游陼?!?宋 歐陽修 《有美堂記》:“此幽潛之士、窮愁放逐之臣之所樂也?!?清 戴名世 《慧慶寺玉蘭記》:“今 虎丘 之玉蘭意象漸衰,而在 慧慶 者如故,亦以見虛名之不足恃而幽潛者之可久也。”
(2).隱微玄奧的道理。 元 吾丘衍 《與鄰寓人隔屋對(duì)月夜話》詩:“憑君縱玄論,未怪發(fā)幽潛?!?清 吳敏樹 《與梅伯言先生書》:“而深明文理者,因而著之,發(fā)揮幽潛,震動(dòng)耳目?!?br />(3).深水。 唐 韓愈 《苦寒》詩:“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潛?!?/div>
《國語辭典》:蜷伏  拼音:quán fú
彎曲縮伏。如:「小狗困了,蜷伏在墻角。任你如何挑逗,它就是懶得理?!?/div>
《國語辭典》:蜷伏(踡伏)  拼音:quán fú
彎曲而縮伏。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卷五一。獸部。風(fēng)貍》:「晝則蜷伏不動(dòng)如猬,夜則因風(fēng)騰躍甚捷。」
《漢語大詞典》:底伏
猶隱伏。 漢 馬融 《廣成頌》:“疏越藴慉,駭恫底伏?!?清 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春秋左傳下》“物乃坻伏”:“底伏,猶隱伏也。”
分類:隱伏
《漢語大詞典》:幽伏
猶隱伏。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 管 蔡 雖懷忠抱誠,要為罪誅。罪誅已顯,不得復(fù)理。內(nèi)必幽伏,罪惡遂章?!?唐 元稹 《論討賊表》:“物之性不一,故天之有和煦震曜之異焉。始其生也,動(dòng)之以幽伏,被之以春陽,扇之以仁風(fēng),潤之以膏雨,則百果草木之柔者順者油然而生矣。”
分類:隱伏
《漢語大詞典》:逸伏
猶隱伏。《后漢書·梁竦傳》:“老母孤弟,遠(yuǎn)徙萬里,獨(dú)妾遺脫,逸伏草野,??譀]命,無由自達(dá)?!?/div>
分類:隱伏
《漢語大詞典》:積薪(積薪)
(1).積聚木柴。墨子·備城門:“城下州道內(nèi),百步一積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國語·周語中:“虞人入材,甸人積薪?!?span id="5sszgek"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回:“夫人自聞 晉君 見獲,便攜太子服喪服,徒步出宮,至於后園崇臺(tái)之上,立草舍而居。臺(tái)下俱積薪數(shù)十層,送饔飱者履薪上下?!?br />(2).指積聚的木柴。漢書·西域傳下·車師后國:“﹝ 陳良 等﹞即將數(shù)千騎至校尉府,脅諸亭令燔積薪,分告諸壁?!?元 袁桷 《愍誓·哀謝先生》:“燃積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戲?!?br />(3).《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shì),何以異此!”后以“積薪”喻隱伏危機(jī)。《后漢書·黃瓊傳》:“前 白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穢宜誅,皆因眾人之心,以救積薪之敝。”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於戲!邦勢(shì)若此,念積薪之已然;民力幾何,懼奔駟之將敗?!?清 譚瑩 《寄懷徐鐵生大令》詩之四:“幕府談兵大有人,東南重鎮(zhèn)太平民;督師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積薪。”
(4).漢書·汲黯傳:“ 黯 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焙笠浴胺e薪”喻選用人才后來居上。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shí)》:“儻使士有澹雅若 嚴(yán)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與僕易地而處,亦將彈鋏告勞,積薪為恨。” 宋 蘇軾 《辭免翰林學(xué)士第二狀》:“如前所陳,實(shí)以勞舊尚多,必有積薪之誚,兄弟并進(jìn),豈無連茹之嫌?!?清 錢謙益 《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張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滯,用昭新政之清夷,積薪之流,半登于啟事?!?span id="o16zpxw" class="book">《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積薪之嘆,捷徑多窘步之憂?!?br />(5).喻后來居上。 黃人 《〈清文匯〉序》:“夫以吾國文學(xué)之雄奇奧衍……一入今朝,則又兼收并畜,大會(huì)細(xì)入,兩京、三 唐 ,不免積薪之愧, 姬 孔 之際,於斯為盛?!?/div>
《漢語大詞典》:龍盤(龍盤)
亦作“ 龍?bào)?”。
(1).如龍之盤臥狀。形容雄壯綿延的樣子。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別范宣》:“ 鐘山 龍盤走勢(shì)來,秀色橫分 歷陽 樹?!?明徐復(fù)祚《投梭記·逆節(jié)》:“王氣龍?bào)?,奄?長江 半,指日 江 東應(yīng)納款?!?陳去病 《夜宿張家口獨(dú)步通橋望月》詩:“門外有長橋,蜿蜒如龍?bào)??!眳⒁姟?龍?bào)椿⒕?”。
(2).形容書法飛動(dòng)而蒼勁有力。晉書·王羲之傳論:“煙霏露結(jié),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bào)?,?shì)如斜而反直?!?br />(3).喻豪杰之士隱伏待時(shí)。三國志·魏志·杜襲傳:“ 襲 避亂 荊州 , 劉表 待以賓禮。同郡 繁欽 數(shù)見奇於 表 , 襲 喻之曰:‘吾所以與子俱來者,徒欲龍?bào)从乃?,待時(shí)鳳翔?!?晉 張協(xié) 《七命》:“ 沖漠公子 含華隱曜,嘉遯龍盤,翫世高蹈?!?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標(biāo)牓風(fēng)流,遠(yuǎn)明 管 樂 。初九龍盤,雅志彌確?!?李善 注:“周易曰:‘初九,潛龍勿用’……《方言》曰:‘未升天之龍,謂之蟠龍?!?/div>
《國語辭典》:龍?bào)椿⒕幔報(bào)椿⒕幔 ?span id="59mkqlc" class='label'>拼音:lóng pán hǔ jù
形容地勢(shì)雄偉險(xiǎn)要。參見「龍盤虎踞」條。唐。李白 永王東巡歌:「龍?bào)椿⒕岬弁踔?,帝子金陵訪古丘。」《英烈傳》第一三回:「我看金陵乃龍?bào)椿⒕?,真圣主之都?!?/div>
《漢語大詞典》:禍機(jī)(禍機(jī))
亦作“ 禍幾 ”。 指隱伏待發(fā)之禍患。《文選·鮑照〈苦熱行〉》:“生軀蹈死地,昌志登禍機(jī)?!?李善 注:“莊子曰:‘其發(fā)若機(jī)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司馬彪 曰:‘言生以是非臧否交接,則禍敗之來若機(jī)栝之發(fā)。’ 班固 漢書述曰:‘禍如發(fā)機(jī)?!?唐 崔櫓 《華清宮》詩之二:“障掩金雞蓄禍機(jī),翠環(huán)西拂 蜀 云飛。” 宋 陸游 《書〈賈充傳〉后》:“禍機(jī)亂萌,伏於隱微。” 明 劉基 《烏生八九子》詩:“少年挾彈如流星,禍機(jī)潛發(fā)不見形?!?span id="ybljg0k" class="book">《明史·倪岳傳》:“天怒人怨,禍幾日深,非細(xì)故也?!?/div>
分類:隱伏禍患
《漢語大詞典》:暗泉
隱伏的泉水。 唐 雍陶 《韋處士郊居》詩:“滿庭詩景飄紅葉,繞砌琴聲滴暗泉?!?/div>
分類:隱伏泉水
《漢語大詞典》:沈溺
亦作“沉溺”。
(1).沉沒在水中。韓非子·說疑:“此十二子者……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span id="v8apslt"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傅嘏傳》:“ 孫權(quán)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畧無孑遺。”《水滸傳》第一百回:“比及水勢(shì)四散退去,城內(nèi)軍民沉溺的,壓殺的,已是無數(shù)。” 葉圣陶 《倪煥之》二三:“他們擎起兩臂,搖動(dòng)著,招引著,有如沉溺在波浪中的人?!?br />(2).謂陷入某種困境或苦難中。 漢 司馬遷 《報(bào)任少卿書》:“僕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shí)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汪靜之 《伊底眼》詩:“伊底眼變成憂愁的引火線了;不然,何以伊一盯著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我總盼望你--盼望黨來救我這快要沉溺的人?!?br />(3).比喻苦難、痛苦的處境。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繼 周 氏之絶業(yè),天子之亟務(wù)也。”
(4).沉淪,隱伏。 宋 曾鞏 《奏乞與潘興嗣子推恩狀》:“蓋枯槁沉溺,其守至難,故其人至少?!?br />(5).泯滅。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投賢》:“只為艷笙歌糊涂了金石奏,濫杯觴沉溺了鐘鼎謀?!?br />(6).指被埋沒的賢才。 唐 李翱 卓異記·敘封禪併兩朝:“ 高祖 仗黃鉞而救黎元,錫玄珪而拯沉溺。”
(7).沉迷,迷戀。 漢 荀悅 《漢紀(jì)·武帝紀(jì)四》:“ 漢 興,諸侯王率多驕淫失道,何則:沉溺於放恣之中,居勢(shì)使之然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勖學(xué):“或沉溺於聲色之中,或驅(qū)馳於競逐之路?!?明 李贄 《復(fù)鄧石陽書》:“弟則真為下下人説,恐其沉溺而不能出,如今之所謂出家兒者,祇知有持鉢餬口事耳?!?端木蕻良 《吞蛇兒》:“他只沉溺地想著怎樣能使春天來得快點(diǎn),自己怎樣該作一些從心愿意作的事情?!?br />(8).風(fēng)濕病。左傳·成公六年:“ 郇瑕氏 土薄水淺……於是有沉溺重膇之疾?!?杜預(yù) 注:“沉溺,濕疾?!?/div>
《國語辭典》:發(fā)作(發(fā)作)  拼音:fā zuò
1.起作用或開始動(dòng)作?!抖Y記。樂記》:「四暢交于中而發(fā)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六:「一見了熱水,藥力、酒力俱發(fā)作起來?!?br />2.動(dòng)怒、發(fā)脾氣?!端疂G傳》第九回:「正在途中,被魯智深要行便行,要歇便歇,那里敢扭他。好便罵,不好便打,兩個(gè)公人不敢高聲,更怕和尚發(fā)作?!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四:「店主又發(fā)作道:『青天白日,難道有得你吃了飯不還錢不成!』」
《漢語大詞典》:厝火
“厝火積薪”的簡縮語。喻隱伏的危機(jī)。 明 沈欽圻 《詠史》詩:“但識(shí)憑江險(xiǎn),而忘厝火危?!?清 吳偉業(yè) 《焦桐》詩:“ 漢 家忘厝火,絶調(diào)過江來?!?清 黃宗羲 《施忠介墓碑銘》:“島寇時(shí)入犯,皆有內(nèi)主,公破其墻壁,銷其厝火。欲使全 閩 兵力不歸一代,蓋其所慮者深也。”
《國語辭典》:埋伏  拼音:mái fú
暗中躲藏著,等敵人到來后再起而攻擊。元。高文秀《澠池會(huì)》第三折:「大夫!不知筵宴之間,怎生埋伏擺布?」《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這等險(xiǎn)惡所在,他們必有埋伏!」
《漢語大詞典》:伏戎
(1).埋伏軍隊(duì)或刺客。易·同人:“九三,伏戎於莽。” 孔穎達(dá) 疏:“伏潛兵戎於草莽之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繡:“僕謀伺其來,操兵入共擊之……女談笑如常,舉手向 劉 曰:‘悉君心事,方將圖效綿薄,何竟伏戎?’”
(2).指隱伏伺機(jī)以圖作亂的武人。舊唐書·蕭道孔緯等傳贊:“如木斯蠹,自潰於中。抵巇侮亂,安責(zé)伏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