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52,分97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堂陰
玄陰
陰雪
湘陰
水陰
交陰
五陰
陰晦
溪陰
河陰
曉陰
陰機
陰凝
濟陰
陰處
《駢字類編》:堂陰(堂陰)
謝靈運 七濟朝食既畢摘果堂陰春惟枇杷夏則林檎 曹毗夜聽搗衣詩 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陰。
《國語辭典》:玄陰(玄陰)  拼音:xuán yīn
1.幽暗。漢。無名氏〈蘭若生春陽〉詩:「夜光照玄陰,長嘆戀所思?!?br />2.冬天?!段倪x。曹攄。思友人詩》:「情隨玄陰滯,心與回飆俱?!埂段倪x。謝惠連。雪賦》:「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曜不固其節(jié)?!?/div>
《駢字類編》:陰雪(陰雪)
唐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其六 風磴吹陰雪,云門吼瀑泉。
《韻府拾遺 屑韻》:陳琳詩凱風飄陰雪白日揚素暉杜甫詩風磴吹陰雪
《駢字類編》:湘陰(湘陰)
唐 姚鵠 送人歸吳 湘陰島上寺,楚色月中潮。
唐 鄭谷 作尉鄠郊送進士潘為下第南歸 歸去宜春春水深,麥秋梅雨過湘陰。
《漢語大詞典》:水陰(水陰)
(1).水的南面。 明 葉子奇 草木子·管窺:“水以北為陽,南為陰。”
(2).舊謂水屬陰象。《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夫 河 者水陰,四瀆之長,今乃大決,沒漂陵邑,斯昭陰盛盈溢,違經(jīng)絶紀之應(yīng)也?!?漢 班固 《白虎通·五行》:“火陽,君之象也;水陰,臣之義也?!?/div>
分類:南面
《分類字錦》:交陰(交陰)
姚系 庭柳詩 交陰總共密,分條各自宜。
分類:
《國語辭典》:五陰(五陰)  拼音:wǔ yīn
佛教用語。陰是堆、積聚的意思。佛教稱構(gòu)成人或其他眾生的五堆成分為「五陰」。分別為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其中除色陰外,其馀皆屬精神層面。色指組成身體的物質(zhì),受指感覺,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識指認識分別作用。由于每一種陰,都是由許多分子積聚而成,故稱為「陰」?!毒S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樂觀五陰如怨賊?!挂卜Q為「五蘊」。
《國語辭典》:五蘊(五蘊)  拼音:wǔ yùn
佛教用語。梵語pa?ca-skandha的意譯。蘊為堆、積聚的意思。佛教稱構(gòu)成人或其他眾生的五堆成分為「五蘊」。分別為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其中除色蘊之外,其馀皆屬精神層面。色指組成身體的物質(zhì),受指感覺,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識指認識分別作用。由于每一種蘊,都是由許多分子積聚而成,故稱為「蘊」?!栋闳舨_蜜多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挂沧g作「五陰」。
《國語辭典》:陰晦(陰晦)  拼音:yīn huì
天氣陰沉、晦暗?!段宕菲皆?。唐史。卷上》:「恰天時陰晦下雨,塵霧冥迷,卻被劉鄩將五千軍在河曲田地里藏伏了,四面鼓噪,圍了晉王數(shù)重?!?/div>
《駢字類編》:溪陰(溪陰)
宋 梅堯臣 寄文鑒大士 明日呼兒整籃輿,欲煩重過小溪陰。
《漢語大詞典》:河陰(河陰)
黃河 南岸之地。國語·晉語九:“與 鼓子 田於 河 陰,使 夙沙釐 相之。” 韋昭 注:“ 河 陰, 晉 河 南之田。”《文選·陸機〈贈馮文羆〉詩》:“發(fā)軫清 洛 汭,驅(qū)馬 大河 陰?!?李善 注引《穀梁傳》:“水南曰陰。”
分類:黃河南岸
《駢字類編》:曉陰(曉陰)
唐 崔涂 殘花 遲遲傍曉陰,昨夜色猶深。
《漢語大詞典》:陰機(陰機)
機巧,機謀。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翕翕陵厚載,譁譁弄陰機?!?宋 曾鞏 《京師觀音院新堂》詩:“丈夫壯志須坦蕩,曲士陰機謾翻覆。” 清 錢謙益 《春雪》詩:“遲日同云更合圍,東皇何事發(fā)陰機?”
分類:機巧機謀
《駢字類編》:陰凝(陰凝)
嵇康明膽論五材存體各有所生明以陽曜膽以陰凝
《駢字類編》:濟陰(濟陰)
詩曹譜疏見汶南下以史記梁孝王世家濟陰哀王不識者梁孝王子 孝景中六年為濟陰王一歲卒無子國除地入于漢為濟陰郡彭又彭越傳漢元年秋齊王田榮畔項王漢乃使人賜 越將軍印使下濟陰以擊楚帝漢書地理志濟陰郡故梁景帝六年別為濟陰國宣 甘露二年更名定陶 后漢書祭祀志章帝元和二年三月上東巡狩將至泰山道使使者奉一太牢祠帝堯于濟陰成湯靈臺上 晉書文立傳前在濟陰政事修明后于東宮盡輔導(dǎo)之節(jié)書元史地理志曹州唐初為曹州后改濟陰郡 越絕 梁古治今濟陰山陽濟北東郡畢也 水經(jīng)見濮水下
《漢語大詞典》:陰處(陰處)
猶靜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所以溲血者,診脈法曰‘病養(yǎng)喜陰處者順死,養(yǎng)喜陽處者逆死?!淙讼沧造o,不躁,又久安坐,伏幾而寐,故血下泄?!?三國 魏 曹植 《卞太后誄》:“仰奉諸姑,降接儔列,陰處陽潛,外明內(nèi)察。” 趙幼文 校注:“陰處,猶言靜居?!?/div>
分類:陰處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