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3,分10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分類詞匯(續(xù)上)
輕聲字
太平經(jīng)
負陰抱陽
調和陰陽
七日來復
牝雞司晨
京房術
筋度
《國語辭典》:輕聲字(輕聲字)  拼音:qīng shēng zì
輕讀而沒有陰陽上去聲調分別的字。如了、著、的等。如:「中國語言文字除了一字一音節(jié)外,輕聲字更是一大特色?!?/div>
《國語辭典》:太平經(jīng)(太平經(jīng))  拼音:tài píng jīng
道教早期典籍。內容包括天地、五行、陰陽、干支等,以宣揚道教為主,是研究道教和東漢末社會的重要資料。主旨是說人行事須順應五行之理,不可逆天而行。張角曾據(jù)以組織太平道,作為發(fā)動黃巾之亂的思想根據(jù)。
《漢語大詞典》:負陰抱陽(負陰抱陽)
(1).謂萬物內涵著陰陽兩種相反而又相成之氣。《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br />(2).背陰朝陽。 元 王禎 農(nóng)書卷二十:“其民間蠶室,必選置蠶宅,負陰抱陽,地位平爽?!?/div>
《漢語大詞典》:調和陰陽(調和陰陽)
謂使陰陽有序,風調雨順。舊多指宰相處理政務。《漢書·貢禹傳》:“調和陰陽,陶冶萬物,化正天下,易於決流抑隊?!?span id="oc2gium" class="book">《楚辭·離騷》“ 湯 禹 嚴而求合兮, 摯咎繇 而能調” 漢 王逸 注:“言 湯 禹 至圣,猶承天道,求其匹合,得 伊尹 咎繇 ,乃能調和陰陽而安天下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楊震傳》:“臣蒙恩備臺輔,不能奉宣政化,調和陰陽。”亦省作“ 調陰陽 ”。 漢 劉向 《說苑·臣術》:“其言足以調陰陽,正四時,節(jié)風雨:如是者舉以為三公?!?唐 白居易 《官?!?/a>詩:“右丞相,但能濟人治國調陰陽,官牛領穿亦無妨?!?/div>
《漢語大詞典》:七日來復(七日來復)
(1).指陽氣自剝盡至復來共七天。《易·復》:“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王弼 注:“陽氣始剝盡至來復,時凡七日?!?孔穎達 疏:“天之陽氣絶滅之后,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一說“七日”指“七月”。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經(jīng)說·七日來復》:“七日來復者,昔之計月,非其正歲,則以日數(shù)之,即《豳》詩‘一之日’、‘二之日’是也?!?宋 朱熹 《近思錄》卷一“七日來復” 清 茅星來 注:“日即月也,猶言‘一之日’、‘二之日’也。以卦配月,則自五月陽始消而為姤,至十一月陽生而為復,凡七月也?!?br />(2).泛指陰陽循環(huán)。 清 嚴復 《原強》:“今微論西洋教宗如何,然而七日來復,必有人焉?!?br />(3).稱一星期為一來復,星期日為“來復日”。
《國語辭典》:牝雞司晨(牝雞司晨)  拼音:pìn jī sī chén
母雞代公雞執(zhí)行清晨報曉的鳴啼。比喻婦人專權?!杜f五代史。卷三四。唐書。莊宗本紀八。史臣曰》:「外則伶人亂政,內則牝雞司晨?!埂队讓W瓊林。卷二。夫婦類》:「牝雞司晨,比婦人之主事?!挂沧鳌戈螂u牡鳴」、「牝雞晨鳴」。
《漢語大詞典》:京房術(京房術)
漢 京房 好講陰陽災異,后世因把占卜星相等方術稱為“京房術”。明史·方伎傳·仝寅:“﹝ 仝寅 ﹞年十二歲而瞽,乃從師學 京房 術,占禍福多奇中?!眳⒁姟?京氏學 ”。
《漢語大詞典》:京氏學(京氏學)
西漢 京房 創(chuàng)立的今文學。 京房 曾學于 孟喜 的門人 焦延壽 ,以通變說,好講災異。今存京氏易傳三卷。漢書·儒林傳·京房:“有 京氏 之學?!?清 王晫 今世說·術解:“ 陸麗君 、 孫宇臺 并精京氏學?!?/div>
分類:京房門人
《漢語大詞典》:筋度
中醫(yī)古診法“五度”(或稱“十度”)之一。即衡量、測度筋的陰陽虛實。《素問·方盛衰論》:“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盡,人病自具。”參見“ 五度 ”。
《漢語大詞典》:五度
(1).五行。文子·自然:“八風詘申,不違五度?!?span id="ggcum8u" class="book">《鹖冠子·天權》:“五度既正,無事不擧?!?陸佃 注:“左木、右金、前火、后水、中土是也。”《淮南子·兵略訓》:“音氣不戾八風,詘申不獲五度?!?許慎 注:“五度,五行也?!?br />(2).五級度量單位、即分、寸、尺、丈、引。漢書·律歷志上:“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br />(3).中醫(yī)稱神、氣、血、形、志五者之盛衰為五度。一說指十度中的脈、臟、肉、筋、俞。《素問·方盛衰論》:“取虛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br />(4).五次。 唐 白居易 《醉中得上都親友書詠而報之》:“一生耽酒客,五度棄官人。” 唐 李頻 《春日旅舍》詩:“如何一別故園后,五度花開五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