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一切門禪
【三藏法數(shù)】
門即出入之義。謂一切禪定,皆由此門而出,名有四種:一者,有覺有觀禪,謂初心在緣名覺,細心分別禪味曰觀,即色界初禪定也。二者,喜俱禪,謂得此禪定,喜心共發(fā),即第二禪也。三者,樂俱禪,謂得此禪定,則發(fā)勝妙之樂,即第三禪也。四者,舍俱禪,謂入此禪,則心平等而無善惡憎愛之意,即第四禪也。
因陀羅網(wǎng)境界門
【三藏法數(shù)】
梵語因陀羅,華言天珠。天即帝釋天也。珠即珠網(wǎng)。蓋帝釋殿珠網(wǎng)覆上,于一明珠內萬像俱現(xiàn),眾珠盡然,互相現(xiàn)影,影復現(xiàn)影,遞互交光,重重無盡。今此法門,亦復如是。一一法中,一一位中,一一世界,互相交參,重重無盡。經云:諸佛知一切世界,如因陀羅網(wǎng)世界。是也。
托事顯法生解門
【三藏法數(shù)】
謂寄托一事,即顯無盡法門,令人深生信解。疏云:自在即稱為王,潤益即名法云。金色世界即是本性,彌勒樓閣即是法門。勝熱婆羅門火聚刀山,即是般若。是也。(梵語彌勒,華言慈氏。勝熱婆羅門者,即善財五十三參中,第九參之善知識也。)
主伴圓明具德門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說圓教之法,理無孤起,必眷屬隨生,故十方諸佛、菩薩,互為主伴,重重交參,同時頓唱圓教法門。如凈空明月,列星圍繞,凈器百川,近遠炳現(xiàn)。名主伴圓明。一一法會所說法門,稱性極談,具足眾德,名為具德。經云:法界修多羅,以佛剎微塵數(shù)修多羅以為眷屬。是也。(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
修性不二門
【三藏法數(shù)】
修謂修治造作,即隨緣變造之事也。性謂本有不改,即真如不變之理也。性德不出色心,修德莫非三觀。今示全性起修,則諸行無作;全修在性,則一念圓成。是則修外無性,性外無修,互泯互融,故稱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為門也。(泯,絕也、亡也。論性,則修全在于性,性外無修,修泯亡也;論修,則性全在于修,修外無性,性泯亡也。融即圓融,性不礙修,修不礙性;性即是修,修即是性也。)
入法門普
【三藏法數(shù)】
謂二乘之人,若入一法門,則不能入二。此即歷別之行,證有階差。今菩薩圓修三諦,則無量法門,悉入其中,故名入法門普。(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三諦者,真諦、俗諦、中諦也。)
理遍于事門
【三藏法數(shù)】
理遍于事門者,謂一真法界之理,遍在一切事法也。然理無分限,事有分限;事既即理,亦無分限,故一一微塵,具足真理。經云:法性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馀,亦無形相而可得。是也。(三世者,過去、現(xiàn)在、未來也。)
事遍于理門
【三藏法數(shù)】
事遍于理門者,謂理既遍于事,而事亦遍于理。以有分限之事,而具無分限之理。故一微塵,即遍法界也。
依理成事門
【三藏法數(shù)】
依理成事門者,謂依于真如之理,而成世間之事;事無別體,全攬理成。如波依水,全水成波也。(水喻理也,波喻事也。)
事能顯理門
【三藏法數(shù)】
事能顯理門者,謂理無形相,即事而明。事既依理而成,理乃藉事而顯。如波相盡水,體全現(xiàn)也。
以理奪事門
【三藏法數(shù)】
以理奪事門者,謂事相既虛,全體是理。故一切事法,了不可得。般若心經云: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是也。(色受想行識,即五陰也。)
事能隱理門
【三藏法數(shù)】
事能隱理門者,謂真理既隨緣而成事相,遂令事顯而理不現(xiàn)。如水成波,動顯靜隱。經云: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是也。(五道者,天道、人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真理即事門
【三藏法數(shù)】
真理即事門者,謂真如理性,即是事法。非理之外而別有事。如水即是波,非波之外而別有水。般若心經云:空即是色。是也。
事法即理門
【三藏法數(shù)】
事法即理門者,謂世間一切事法,本無自性,皆由因緣會集而有,舉體即是真性,而不出乎事法之外。般若心經云:色即是空。是也。
真理非事門
【三藏法數(shù)】
真理非事門者,謂事即真理,而非是事。蓋理絕諸相,真妄有異,即妄之真異于妄,故如水濕性,則非波之動相也。(即妄之真,猶如即事之理。異于妄故者,謂理異于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