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金廷璧,字德潤,號九如,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人。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授江陰縣知縣,四十四年丙辰議調(diào),改武學教授,歷國子監(jiān)學正,升南刑部主事、郎中,天啟五年乙丑轉(zhuǎn)福建邵武府知府。丁內(nèi)艱,未任。起補湖州府知府,加學額,調(diào)南雄府,直峒為寇,璧擊敗之。疏請以橋稅羨銀增高郡城,升湖廣荊西道副使,尋免官歸。
人物簡介
勞永嘉(1574年—1637年),字無施,號金粟,浙江嘉興府崇德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鄉(xiāng)試五十四名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知蕪湖,縣有稅珰為害,永嘉力為禁戢,不得逞。以才優(yōu)調(diào)當涂,擢刑部主事,謫而又復官。屬讞梃擊案,善為調(diào)停。改補工部虞衡司郎中,典戎器,釐剔弊政,省縣官金錢十馀萬,器反勝曩時。出守福州,福州為時執(zhí)政鄉(xiāng),永嘉清慎方嚴,不敢干以私。調(diào)貴州參議,苗獠不靖,親率文武將吏拔寨三十,開縣一,以功遷登萊分巡副使。汰冗兵,賑饑民,撫字備至。擢本省按察使,會叛賊李九成陷新城,人情洶洶,即檄州縣繕城郭,備器械,眾志以固,賊覘知有備,不敢犯。寇平,論保障功,轉(zhuǎn)本省布政使。時兵火,逃亡徵餉,急不能應(yīng),永嘉調(diào)治有方,餉賴以濟。以賄營升登萊巡撫,為給事中張第元所發(fā),遂以老疾不赴歸。歲饑,代輸邑人漕粟幾千石,眾其德之,年六十四卒。
人物簡介
李康先(1575年—1641年),字嵇仲,號金峨,浙江鄞縣人,晚明大臣。萬歷三十四年浙江鄉(xiāng)試第三十九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進士。刑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七年授檢討,次年養(yǎng)病回籍。天啟二年(1622年)二月升左贊善,三年遷右諭德,管理誥敕,四年正月升右庶子,八月與左諭德王祚遠主考順天府鄉(xiāng)試,四年升任國子監(jiān)祭酒,五年五月任實錄副總裁,升詹事府協(xié)理詹事,六年升任禮部右侍郎,教習庶吉士,晉禮部左侍郎協(xié)理詹事府事,五月掌翰林院印信,又兼任經(jīng)筵日講官。在朝中忤怒魏忠賢,糟閹黨陷害,罷官回鄉(xiāng)。崇禎初年,魏忠賢敗,以原官復起用,遷任吏部左侍郎。晉升禮部尚書。因為黎元寬陳情,被視為其“黨人”。崇楨八年(1635年),因被誣告在科考時磨勘舉子試卷的罪名,削籍回鄉(xiāng)。
人物簡介
潘有功(?—1635年),字巨伯,號金城,南直隸蘇州府吳江縣平望鎮(zhèn)人。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士。授中書舍人,素習武藝,崇禎三年(1630年)遷兵部車駕清吏司主事,五年遷職方司員外郎,明年晉郎中。擢陜西參議,至則攝關(guān)內(nèi)守道事。七年八月,在陜西渭南與李自成部交戰(zhàn),斬首百余級。不久,調(diào)任靖虜?shù)溃c參將浦國忠偕行,十月抵達涇州(今甘肅涇川),城新破無人,野宿郊外,遭遇李部,登山自守,凡一晝夜,眾人饑困,乃結(jié)隊前行,遇埋伏潰散,有功落馬傷肋下。逃至任所,以軍務(wù)煩忙,力疾視事。八年二月李部退去,他因積勞傷病,卒于官。
人物簡介
呂奇策,字可獻,號金門,浙江紹興府新昌縣人。敏悟夙成,過目輒成誦。品格軒朗,不立町畦,篤于孝友,兄弟皆仰給焉。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泰昌元年奉命行取大學士何宗彥來京。天啟二年十月奉使冊封樂安王朱謀??。調(diào)江西饒州府馀干縣知縣,七年本省同考。升工部主事,魏珰勢烜赫,或勸之趨謁,臺省可立躋,曰:寧失官,此膝不可屈也。風節(jié)矯然,竟忤珰謫福建都事。后珰敗,召補秋曹,轉(zhuǎn)司馬郎。時京師戒嚴,奇策調(diào)度有方,擢淮安知府。剔弊蠹,革陋規(guī),剖決如流,人謂之順水船?;礊槟媳鞭D(zhuǎn)漕要地,料理悉得機宜。藩府經(jīng)過中使需索,毅然不應(yīng),卒亦遁跡去,一郡以安。后歷廣東南雄府,到任即辭歸。歷任馀干、南雄、淮安,皆肖像立祠祀焉。
人物簡介
【生卒】:1577—1628 【介紹】: 亦譯作金尼各,字四表。法國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明萬歷三十八年來華,在南京學習漢語,四十二年返羅馬,向教皇匯報教務(wù)。四十八年再度來華,先后在杭州、開封、山西、陜西傳教。有《西儒耳目資》、《況義》、《耶穌會在華開教史》。
人物簡介
【生卒】:1578—1646 【介紹】: 明山西陽城人,字金銘,號藐姑。為諸生時,遍游吳越名勝。萬歷三十八年進士。除壽張知縣,調(diào)曹縣。泰昌時,擢御史。天啟初出督畿輔屯田,言天津、靜海、興濟間,沃野可墾。以疏薦趙南星,劾馮銓,遭陷害,戍肅州。崇禎時起故官,擢刑部侍郎,以讞獄不稱旨,落職。再起為工部侍郎,調(diào)南京吏部尚書。福王立,命理部事,上中興十議。為勛臣劉孔昭等指為“奸邪”,乞休。國亡后,疽發(fā)背卒。有《泊水齋文鈔》。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金銘,陽城人。萬歷庚戌進士,除知曹縣擢御史尋謫戍崇禎初起太仆少卿官至南吏部尚書有泊水齋集維基
張慎言(1577年—1645年),字金銘 ,號藐姑,山西省澤州陽城縣屯城人。早孤,由祖母撫養(yǎng)。自幼穎悟,萬歷三十五年丙午山西鄉(xiāng)試第四十八名舉人,三十八年庚戌科(1610年)會試82名、三甲118名進士。通政司觀政。任山東兗州府壽張縣知縣,便有居官能干的聲譽。四十一年,調(diào)任曹縣,任內(nèi)申明鄉(xiāng)約,賑濟大饑,親嘗其粥,又開墾荒田三千畝,治行第一。四十六年行取考選,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為陜西道御史。生性耿直,不事阿奉。天啟五年(1625年),為曹欽程所誣,下詔獄,戍肅州。崇禎元年(1628年)召還,補湖廣道御史,歷官太仆寺少卿、太常卿、刑部侍郎。無何,遣歸,再召工部侍郎,累官南京戶部尚書。崇禎十七年(1644年),福王即位南京,張慎言理吏部事。為勛臣劉孔昭等所忌,乞休,加太子太保,蔭一子,避居寧國府。國亡后,疽發(fā)背卒。
人物簡介
金光煜(1579-1656),字晦而,號竹所,朝鮮高麗時期詩人、文學家。1644年,金光煜任副承旨(正三品)兼世子賓客,陪世子前往清朝。作品集《長陵志狀》傳世。
人物簡介
【生卒】:?—1639 【介紹】: 明宣府人。崇禎中以副總兵守松山,十二年清兵來攻,國鳳所部不滿三千,多方拒守,歷四月圍解。擢都督僉事,為寧遠團練總兵官。清兵復來攻。時明軍雖眾,而營伍紛雜,號令難施,率親丁力戰(zhàn),與二子俱死。
人物簡介
陳贊化(16世紀—17世紀),號金鉉,山東東昌府濮州朝城縣人。陳贊化是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舉人,天啟二年(1616年)成進士,獲授太湖知縣??h內(nèi)突然有一只豬跟隨他,不能驅(qū)逐,于是派人跟從豬只,就發(fā)現(xiàn)一具尸體,調(diào)查后將真兇伏法;之后調(diào)任桐城,適逢魏忠賢抄查左光斗家宅,他毅然對抗,不久魏珰敗亡,縣民上告朝廷,讓他升任禮科給事中。崇禎六年(1633年),溫體仁授意陳贊化彈劾首輔周延儒招權(quán)納賄、親近武官李元功借勢逼人,又揭發(fā)周延儒私下稱崇禎帝為「羲皇上人」;李元功因此被錦衣衛(wèi)緝拿入獄,周延儒就稱病歸鄉(xiāng)。事后,他升任太常少卿,歷任通政使、太仆寺卿,晉左副都御史,不久去世,追贈左都御史,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金堉(朝鮮語:??,1580年—1658年),朝鮮王朝中期大臣、實學者。字伯厚,號潛谷、晦靜堂,本貫清風,屬于西人黨。仁祖初狀元及第,孝宗時官居領(lǐng)議政,在忠清、全羅兩道推廣大同法,頗有成效,家族亦聯(lián)姻王室,明圣王后、孝懿王后均為其后代。死后謚號文貞,有《潛谷遺稿》《潛谷筆談》等著作傳世。金堉一生四次出使中國,其中一次使明,三次使清。他也是朝鮮最后一位出使明朝的使臣(朝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