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長洲人,字士敬,號桐庵。明崇禎三年舉人。與楊廷樞齊名。入清后隱居教授。卒后私謚貞獻。有《周易廣義》。
人物簡介
鄭之鉉(1590年—1633年),字道圭,號太白。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其人博通經(jīng)史。天啟二年(1622年)中式壬戌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簡討,纂修《神宗實錄》。魏忠賢掌權(quán),之鉉求去,丁外艱,哀毀幾死。居家五載,起官,奉命冊封岷藩,六年江西主考,事竣,思念母親,馳歸,至莆田病卒。
人物簡介
鄭尚友,字士宏,號月庵,杭州府錢塘縣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兵部觀政,授長樂縣知縣,建五賢祠,創(chuàng)崇正書院,在任六年,考察為天下清官第一。崇禎十年行取,十一年授工部營繕司主事,管荊州抽分。
人物簡介
鄭元禧,字天禧,號玄錫,揚州府儀真縣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原籍歙縣長齡橋人,長齡鄭氏家族是僑居揚州的徽州大鹽商。曾祖鄭良鐸為遷揚一世祖,其子鄭景濂攜其母程氏與其弟國寶、景淳遷居揚州,各派子孫以景濂為二世祖。景濂次子鄭之彥(字仲雋,號東里,1570—1627年)是長齡鄭氏最有成就的一位商人,被眾鹽商推為“鹽莢祭酒”,是名副其實的鹽商領袖。之彥四子:元嗣(字長吉)、元化(字贊可)(接手鹽商)、元勛(字超宗,1603—1644年)(崇禎十六年進士)、四子俠如(字士介,號俟庵,1610—1673年)。鄭元禧是鄭之彥之侄,中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應天府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兵部觀政,未仕。
人物簡介
【生卒】:1594—1639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謙止,號峚陽。天啟二年進士。改庶吉士。崇禎中,為溫體仁誣以杖母不孝罪,遭磔死。在詔獄中作《峚陽草堂說書》。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謙止,武進人。天啟壬戌進士,選庶吉士謫榮陽尋伏法有峚陽草堂集維基
鄭鄤(1594年—1639年),字謙止,號峚陽,直隸常州府武進縣橫林鎮(zhèn)(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人。東林黨人。天啟壬戌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崇禎年間因被控「杖母」和「奸妹」,凌遲處死。有《峚陽草堂詩集》。鄭鄤少有才名,隨父講學東林書院。母吳氏,是大學士吳宗達胞妹。萬歷四十年(1612年),十九歲中式壬子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有直諫聲,文震孟及黃道周皆與之游。后因隨文震孟上言,而被降調(diào)。吳宗達與溫體仁合謀,告發(fā)鄭鄤「假借扶乩的判詞,使母遭受杖打?!灌嵿務饶覆恍⒌淖锩线_朝廷。崇禎八年(1635年)溫體仁指使常州府武進縣中書舍人許曦,彈劾鄭鄤「杖母」罪,又加上「奸妹」,共兩大罪(「奸妹」確定為誣告,「杖母」則不得而知),十一月,鄭鄤被捕,刑部尚書馮英接案后,不敢忤逆于溫體仁的權(quán)勢,卻也不欲誣陷鄭鄤,于是將彈劾之辭“鄭鄤假箕仙幻術(shù),蠱惑伊父鄭振先無端披剃;義假箕仙批詞,迫其父以杖母”原封不動承上,并在報告中對案情只字不提,單單稱贊鄭鄤學識人品。然寵臣楊嗣昌此時亦參與附和溫體仁等人,上書中傷鄭鄤與黃道周,崇禎帝不疑,因而大怒,責令重判鄭鄤,并責馮英徇私枉法,詔吏部議處,后被發(fā)戍邊。。崇禎十一年八月初六日再提審鄭鄤,訴杖母、奸妹之罪之外加控以“奸媳”之罪,即其兒媳韓氏(韓鐘勛之女,與鄭鄤之子訂了娃娃婚)。法司原擬大辟處死,崇禎帝加等凌遲,崇禎十二年(1639年)八月初二凌晨,被凌遲處死。
人物簡介
鄭瑜,號楚玉,廣東廣州府東莞縣虎門白沙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廣東鄉(xiāng)試舉人,四年(1631年)聯(lián)捷辛未科進士,大理寺觀政后,授紹興府推官,六年考選,九年補任吉安府推官,不久調(diào)到廣信府,署理府事。十一年升南京戶部山西司主事,十二年升福建司郎中,十三年升南直隸太平府知府,遷上江漕儲道,又轉(zhuǎn)任山東按察司副使,督催南直隸、江西、湖廣軍需,屢著功績,后被提升為太仆寺少卿。告老還鄉(xiāng)后,卒于家中,享年八十二歲,著有《焚馀稿》。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福建閩縣人,字圭甫,號瞻亭。明崇禎舉人。入清,官烏程知縣。沉酣經(jīng)史。有《讀史卮言》、《山圍堂集》、《續(xù)讀史》等。年九十五卒。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山東濟寧人,字惠人,號確庵,又號荷澤。明崇禎九年舉人。崇禎末守濟寧拒李自成軍。弘光時授揚州府推官。入清不仕。歸里教授生徒。卒年八十四。有《確庵稿》、《丹照集》、《爭光集》、《濟寧遺事》、《秦邊遺事》等。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縉云人,字而名,號寶水。明天啟七年舉人。南明隆武帝時官吏部員外郎。入清隱居不仕。有《讀易蒐》、《春秋引斷》、《古質(zhì)疑》、《簝上吟》等。
人物簡介
鄭問玄,號澹叟,山東濟南府新城縣人。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座師米壽圖,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兵部觀政。本年授重慶府推官。丙戌夏(1646年)恭順三王徇楚至武岡,大帥劉承胤迎降,沅守將張先璧不戰(zhàn)而走,貴州巡撫米壽圖被執(zhí),見孔有德,不屈絕食二日,有德好語勸降,終不屈,遂與愛將于守方及其家三十馀口同時遇害,故御史鄭問玄從有德軍中,為公門下士,備棺衾斂之。順治六年五月,原委貴州提學道僉事鄭問炫為浙江按察使司僉事、分巡嘉湖道。
人物簡介
鄭瑄(1602年—1645年),字漢奉,號鴻逵,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今福建省福州市)人,進士出身。先世為河南固始人。祖父鄭日休,官惠州府推官。父鄭元勛。鄭瑄出生于萬歷三十年(1602年)七月初三。自幼天資聰慧,讀書過目不忘。鄭瑄喜好文學,與倪元璐、徐石麒等人“以文章相引重”。天啟四年(1624年)福建鄉(xiāng)試中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登進士二甲三十九名。,兵部觀政,崇禎五年擔任南戶部主事,七年升廣東司員外。崇禎八年任嘉興知府,崇禎十二年任浙江副使。在浙江期間,“政務簡靜,聽訟必折以理”。崇禎十五年,授右僉都御史、任應天巡撫,后改江南巡撫。崇禎十六年十一月,鄭瑄移鎮(zhèn)蕪湖,后徙池陽。崇禎十七年,任南京大理寺卿。,是年十一月罷大理寺卿。隔年(1645年),閏六月,迎立唐王朱聿鍵于福州,擢刑部左侍郎,升工部尚書。鄭瑄曾為鄭成功請發(fā)鳥銃,遭到隆武責備。隆武二年(1646年),清將博洛進逼至福州。鄭瑄投降,跪泥沙中一整天,但不為博洛所接受,不久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604—1645 【介紹】: 明末徽州歙縣人,字超宗,號惠東。鹽商出身,僑居揚州,筑影園,極園林之勝。園中多藏書,結(jié)納文士,邀復社友朋讀書其間,以詩文自適。崇禎十六年進士,請假歸,次年參與調(diào)解揚州士人與高杰之間紛爭,被揚州百姓誤殺。曾有《讀史論贊》、《瑤華集》、《英雄恨》等著作。維基
鄭元勛(1603年—1644年),字超宗,號惠東。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崇禎十六年(1643年)登進士。崇禎十七年(1644年),授兵部職方司主事,請假歸鄉(xiāng)。李自成破北京。六月,軍閥高杰南下依附福王朝廷,奉命在揚州駐扎。由于高杰軍隊好劫掠,揚州士民拒絕其入城。鄭元勛勸和,引起公憤,為眾人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