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鄭國仕(1529年—?),字允升,號東里,直隸大名府魏縣人,軍籍。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五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二名,三甲第一百三十二名進(jìn)士。選庶吉士,四年三月授浙江道御史,萬歷元年(1573年)五月復(fù)除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六月差巡按應(yīng)天等府,五年二月巡按山東,升陜西鞏昌府知府,十年六月升河南副使,十三年閏九月升山西左參政,十五年十一月升四川按察使、分巡川北道,以考察降調(diào),十九年四月調(diào)補陜西左參政,二十一年十月升貴州按察使兼參議、分守新鎮(zhèn),二十二年四月調(diào)回本省按察使,二十三年四月升陜西右布政使,轉(zhuǎn)左布政,二十六年八月升太常寺卿,二十八年(1600年)出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鄖陽巡撫,再劾權(quán)珰,六月以年老乞致仕,因因備陳采礦榷稅之弊。二十九年正月以拾遺令致仕,卒賜祭葬,歷官三十年,多惠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保定府安肅人,字禹秀。嘉靖三十五年進(jìn)士。除登州推官,征授御史,劾罷嚴(yán)嵩黨鄢懋卿等。萬歷七年,以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大、山西軍務(wù)。與俺答議和有功,累加太子太保,召為兵部尚書。十八年,洮河用兵,詔兼右都御史,經(jīng)略陜西、延、寧、甘肅及宣、大、山西邊務(wù)。后以給事中張棟等劾其重利媚敵,謝病歸。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禹秀,安肅人。嘉靖丙辰進(jìn)士,除登州推官擢廣東道御史累官少保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贈太保謚襄敏
維基
鄭洛(1530年—1600年),字禹秀,號范溪,謚襄敏,京師保定府安肅縣(今河北省徐水縣)人。乙卯科(1555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八十六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一百二十七名進(jìn)士,刑部觀政,授山東登州府推官,四十年六月選授廣東道試監(jiān)察御史,十月實授。曾經(jīng)彈劾嚴(yán)嵩黨羽鄢懋卿、萬寀、萬虞龍。嘉靖四十四年,巡按四川,本年十一月升任四川右參議,四十五年調(diào)任湖廣布政司右參議。隆慶元年十月,任山西按察司副使。隆慶四年五月,加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仍兼本官、整飭懷來兵備如故,后任山西按察司按察使,五年(1571年)五月升河南右布政使。萬歷二年(1574年)九月復(fù)除浙江右布政使,數(shù)日后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提督雁門等關(guān)。三年三月轉(zhuǎn)為巡撫大同贊理軍務(wù)都御史,四年十一月加升右副都御史,六年六月入為南京兵部右侍郎,十二月升左侍郎。萬歷七年(1579年)以左侍郎總督宣、大、山西軍務(wù)。萬歷十一年(1583年)七月,錄北虜黃酋嗣封禮成功,加升兵部尚書兼副都御史、照舊總督,十三年(1585年)閏九月以閱視敘勞加太子少傅,十五年八月以扯酋嗣封禮成加太子太保、兼左副都御史,十七年三月入為協(xié)理京營戎政兵部尚書,十月辭免兼左副都御史,十八年二月總督倉場,七月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經(jīng)略陜西四鎮(zhèn)及宣大山西等處邊務(wù),又兼管陜西總督事務(wù),二十年二月以病乞休。二十八年卒,次年八月贈太保,謚襄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莆田人,字士元。嘉靖三十二年進(jìn)士。除海鹽知縣,御倭有功,擢兵科給事中,歷官河南按察使。有《咫園詩集》、《靖海紀(jì)略》。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士元,莆田人。嘉靖癸丑進(jìn)士,除知海鹽縣擢兵科給事中歷官河南按察使
維基
鄭茂,字士元,號壺陽,福建興化府莆田縣辰門兜(今莆田市荔城區(qū)拱辰街道)人。福建鄉(xiāng)試第三十八名。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進(jìn)士。禮部觀政,除浙江海鹽縣知縣,因抗擊倭寇有功,擢兵科給事中,三十六年十月往大同勘宣大總督楊順、巡按御史路楷贓罪,升吏科右,三十九年五月升禮科左,九月升戶科都給事中。四十一年二月升浙江左參政,四十三年八月升河南按察使,考察不及降廣東右參政。隆慶五年(1571年)十一月降補廣西按察司副使,萬歷初致仕。
鄭云鎣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鄭云鎣(1530年—?),字邦用,號文岡,福建福州府閩縣人,軍籍。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十三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二甲第六十二名進(jìn)士。都察院觀政,授戶部主事,四十年升員外,四十一年升郎中,四十五年升浙江副使,改廣西提學(xué)。隆慶四年(1570年)六月起補浙江提學(xué)副使,六年四月升湖廣布政司左參政,萬歷二年(1574年)九月升河南按察使,三年四月以到任違限被彈劾,四年九月升河南右布政使,五年二月升左布政,八年正月調(diào)廣西,三月被科道彈劾降調(diào),九月二月以疾乞致仕。萬歷十八年(1590年)九月以薦起補四川左布政使。

人物簡介

維基
鄭準(zhǔn)(1534年—?),字正衡,號衡庵,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民籍。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十七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八十九名,三甲第二百六十一名進(jìn)士。授浙江東陽縣知縣,萬歷元年(1573年)十二月選授南京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二年(1574年)十一月上言京察屆期,吏部尚書張瀚宜矢公慎,并言其不公不慎數(shù)事。三年(1575年)二月出為廣東按察司僉事,不久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襄陽人,字伯孝。嘉靖四十四年進(jìn)士。授馀干知縣,萬歷間累遷至吏部尚書。時言官多屬齊、楚、浙三黨,大僚進(jìn)退,惟其喜怒。繼之素有清望,及掌銓政,年老昏庸,一聽楚黨意指,論者詆之,乃以老累疏乞休。卒年九十二。
維基
鄭繼之(1535年—1623年),字伯孝,號鳴峴,湖廣襄陽儀衛(wèi)司人。鄭繼之為嘉靖四十三年辛酉科湖廣鄉(xiāng)試五十一名,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會試二百五十二名,廷試三甲一百九十五名進(jìn)士。大理寺觀政,本年十月初任馀干知縣,人稱鄭鐵耳。隆慶三年(1569年)四月遷戶部主事,舟次九江,大父告殂。服闋,六年(1572年)十月復(fù)除本部,萬歷四年(1576年)十一月升員外,五年三月升郎中,七月擢寧國府知府,十年(1582年)四月升四川按察司副使,告歸侍養(yǎng)。二十年(1592年)五月起任江西按察副使,次年七月拜布政司右參政,二十三年八月升任太仆寺少卿,二十四年二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七月升通政司右通政,二十六年五月升南京太仆寺卿,二十七年三月升南京大理寺卿,五月升大理寺卿,三十五年八月知武舉,三十七年升南京戶部尚書,四十年六月改任南京吏部尚書,四十二年二月官至吏部尚書。萬歷四十年(1616年)為《襄陽縣志》作序,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以吏部尚書身份與徐紹吉、韓浚等主持丁巳京察,期間大力扶植東林黨人,「世之所謂清流者,一網(wǎng)盡矣」。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二月去職。天啟三年十月十九日卒,年八十九。

人物簡介

簡介
鄭仁弘(朝鮮語:???,1535年—1623年),朝鮮王朝中期大臣、儒學(xué)家。字德遠(yuǎn),號來庵,本貫瑞山,生于慶尚道陜川郡。他是著名儒學(xué)家曹植的學(xué)生,為南冥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屬于北人(大北派)。壬辰倭亂時期曾領(lǐng)導(dǎo)義兵抗日,光海君在位時官至領(lǐng)議政,封瑞寧府院君。仁祖反正時以八十九歲高齡被斬首示眾。有《來庵集》十五卷傳世。

人物簡介

維基
鄭宣化(1535年—1584年),字行義,別號獅南,應(yīng)天府龍江左衛(wèi)人。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六十三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會試二百四十七名,廷試三甲二百二十六名進(jìn)士。通政司觀政,四十五年二月授江西袁州府推官。隆慶三年(1569年)四月升南京工部主事,五年三月升郎中,四月調(diào)南兵部,六年十月調(diào)南吏部,丁憂。萬歷七年(1579年)十一月復(fù)除兵部,九年五月累官福建邵武府知府,十二年卒,享年五十。

人物簡介

簡介
鄭澈(1536—1593年),字季涵,號松江。朝鮮朝時期著名詩人。1562年文科狀元,任直提學(xué)、大司票等要職。對朝鮮語文學(xué)做出重大貢獻(xiàn)。

人物簡介

維基
鄭杰(1536年—?),字汝興,號文庵,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人,民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山東鄉(xiāng)試第二十六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一百二十一名進(jìn)士。禮部觀政,本年八月任吳江縣知縣,隆慶元年(1567年)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歸安人,一作福建侯官人,字侯升。萬歷十七年進(jìn)士。知安仁縣,官至南京刑科給事中。有《秕言》。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侯升,歸安人。萬歷己丑進(jìn)士,除安仁知縣擢南刑科給事中有鳴缶集
維基
鄭明選,字侯升,號春寰,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今浙江湖州)人。同進(jìn)士出身。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jìn)士,知安仁縣,報最,擢官至南京刑科給事中。

人物簡介

維基
鄭岳(1540年—?),字永翰,又字峻甫,號謙山,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長樂縣(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人。福建鄉(xiāng)試第六十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登戊辰科三甲進(jìn)士。,后授華亭縣知縣,隆慶五年,授工科給事中。萬歷元年(1573年),升任吏科右給事中,同年改刑科左給事中。萬歷三年,改云南副使,萬歷九年,遷廣東副使。萬歷十二年,官至云南右參政。
鄭銳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鄭銳(1542年—?),字遜卿,號云石,直隸寧國府涇縣人,民籍。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六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四十四名,三甲第二百零二名進(jìn)士。授歸安縣知縣,萬歷五年(1577年)閏八月考選,授陜西道試御史,七年九月往真定巡按,出為嚴(yán)州府知府,十七年六月升浙江按察司副使,考察調(diào)簡。二十三年五月推補湖廣副使。

人物簡介

簡介
鄭逑(1543年7月9日-1620年1月5日)字道可、可父,號寒岡、檜淵野人,謚號文穆。慶尚北道出身人物。韓國朝鮮王朝的性理學(xué)者及禮學(xué)者,哲學(xué)者,歷史家,醫(yī)學(xué)者,詩人。他的朝鮮王朝中期的性理學(xué)和禮學(xué)的大家,朝鮮忠北清州人,南人黨的思想的地主。朝鮮巨儒退溪李滉,南冥曹植兩人的門人。他是南人和北人黨的學(xué)文的師祖兼理論家,南人黨的黨首許穆的老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縉云人,字邦章。隆慶二年進(jìn)士。官至兵部侍郎,兼僉都御史,總督宣大。有《明帝后紀(jì)略》、《明臣謚類鈔》等。
維基
鄭汝璧(1546年—1607年),字邦章,號昆巖,浙江處州縉云縣人,軍籍。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七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聯(lián)捷戊辰科會試第二百三十五名,二甲第五十二名進(jìn)士。始授刑部江西司主事,累遷云南司郎中,萬歷二年(1574年)調(diào)任禮部儀制司員外郎,掌郎中事。三年任吏部驗封司郎中,轉(zhuǎn)吏部文選司郎中,父喪守制。萬歷六年(1579年)三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四月,降福建左參議。八年,升廣東副使,乞休歸。家居十二年,十九年起復(fù)山西井陘兵備副使,旋調(diào)赤城參政,升為河南左參政,又轉(zhuǎn)任陜西榆林中路按察使。二十一年(1593年),升任山東右布政使,尋加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丁母憂去職。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孝滿起復(fù),任南京太常寺少卿。三十年仍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三十三年(1605年)升為兵部右侍郎,總督宣大、山西等地軍務(wù)。三十五年夏(1607)以病乞歸,得旨允準(zhǔn),行至山東荊門驛,卒于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