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邪見(邪見)
佛教指無視因果道理的謬論。泛指乖謬不合理的見解。大乘起信論:“所謂不殺、不盜、不婬、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遠(yuǎn)離貪嫉、欺詐、諂曲、瞋恚、邪見?!?span id="fmtjtji" class="book">《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邪心不要亂施程,邪見直須旋改更?!?清 沈大成 《讀〈通典·職官〉》:“ 末摩尼 法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宜嚴(yán)加禁斷?!?/div>
《漢語大詞典》:邪見幢(邪見幢)
佛教指邪人所標(biāo)榜的邪見,以大將之幢旗為喻。三論玄義:“善巧説法,燃正法炬,滅邪見幢。”《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但愿諸佛起慈悲,邪幢不久皆摧折?!?/div>
《漢語大詞典》:邪見網(wǎng)(邪見網(wǎng))
佛教語。謂邪見參差交錯如網(wǎng)。形容邪見深廣。《智度論》卷十一:“是入邪見網(wǎng),煩惱破正智。離諸清浄戒,唐苦墮異道。”亦省作“ 邪網(wǎng) ”。大乘起信論:“行者常應(yīng)智慧觀察,勿令此心墮於邪網(wǎng)?!?/div>
《國語辭典》:十惡(十惡)  拼音:shí è
古代最嚴(yán)重的十大罪行?!端鍟?。卷二五。刑法志》:「又置十惡之條……,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nèi)亂?!乖?。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你藥殺親夫,這是十惡大罪哩!」
《國語辭典》:理障  拼音:lǐ zhàng
佛教指會障礙修行的錯誤思想?!洞蠓綇V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xù)諸生死?!?/div>
《漢語大詞典》:八邪
佛教語。指反于八正道者。即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維摩經(jīng)·弟子品》:“不捨八邪,入八解脫?!?span id="0aigxmf" class="book">《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梵螺吹處清三業(yè),金罄敲時斷八邪?!?/div>
《漢語大詞典》:邪執(zhí)(邪執(zhí))
佛教語。謂堅持邪見而不能擺脫。大乘起信論:“為欲令眾生,除疑去邪執(zhí)?!?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陳書·傅縡傳》:“ 龍樹 創(chuàng)其源,除內(nèi)學(xué)之偏見; 提婆 揚(yáng)其旨,蕩外道之邪執(zhí)?!?章炳麟 《俱分進(jìn)化論》:“士有敗行而無邪執(zhí),官有兩可而少頑嚚。方略不足以濟(jì)其奸,威信不足以和其眾,此亦惡之退化也?!?/div>
《漢語大詞典》:邪津
佛教語。指邪見之所在。 唐 慧凈 《雜言》詩:“擾擾三界溺邪津,渾渾萬品忘真匠?!?/div>
《漢語大詞典》:邊執(zhí)(邊執(zhí))
佛教語。五見之一。指執(zhí)著片面極端的邪見。分為二種。常見,認(rèn)為我常住不變;斷見,認(rèn)為我可以不受果報。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此二種邊執(zhí)之所以起者,何也?由不識依佗起自性而然也。”亦作“ 邊見 ”。《壇經(jīng)·般若品》:“若百物不思,當(dāng)令念絶,即是法縛,即名邊見?!?明 袁宏道 《〈八識略說〉敘》:“謂娑婆非城邑者,邊見之所執(zhí)也?!?黃侃 《漢唐玄學(xué)論》:“佛説所以獨據(jù)玄言上流者,正以離去邊見耳;一墮邊見,雖勝義亦終成土苴而已矣!”
二種邪見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破世間樂邪見。謂無視因果之理而造惡,墮于苦趣不得人天之樂之邪見也。二、破涅槃道邪見。雖修善,而執(zhí)著于我,雖得人天之樂,而不得涅槃之邪見也。中論四曰:「邪見有二種:一者破世間樂,二者破涅槃道。破世間樂者,是粗邪見,言無罪無福,無如來等賢圣。起是邪見,舍善為惡,則破世間樂。破涅槃道者,貪著于我,分別有無,起善滅惡。起善故得世間樂,分別有無故不得涅槃。是故若言無如來者,是深厚邪見,乃失世間樂,何況涅槃?若言有如來,亦是邪見?!?br />【三藏法數(shù)】
(出中論)
〔一、破世間樂邪見〕,謂人若言無罪福報,亦無如來等賢圣,因起此邪見,舍善為惡,當(dāng)墮苦趣,失人天樂,是名破世間樂邪見。
〔二、破涅槃道邪見〕,梵語涅槃,華言滅度。謂人貪著于我,分別有無,起善滅惡,因起善故,得世間之樂;因分別有無故,不得涅槃道,是名破涅槃道邪見。
有無邪見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有見無見皆非中道之正見,故云邪見。
邪見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五見之一。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五見使中,撥無因果之見叫做邪見。2。凡是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見都可叫做邪見。
【三藏法數(shù)】
謂邪心取理,顛倒妄見,不信因果,斷諸善根,作闡提行,是名邪見。(闡提,梵語具云一闡提,華言信不具,外道名也。)
【三藏法數(shù)】
謂無正信,誹謗正法,而于善惡果報,及正因緣所生善法,一切撥以為無,是為邪見。(正因緣者,謂眼等六根為因,色等六塵為緣,能生一切諸法,非如外道計從梵天生,或計從微塵生。此則為邪因緣也。)
【三藏法數(shù)】
邪見者,謂撥無因果,行邪見道心,無正信也。(撥者,絕也。)
【三藏法數(shù)】
謂外道之人,不了四諦因果之法,邪心推度,謂無此理,因斷滅出世善根,是名邪見。(四諦因果者,苦諦、集諦,世間因果也;滅諦、道諦,出世間因果也。)
【三藏法數(shù)】
謂由計斷、常,不信因果,以為無作無得,起見誹謗也。
邪見使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五利使之一。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五利使之一。(參見:五利使)
【三藏法數(shù)】
邪見者,謂諸眾生,邪心取理,撥無因果,斷滅一切善根也。由此邪見,驅(qū)役心神,流轉(zhuǎn)不息,故名為使。(撥者,絕也。)
【三藏法數(shù)】
謂邪心取理,不信因果,斷諸善根,作一闡提行,是為邪見使。(梵語一闡提,華言信不具。)
五利使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十使中之前五者,身見等之五見也。此五見由迷于四諦之理性而起。為惑性之銳者,故名利使。即見修二惑中之見惑,于(參見:道一時斷之者。見五見)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五種急性的煩惱,即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參見:十使)
【三藏法數(shù)】
(出天臺四教儀集注)
利即快利之義,謂此五種妄惑,動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驅(qū)役之義,謂諸眾生,為此五種妄惑,驅(qū)役心神,流轉(zhuǎn)三界,無有出期,故名使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一、身見使〕,身見者,謂諸眾生于名色、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計為身也。由此身見,驅(qū)役心神,流轉(zhuǎn)不息,故名為使。(名色者,名即心也,色即色身也。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聲入、香入、味入、觸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也。)
〔二、邊見使〕,邊見者,謂諸眾生,于前之身見,或執(zhí)為斷,或執(zhí)為常,各執(zhí)一邊也。由此邊見,驅(qū)役心神,流轉(zhuǎn)不息,故名為使。
〔三、邪見使〕,邪見者,謂諸眾生,邪心取理,撥無因果,斷滅一切善根也。由此邪見,驅(qū)役心神,流轉(zhuǎn)不息,故名為使。(撥者,絕也。)
〔四、見取使〕,見取者,謂諸眾生,于非真勝法中,謬計涅槃生心,取著于邪見中,執(zhí)為正見也。由此見取,驅(qū)役心神,流轉(zhuǎn)不息,故名為使。(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五、戒取使〕,戒取者,謂諸外道,于非戒中,謬以為戒,如雞狗等邪戒,以為真戒,取以進(jìn)行也。由此戒取,驅(qū)役心神,流轉(zhuǎn)不息,故名為使。(雞狗戒者,謂外道自計前世從雞狗中來,今即學(xué)雞一足獨立,如狗啖糞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