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252—? 【介紹】: 宋末福州長溪人,字邦壽。度宗咸淳四年進士。乞歸養(yǎng)親。元初,廷臣交薦于朝,累征不起。居家學(xué)益篤,守益固,后進多師之。私謚靖節(jié)先生。有《五經(jīng)解疑》、《梅壑集》。全宋詩
鄭君老(一二五二~?),字邦壽,福寧(今福建霞浦)人。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進士,時年十七。乞歸養(yǎng)。入元,交薦不起。有《梅壑集》,已佚。事見明嘉靖《福寧州志》卷八、一一。全宋文·卷八三四四
鄭君老(一二五二——?),字邦壽,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年十七登咸淳四年進士第,乞歸養(yǎng)親,連丁內(nèi)外艱,未起而宋亡。元初廷臣交薦于朝,竟不起。學(xué)益篤,守益固,鄉(xiāng)后進多宗師之。及卒,學(xué)者私謚靖節(jié)先生。著有《五經(jīng)解疑》、《梅壑集》。見《萬姓統(tǒng)譜》卷一○七。
人物簡介
【生卒】:1262—1357 【介紹】: 元益都人,字邦杰。善騎射,膂力過人。襲父職為莒州翼千戶。以父子皆善使刀,稱刀王。自世祖至元末至順帝元統(tǒng)初屢參與鎮(zhèn)壓各地農(nóng)民起義,累遷為懷遠大將軍,致仕還鄉(xiāng)。順帝至正十七年,聞劉福通將毛貴破益都,絕食死。
人物簡介
【介紹】: 元杭州錢塘人,字叔固,初名保寧?;鹿?。本宋小黃門,宋亡,至大都,世祖命給事內(nèi)庭。學(xué)蒙古語及諸蕃語,即通解,遂受親任,授御帶庫提點,累遷禮部尚書。仁宗時官終集賢院大學(xué)士。
人物簡介
【生卒】:?—1335 【介紹】: 元福寧人,字元俞,自號本齋。世祖時以父蔭,年十七即特授少中大夫、平江路總管府治中。僚吏以其年少而易之。殆都中遇事剖析中肯入理,皆不敢欺。后歷仕四十余年,多有善政。累官至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有詩集。元詩選
都中,字元俞,一字邦翰,福寧州人。父積翁,宋寶章閣學(xué)士。降元,授江西行省參政,宣諭日本,遇害海上。都中甫七歲,元世祖給驛券南還,賜平江田八十畝,宅一區(qū)。年十七,授平江路總管府治中。秩滿,除浙東道宣慰副使,遷荊湖北道。武宗詔更鈔法,除江淮泉貨監(jiān),歷郴州饒州兩路總管,以內(nèi)憂去。服闋,除兩浙都轉(zhuǎn)運鹽使,擢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使,歷遷福建、浙東、廣東三道宣慰使都元帥。元統(tǒng)初,命以正奉大夫、行戶部尚書、兩淮都轉(zhuǎn)運鹽使,尋拜河南行省參知政事,中道疾作,南歸。詔即其家拜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至正元年卒,贈昭文館大學(xué)士,謚清獻。元俞幼留京師,從許文正公學(xué),知所趨向,尤致力于根本之學(xué)。自號曰本齋,有詩集三卷。事母至孝,翰林國史院編修官章哲撰《本齋王公孝感白華圖傳》云:公母張氏諱普貴,自號無為。至元甲申,公父閩國忠憫公銜命使日本,沒于難,時母年三十,公甫七歲,留侍京師,訃聞,即以貞節(jié)自誓,祝發(fā)于京之凈垢寺為尼,出主平江陽山妙凈寺。道行冰雪,尋奉璽書護持,錫號「宏宗圓明佛日大師」,住山幾四十年,至治壬戌,趺坐而逝。公聞永嘉心樂周真師有道,延至家,庭設(shè)黃箓,以展孝思。越十有四日,像設(shè)之筵,瓶簪丹茶,兩旬浹矣,其花半萎,中有一萼,天然融結(jié),狀類桃實,非花非果,玉質(zhì)縠章,宛分三脈,日漸以腴,燭之,內(nèi)外映徹如凈琉璃,駭乎優(yōu)曇缽之一現(xiàn)也。詩之「白華」,豈即此耶!元俞因繪《白華圖》,一時張翥、李士行、龔璛、湯彌昌、王壽衍、釋大?諸公,俱有題詠。按章哲傳,稱元俞母張氏、父積翁殉國時,元俞已七歲矣,且留侍京師,而元史謂生三歲即以恩授從仕郎、南劍路順昌尹,七歲從其母葉訴闕下,種種舛錯,至以張為葉,尤可笑也。
人物簡介
【介紹】: 元大都寶坻人,字細英。順帝至正中由蔭官知樂清縣。適監(jiān)邑燕帖木兒討方氏部屬,舉邑騷動,邦寧以理開諭,地方得寧。
人物簡介
【生卒】:?—1388 【介紹】: 元明間廣東東莞人,字邦佐。元順帝至正間為小官,后棄官歸里。元末大亂,聚眾保鄉(xiāng)里,破海盜,守廣州。擢廣東行省右丞。明洪武元年廖永忠取廣東,真詣軍門上印章,籍所部郡縣戶口兵糧,奉表以降。擢江西行省參知政事,累官湖廣布政使,封東莞伯。全粵詩·卷五六
何真(一三一九——一三八八),字邦佐。東莞人。元至正年間為河源縣務(wù)副使,轉(zhuǎn)淡水場管勾,棄官歸。元末盜起,真先后率眾平之,粵賴以安,以功累進資德大夫、行省左丞。明太祖洪武初,征南將軍廖永忠率舟師取廣東,以書諭真。真即遣使奉表降。后奉詔入朝,先后授江西、山東行省參政。洪武四年(一三七一),命還廣東收集舊部。事竣,仍蒞山東。九年致仕。大軍征云南,復(fù)命偕其子貴往,規(guī)畫軍餉。遷山西右布政使,尋命為浙江布政使,改湖廣。二十年復(fù)致仕。封東莞伯。卒于京師。《明史》卷一三〇有傳。
人物簡介
戴城,字邦固,浙江青田人。明朝初年官員。洪武十八年(1385年),戴城中式乙丑科進士。授職蒲圻縣縣丞,任內(nèi)興文重教,懲惡揚善,政績卓著。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擢升戶部員外郎。乾隆《蒲圻縣志》有傳。
人物簡介
時舉字邦獻,上虞人。洪武戊辰進士,刑部員外郎。維基
陳邦獻,字時舉,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上虞(今浙江上虞縣豐惠鎮(zhèn))人,進士出身。洪武二十一年,登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出按江西。后轉(zhuǎn)任刑部主事,升任刑部員外郎。因遭到忌恨,被罷免戍邊交趾而亡。
人物簡介
黨理(14世紀—15世紀),字邦仁,陜西慶陽府寧州真寧縣人。黨理是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的舉人,三十年(1397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宜陽縣丞,為政有經(jīng)術(shù),升威縣知縣,永樂四年(1406年)再升太仆寺少卿,他個性溫厚而文章典雅,政通人和,人稱良吏。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奉化人,字邦倫。洪武二十七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建文中官至左拾遺。燕王兵起,與黃子澄等晝夜畫策防御。燕王入京師,召見,不屈死。萬歷初贈太常卿,謚毅直。維基
戴德彝(1364年—1402年),字邦倫,浙江行省明州府奉化縣(今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人、明朝探花。早年與方孝孺講學(xué)于妙相寺,后同入宋濂門下。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一甲第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升侍讀。建文帝時,先任為左拾遺,參修太祖實錄,后任監(jiān)察御史。方孝孺被殺后,無人敢收尸,戴撫尸慟哭不已,有詩云:“臨危生死決須臾,為國寧憐家與軀?繼志情殷愧力短,承先念切遇時渝。關(guān)山欲斷春秋淚,骨肉長分南北區(qū)。手澤遺今無復(fù)守,聊憑風(fēng)雨泣桑榆?!彼麑γ鞒勺嫱瑯硬扇〔缓献鲬B(tài)度,不久被處死,妻項氏同籍沒。在京之從弟德禮、德祐等皆遇難。德祐妻項氏被灸灼其身至焦?fàn)€,未獲一言,死事甚烈。弘光年間,追謚毅直。清朝謚節(jié)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