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448—516或449—517 【介紹】: 北魏譙國人。少有志操,仕蕭鸞為南譙太守。歸魏,拜驍騎將軍,隨王肅至壽春。肅死,又南附。復斬魏叛將楊靈珍父子歸魏,授持節(jié)、散騎常侍、平南將軍、豫州刺史,封豐縣侯。歷華、瀛二州刺史,為政清嚴,善禁盜賊。歷覽書史,好言宴,養(yǎng)妓妾,以自娛樂。卒謚明。全后魏文·卷四十九
道遷,譙國人。少時南奔,仕齊明帝,至前軍將軍、輔國將軍。從裴叔業(yè)至壽春,不協(xié)歸魏,拜驍騎將軍,守合肥。景明中,叛入梁,為征虜長史,帶漢中郡。尋自為持節(jié)、冠軍將軍、梁秦二州刺史。復歸魏,授散騎常侍、平南將軍、豫州刺史、豐縣侯,改封濮陽縣侯。解職。除南兗州大中正,不拜。出為平西將軍、華州刺史,轉安東將軍、瀛州刺史。熙平中卒,贈撫軍將軍、雍州刺史,謚曰明。
人物簡介
生王氏。馀姚人??徒ㄠ?。年十一。師事僧遠落發(fā)。讀廬山遠公傳。慕其為人。游廬山見其遺跡。卜居西林三年。還都。時王式大聚學徒。辯三相義?;鄯侥晔?。即發(fā)問數(shù)番。意造玄微。詮牒有次。眾咸愛其奇俊。又就猛公。講成實論。猛以張融搆難稠疊。尤厭苦之。因使慧與抗。融見慧少。有相驕稚意。慧盛氣必出其上。楮燈謝超宗皆加敬焉。以母老。移居莊嚴寺。就養(yǎng)。母憐之亦落發(fā)。以宅為寺。建元三年卒。壽三十一。有玄趣僧達者。皆精經(jīng)論。見稱于時。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道慧。姓王。馀姚人。寓居建鄴。十一出家為僧遠弟子止靈曜寺。至年十四讀廬山慧遠集。乃慨然嘆息恨有生之晚。遂與友人智順。沂流千里觀遠遺跡。于是憩廬山西寺涉歷三年。更還京邑。時王或辯三相義大聚學僧。慧時年十七。便發(fā)問數(shù)番言語玄微詮牒有次。眾咸奇之。后受業(yè)于猛斌二法師。猛嘗講成實。張融構難重疊。猛稱疾不堪多領。乃命慧令答之。融以慧年少頗協(xié)輕心?;鄢藱C挫銳言必詣理。酬酢往還綽有馀裕。善大乘明數(shù)論。講說相續(xù)學徒甚盛。區(qū)別義類始為章段焉。褚澄謝超宗名重當時。并見推禮。慧以母年老欲存資奉乃移憩莊嚴寺。母憐其志。復出家為道。舍宅為福建遠精舍?;垡札R建元三年卒。春秋三十有一。臨終呼取麈尾授友人智順。順慟曰。如此之人年不至四十惜矣。因以麈尾內棺中而斂焉。葬于鐘山之陽。陳郡謝超宗為造碑文。時莊嚴復有玄趣僧達。并以學解見稱。趣博通眾經(jīng)并精內外。而尤善席上風軌可欣。達少而頭白。時人號曰白頭達。亦博解眾典尤精往復。而性剛忤物被擯長沙。
人物簡介
【介紹】: 北魏宗室,鮮卑族,字道岳。元澄弟。孝文帝時歷官左中郎將兼武衛(wèi)將軍。以勇猛稱。從孝文帝戰(zhàn),敗梁將陳顯達,以功賜爵高平縣侯。宣武帝時,累官至揚州刺史。正始二年,擊敗梁湘州刺史楊公則。后與妻穆氏、子世賢并為蒼頭李太伯等所害。謚剛。全后魏文·卷十八
嵩,字道岳,澄弟。太和中為中大夫,遷員外常侍,轉步兵校尉。免,以從平沔北功,除左中郎將,兼武衛(wèi)將軍。賜爵高平縣侯。宣武即位,進兼侍中,出為平南將軍、荊州刺史,徙平北將軍、恒州刺史,轉平東將軍、徐州刺史,又轉安南將軍、揚州刺史。為蒼頭李太伯所害。贈車騎將軍、領軍,謚曰剛侯。
人物簡介
【生卒】:?—516 【介紹】: 北魏滎陽開封人,字僖伯。鄭羲子。初為中書學生,遷秘書郎。隨孝文帝征沔北,受寵遇。官國子祭酒,屢表請崇儒敦學。累除光州刺史,轉青州刺史,官至秘書監(jiān)。工書法。清代中葉在山東掖縣云峰山發(fā)現(xiàn)其題名、題詩石刻,又《鄭文公碑》亦出其手,列為北魏碑刻書法珍品。全后魏文·卷三十九
道昭字僖伯,滎陽開封人。孝文時中書學生,遷秘書郎,拜主文中散,徙員外散騎侍郎、秘書丞、兼中書侍郎。尋正除中書郎,轉通直常侍。宣武即位,徙司徒咨議參軍,拜國子祭酒,又為司州州都。遷秘書監(jiān)、滎陽邑中正。出為平東將軍、光州刺史,轉青州刺史。復入為秘書監(jiān),加平南將軍。熙平元年卒,贈鎮(zhèn)北將軍、相州刺史,謚曰文恭。
人物簡介
交趾人。早出世網(wǎng)。立性方嚴。始居鄉(xiāng)里之仙洲山寺。山舊多虎暴。自禪居之。暴遂弭。父老以為異。齊永明初。竟陵王盛弘佛法。禪聞之遠參勝集。住鐘山云居下寺。聽掇眾部。尤善十誦。聚徒盈百。都邑受其戒范者。踰千數(shù)。且嗜燕寂。行遇窮谷。輒入定久之。蔬食弊衣泊然自樂?;虻梅济?。隨給貧病。晚因屏跡。與世絕交。大通元年。卒于山寺。壽七十。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明律上
釋道禪。交阯人。早出世網(wǎng)。立性方嚴。修身守戒。冰霜例德。鄉(xiāng)族道俗咸貴其剋己。而重其篤行。仙洲。山寺舊多虎害。禪往居之此災遂遠。聞齊竟陵王大開禪律盛張講肆。千里引駕同造金陵。皆是四海標領。人雄道杰。禪傳芳藉甚通夜不寐。思參勝集簉奉真詮。乃以永明之初。游歷京室。住鐘山云居下寺。聽掇眾部。偏以十誦知名。經(jīng)略道化僧尼信奉。故有棱威振發(fā)以見聲名恬愉誘悟議于風采。都邑受其戒范者數(shù)越千人。常聽之徒眾不盈百。兼樂滅覺觀。亟留幽谷。動踰宵景方尋顧步。加復蔬食弊衣華無布口。有濟芳美者。便隨給貧病。知足之富豈得過焉。末居于寺舍。屏跡山林。不交榮世。安苦立行。人以為憂。而禪不改其樂也。以大通元年卒于山寺。春秋七十矣。
人物簡介
【生卒】:460—513 【介紹】: 南朝梁瑯邪臨沂人,字次道。王僧虔子。尚宋孝武帝女,拜駙馬都尉、秘書郎。歷仕宋、齊,所至有德政。為東陽太守,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還家,過節(jié)皆返。入梁,武帝嘉其賢,為丹陽尹,時年饑,每旦施粥于郡門,百姓稱惠。官至散騎常侍。善草隸,當時以為楷法。家居建康馬蕃巷,門風寬恕,兄弟子侄皆篤實謙和,時人號馬蕃諸王為長者。全梁文·卷四十八
志字次道,瑯,邪臨沂人,齊司空僧虔子,尚宋孝武女安固公主。人齊封臨汝侯領右衛(wèi)將軍。梁臺建,遷散騎常侍,及受禪,歷中書令、金紫光祿大夫,卒謚曰安。
人物簡介
生東莞芮氏。聰警有信力。聞徐州僧藥明經(jīng)論。挾策從之。悉究涅槃法華勝鬘。后從僧淵究成論。譽動魏都。屢見徵聘。同學法度曰。盍行乎隨方適化。為物津梁。彼慧遠拂衣廬阜。曇諦滅跡昆山。亦秪一時耳。豈可以今日比哉。及到洛陽。寵逮族屬。以其本姓不華。詔易耐氏。玄侶追隨。講說斯盛。晚年居恒岳。遂終于報德寺。壽八十五。時景明間也。續(xù)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篇二
釋道登。姓苪。東莞人聰警異倫殊有信力。聞徐州有僧藥者雅明經(jīng)論。挾策從之研綜涅槃法花勝鬘。后從僧淵學究成論。年造知命譽動魏都。北土宗之。累信徵請。登問同學法度曰。此請可乎。度曰。此國道學如林師匠百數(shù)。何世無行藏。何時無通塞。十方含靈皆應度脫。何容盡期。南國相勸行矣。如慧遠拂衣廬阜。曇諦絕跡昆山。彭城劉遺民辭事就閑。斯并自是一方。何必盡命虛想巖穴遠追巢許??v復如此終不離小乘之機。豈欲使人在我先道不益世者哉。隨方適化為物津梁不亦快乎。登即受請度亦隨行。及到洛陽君臣僧尼莫不賓禮。魏主邀登昆季策授榮爵。以其本姓不華。改苪為耐。講說之盛四時不輟。未趣恒岳以息浮競。學侶追隨相仍山舍不免談授。遂終于報德寺焉。春秋八十有五。即魏景明年也。
人物簡介
【生卒】:463—520 【介紹】: 南朝梁廣平酂人,字巨基。少以孝聞。齊末,蕭衍起兵,率鄉(xiāng)人子弟兵歸之,常為前鋒陷敵陣,大戰(zhàn)朱雀航,斬獲尤多。蕭衍代齊稱帝,任為驍騎將軍。數(shù)敗北魏軍,累遷右衛(wèi)將軍。性謹厚,木訥少言,檢御部曲,所過村陌,將士不敢虜掠。為政清簡,境內安定。自謂少文,慕效周勃。官至散騎常侍、左軍將軍。卒謚威。
人物簡介
【生卒】:?—523 【介紹】: 北魏武邑灌津人。孝文帝時由校書郎遷給事中。宣武帝時遷謁者仆射,轉步兵校尉,領中書舍人,出為武邑太守。在郡體恤民疾,屢表請減免租田賦。又除右將軍,出為恒農太守,立學館,建孔廟。遷岐州刺史。卒于州。
人物簡介
【生卒】:?—523 【介紹】: 北魏代人,字洪度。陸睿長子。覽經(jīng)史,有文致。初拜中散,坐父事徙遼西。還,從征自效。以功拜給事中,遷司空主簿。宣武帝正始元年,從元英大破梁軍,攻克義陽,拜諫議大夫。累遷郢州刺史,轉涇州刺史。善馭邊,有威略。
人物簡介
即故儒生張賓也。高齊元魏之際。國學有雄安先生者。博學能文辭。為時師范。其徒李范齊鑣安席。皆材藝所歸。而賓其一也。嘗至趙州堰角寺。即今之應覺寺也。渴因從寺索水。沙彌問賓。水具幾塵。必言之。乃可以飲。賓罔然。沙彌遂澆其面。賓大慚。謂其人曰。非直以辱我而已。亦足以見佛法之不易知如此。吾今投誠趨向矣。于是悉辭去其從者。而從寺出家。寺法當三年歷試而后剃落。以賓名士故。即日使受具戒。乃入西山。廣尋藏部。造詣淵微。嘆留神之晚。宣武皇帝崇尚大教。永平元年。詔西竺三藏菩提流支于紫極殿。勒那摩提于太極殿。翻譯十地。然各置禁衛(wèi)。不相往來。四年方訖。及讎校義句恰同。其所不同者。特一字耳。蓋或以為不二?;蛞詾椴槐M。后那的定為不異。而眾共稱美。謂合圣心。寵聞之。因訪流支以所譯指趣。支授十地曲教。而寵于三冬之間。盡為疏出。尋而講演。聽侶云臻。鄴下歆艷焉。時魏收邢子才揚休之等在座。寵默識之曰。諸賢既皆國華朝彥。頗憶受業(yè)有所自來否。答以為始皆北面張君。君茲厭俗。罔知所向。寵咄曰。師資之禮。典籍具存。今乃爾何耶。三子遽拜伏謝過。轉以聞上。詔日賜黃金三兩。以旌異之。而終其身。續(xù)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三
釋道寵。姓張。俗名為賓。高齊元魏之際。國學大儒雄安生者。連邦所重。時有李范張賓。齊鏕安席。才藝所指莫不歸宗。后俱任安下為副。年將壯室。領徒千馀。至趙州元氏縣堰角寺側。即今所謂應覺是也。從寺索水。沙彌持與。問具幾塵方可飲之。素不內涉罔然無對。乃以水澆面。賓大恧謂徒屬曰。非為以水辱我。直顯佛法難思。吾今投心此道。宜各散矣。即日于寺出家。寺法入道三年歷試。以賓聰明大博不可拘于常制。即日便與具戒。遂入西山廣尋藏部。神用深拔慨嘆晚知。魏宣武帝崇尚佛法。天竺梵僧菩提留支初翻十地在紫極殿。勒那摩提在大極殿。各有禁衛(wèi)不許通言。校其所譯恐有浮濫。始于永平元年至四年方訖。及勘讎之。惟云。有不二不盡。那云。定不二不盡。一字為異。通共驚美若奉圣心。寵承斯問。便詣流支訪所深極。乃授十地典教三冬。隨聞出疏。即而開學。聲唱高廣。鄴下榮推。時朝宰文雄魏收邢子才楊休之等。昔經(jīng)寵席官學由成自遺世網(wǎng)形名靡寄。相從來聽皆莫曉焉。寵默識之。乃曰。公等諸賢既稱榮國。頗曾受業(yè)有所來耶。皆曰。本資張氏厭俗出家。寵曰。師資有由今見若此。乃曰。罪極深矣。初聆聲相寔等昔師。容儀頓改致此無悟。于是同敦三大罄此一心。悲慶相循。遂以聞奏。以德溢時命義在旌隆。日賜黃金三兩盡于身世匠成學士堪可傳道千有馀人。其中高者。僧休法繼誕禮牢宜儒果等是也。一說云。初勒那三藏教示三人。房定二士授其心法。慧光一人偏教法律。菩提三藏惟教于寵。寵在道北教牢宜四人。光在道南教憑范十人。故使洛下有南北二途。當現(xiàn)兩說自斯始也。四宗五宗亦仍此起。今則闕矣輒不繁云。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張。俗名為賓。高齊元魏之際。國學大儒。雄安生者。連邦所重。時有李范張賓齊鏕安席。才藝所指。莫不歸宗。后俱依安下為嗣。年壯。領徒千馀。至趙州元氏縣。堰角寺側。從寺索水。沙彌持與。問具幾塵。方可飲之。素不內涉。罔然無對。乃以水澆面。賓大恧。謂徒屬曰。非以為水辱我。直顯佛法難思。吾今投心此道。宜各散。便于寺出家。聰明博大即具戒。遂入西山。廣尋藏部。神用深拔??畤@晚知。魏宣武帝。崇尚佛法。天竺梵僧菩提留支。初翻十地。在紫極殿。勒那摩提。在太極殿。各有禁衛(wèi)。不許通言。校其所釋。恐有浮濫。始于永平元年。至四年方訖。及勘讎之。惟云有。不二不盡。那云。定不二不盡。一字為異。通共驚美。寵詣留支。訪所深極。乃授十地。曲教三冬。隨聞出疏。即而開學。聲唱高曠。鄴下榮推。時朝宰文雄魏收。邢子才。楊休之等。昔經(jīng)寵席。官學由成。自遺世網(wǎng)。形名靡寄。相從來聽。寵默識之。于是同敦三大。罄此一心。悲慶相循。遂以聞奏。以德溢時命。義在旌隆。日賜黃金三兩。匠成學士。傳道千馀。其中高者。僧休。法繼誕禮。罕宜。儒果等。
人物簡介
【生卒】:467—519 【介紹】: 北魏宗室,鮮卑族,字道鎮(zhèn)。拓跋云子。少好學,父卒,襲封任城王,加征北大將軍。討柔然及撫安氐、羌,有功。累遷為尚書令。孝文帝謀遷都洛陽,澄贊成其事,并至代舊都援引古今,曉以大計,說服舊臣。宣武帝時鎮(zhèn)壽春,累敗梁兵,除太子太保。時高肇當朝,猜忌皇族,澄為肇所間,懼,乃常酣飲以示荒敗。孝明帝初任尚書令,加侍中,遷司徒。事有不便,必諫爭不已,內外咸敬憚之。卒謚文宣。全后魏文·卷十七
澄,字道鏡,晃孫。太和七年襲父任城王云爵,加征北大將軍、使持節(jié)、都督北討諸軍事,尋除征南大將軍、梁州刺史。加侍中,轉征東大將軍、開府、徐州刺史。徵為中書令,改授尚書令。加撫軍大將軍、太子少保,兼尚書左仆射。除吏部尚書,復兼右仆射。坐公事免。尋兼吏部尚書,除尚書右仆射。宣武即位,出為安西將軍、雍州刺史,徵為鎮(zhèn)南大將軍、揚州刺史,加散騎常侍。轉鎮(zhèn)北大將軍、定州刺史。母憂服闋,除太子太保。孝明即位,進尚書令,加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遷司空,加侍中,領尚書令,遷司徒。神龜二年薨,贈太傅,領太尉,備九錫,謚曰文宣王。(案:《魏書·張普惠傳》云,任城王澄為司空:表議書記,多出普。)
人物簡介
【生卒】:468—499 【介紹】: 南朝齊南蘭陵人,字元暉。蕭鳳子。襲封始安王。初為員外郎。蕭鸞(明帝)輔政,誅賞諸事唯遙光共謀議。及明帝即位,累遷大將軍,勸明帝誅高、武子弟。永泰元年,帝疾甚。河東王鉉等七王一夕見殺,即出遙光之意。東昏侯立,遙光輔政,與江祏兄弟謀自樹立。祏誅,遙光懼,據(jù)東府反,被殺。全齊文·卷六
遙光字元暉。高帝兄子。襲父道生爵始安王,歷員外郎,轉給事黃門郎、太孫洗馬,轉中書郎。明帝即位,以為前將軍、揚州刺史,進撫軍將軍,加散騎常侍,進大將軍。東昏奉遺詔,加侍中、中書令。永元元年,據(jù)東府反,伏誅。
人物簡介
【介紹】: 南朝梁譙國人。丁貴嬪之父。武帝天監(jiān)初任歷陽太守。武帝子廬陵王蕭續(xù)生,武帝謂之曰:“賢女復育一男?!贝鹪唬骸澳镭i狗子?!眰鳛樾Ρ?。官至兗州刺史、宣城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