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穿鼻草約(穿鼻草約)  拼音:chuān bí cǎo yuē
清朝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英國政府派兵攻占定海。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門口外的穿鼻,與英軍統(tǒng)帥談判,議定草約,稱為「穿鼻草約」。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中國割讓香港,賠款六百萬圓,英國歸還定海,兩國國交平行等。
《國語辭典》:林樂知(林樂知)  拼音:lín lè zhī
Young John Allen
人名。(西元1836~1907)美國人。清道光年間來華,先后擔(dān)任編輯、教員并翻譯西書。西元一八六八年于上海主編教會新報(bào),一八七四年易名為萬國公報(bào),一八八一年創(chuàng)辦中西書院,此外對維新運(yùn)動(dòng)的改革也有很大影響。
《國語辭典》:葉名?。ㄈ~名?。 ?span id="uwxmcdw" class='label'>拼音:yè míng chēn
人名。(西元1807~1859)字昆臣,清漢陽人。道光進(jìn)士,咸豐時(shí)官至兩廣總督,因處理公事不當(dāng),致使英兵進(jìn)入廣州,被捕,清廷下詔革職,后被英兵幽處印度而卒。
《國語辭典》:上帝教  拼音:shàng dì jiào
清道光年間洪秀全所創(chuàng)立的教派。教義多取自基督教,稱上帝為「天父」,耶穌為「天兄」,秀全則自稱為「上帝的次子」。倡言舉世將有大難,惟入會拜上帝始可免,并創(chuàng)作真言、寶誥諸書,以實(shí)其說。
《漢語大詞典》:哥降節(jié)(哥降節(jié))
太平天囯 節(jié)日。1848年10月5日( 道光 二十八年九月九日), 蕭朝貴 首次托稱天兄下凡,附身傳言。后由 洪秀全 定為“天歷六節(jié)”之一。 清 王韜 甕牖馀談·洪逆瑣記:“九月九日為哥降節(jié)。”
《漢語大詞典》:海源閣
清代藏書樓。道光年間曾任江南河道總督的楊以增建于山東聊城。楊平生嗜書,多購求江南藏書家散失之書。后藏書屢有散佚,一部分現(xiàn)藏北京圖書館。有《海源閣叢書》《海源閣書目》。
《漢語大詞典》:南瞿北楊(南瞿北楊)
清 朝 道光 年間, 江蘇 常熟 瞿氏 鐵琴銅劍樓 、 山東 聊城 楊氏 海源閣 ,皆藏書豐富,世稱南 瞿 北 楊 。
《漢語大詞典》:南公鼎
西周 初期青銅器。 清 道光 年間在 陜西省 岐山 禮村 出土,為 南公 之孫 盂 所造,故稱。或稱“盂鼎”。
《漢語大詞典》:平英團(tuán)(平英團(tuán))
鴉片戰(zhàn)爭中, 英國 侵略軍于1841年( 道光 二十一年)5月攻陷 泥城 、 四方 炮臺,炮擊 廣州 。 清 將 奕山 乞和,訂立《廣州和約》。 英 軍四出搶掠, 三元里 一帶人民奮起反擊,表現(xiàn)了 中國 人民反抗侵略、堅(jiān)強(qiáng)不屈的斗爭精神。當(dāng)時(shí)人民武裝曾豎立“平英團(tuán)”大旗。
《漢語大詞典》:石玉昆
清代子弟書演員。道光、咸豐年間人。滿族。演唱西城調(diào)子弟書,自彈三弦自唱。嗓音嘹亮,所唱曲調(diào)被稱為“石韻”。小說《三俠五義》是在他說唱的《龍圖公案》基礎(chǔ)上改編而成。
《國語辭典》:馬頭調(diào)(馬頭調(diào))  拼音:mǎ tóu diào
一種流行于清初至道光年間的曲調(diào)。以三弦為主,琵琶為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