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51—1816 【介紹】: 清江蘇武進人,字葆琛,號珍藝。莊培因子。乾隆四十五年進士,官山東濰縣知縣、桃源同知。旋辭官養(yǎng)親,著書十六年。治經(jīng)能傳伯父存與之學(xué),以研求精密著稱。有《夏小正經(jīng)傳考釋》、《尚書今古文考證》、《毛詩考證》、《五經(jīng)小學(xué)述》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二
莊述祖,字葆琛,武進人。乾隆庚子進士,官濰縣知縣,署曹州同知。有《珍藝宦詩鈔》。
維基
莊述祖(1751年—1816年),字葆琛,學(xué)者稱珍藝先生,江蘇武進人。清朝官員、詩人、學(xué)者。莊培因之子,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歲成為孤兒。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中進士,選山東樂昌、濰縣知縣。累官桃源同知,不久即辭官歸里,從事小學(xué),卒于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53—1818 【介紹】: 清江蘇陽湖人,字伯淵,又字淵如,號季逑。乾隆五十二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編修,以罵和珅,不留館,改刑部主事,官至山東督糧道。少工詞章,與同鄉(xiāng)洪亮吉、黃仲則等齊名。后深究經(jīng)史文字音訓(xùn)之學(xué),旁及諸子百家,必通其義。曾輯刊《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另有《尚書今古文注疏》、《芳茂山人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
孫星衍,字淵如,一字季逑,陽湖人。乾隆丁未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歷官山東督糧道、署布政使。有《芳茂山人詩錄》。
維基
孫星衍(1753年—1818年),字伯淵,一字淵如,號季述。江蘇陽湖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人,祖籍安徽濠州,清代經(jīng)史學(xué)家,考據(jù)學(xué)者,金石學(xué)家。自幼家貧,無力購書。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年)九月二日出生。十九歲時與王采薇成婚。乾隆四十一年,王氏因病過世,孫星衍進入畢沅府中作幕客。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充三通館校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散館,試厲志賦,用《史記》「????如畏」典故,大學(xué)士和珅疑為別字,置為三等,改部屬用。官刑部主事,為法寬恕,深得大學(xué)士阿桂、尚書胡季堂器重。薦升郎中。乾隆六十年(1795年),授山東兗沂曹濟道。嘉慶元年(1796年)七月,曹南水漫灘潰,在單縣決口,孫星衍與按察使康基田率人奮戰(zhàn)抵禦五晝夜,未釀成大禍。不久,權(quán)按察使。嘉慶四年(1799年),丁母憂歸里,浙江巡撫阮元聘其為詁經(jīng)精舍主講。服闋入都,仍發(fā)往山東。嘉慶十年(1805年),補山東督糧道。在山東其間,進行大量古籍考據(jù)整理工作。嘉慶十二年(1807年),代理布政使。嘉慶十六年(1811年),稱病歸返。嘉慶十九年(1814)七月,受揚州鹽政阿桂聘請,至揚州參?!?a target='_blank'>全唐文》。嘉慶二十年(1815年),撰成《尚書今古文注疏》。晚年任鐘山書院山長。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卒?!?a target='_blank'>清史稿》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長洲人,字述卿,一字直卿,號少鶴。嘉慶十年進士,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道光三年以病免,旋卒。治經(jīng)學(xué),為江聲弟子。有《經(jīng)進文》及詩文。
維基
徐颋(?—1823年),字述卿(或號述卿)、少鶴、直卿,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榜眼。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4 【介紹】: 清滿洲正紅旗人,字述堂,號白泉,原名友桂,字丹崖。納貲為兵部主事,累遷郎中,出為江安糧道,為官有直聲。嘉慶間,官江南鹽巡道,治太平河水利,有績。后坐事戍伊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71—1843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原名文杰,字云伯,又字雋甫,字退庵。嘉慶五年舉人,官江蘇江都、常熟等縣知縣。有詩名,在京師與楊芳燦齊名,時稱“楊陳”。有《碧城仙館詩鈔》、《頤道堂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一四
陳文述,原名文杰,字雋甫,號云伯,又號退庵,錢塘人。嘉慶庚申舉人,官全椒知縣。有《碧城仙館詩鈔》、《頤道堂集》、《秣陵集》、《西泠懷古集》、《仙詠》、《閨詠》、《碧城詩髓》。
詞學(xué)圖錄
陳文述(1771-1843) 字雋甫,號云伯,又號退庵。錢塘人。嘉慶五年(1800)舉人。與族兄陳鴻壽號"二陳",加同里陳浦,被其師阮元目為"武林三陳"。與楊芳燦齊名,并稱"陳楊"。有《碧城仙館詩鈔》、《頤道堂集》、《秣陵集》。詞集《紫鸞笙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上元人,字述之。道光二年舉人。官至臺州知府。精訓(xùn)詁,藏書頗富,為江浙著名藏書家之一。有《耽古齋集》、《昌國典詠》、《論語義證》、《金陵舊聞》、《金陵詩征》、《續(xù)棠陰比事》、《金石文字跋尾》等。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慶州人。字稚善。號止軒。

人物簡介

維基
徐經(jīng)(1788年—1856年),原名徐榮,后更名徐述虔,再改名徐經(jīng),字桓生,號拜庚,上海嘉定人。 徐經(jīng)自幼究心漢學(xué),詩文俱有法度,與錢師康、毛岳生、葛其仁、陳瑑、莊爾保、黃穆之合稱“嘉定七生”,名聞遐邇。嘉慶二十三年(1818),順天鄉(xiāng)試中式。次年,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充國史館纂修。道光十四年(1834),奉命到南書房,賜筆札,令賦詩,得道光帝賞識,賞給庫紗若干。此后,歷任左春坊左贊善、山東濟東泰武臨道道員,又曾署理山東運河道道員、山東按察使、鹽運使,一生功業(yè)主要在治河。道光十九年(1839),署理運河道道員,隨大學(xué)士王鼎督辦中牟河工,建議復(fù)洸、泗二水故道。洸水本由濟寧城北向西南流,至?xí)蛉脒\河;泗水本由濟寧城東向南流,至觀瀾橋入運河。明代,流寇進逼濟寧城,西北二門無險可守,遂筑壩于東門外楊家口,攔洸泗二水,使水流全部匯集在城之西北,以作為拒敵之屏障。然而,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并未及時拆除水壩,使洸、泗二水回歸故道,甚至遷延至道光時代,造成運河河道時常堵塞,周邊民田也時常被淹沒。朝廷采納了徐經(jīng)的建議,百年積弊一掃而清,漕運暢通,民田亦免遭水患。中牟的工程完成后,擢升為濟東泰武臨道道員。轄區(qū)內(nèi)有趙公河,淤塞嚴重,常發(fā)水災(zāi),徐經(jīng)奉命疏浚,淘挖河道中積聚的泥沙,芟除河道中叢生的蘆葦,從此水流暢行無阻,由徒駭河一路向大海奔去。為防后患,徐經(jīng)與同仁共同訂立了善后章程,約定五年一浚,兩岸百姓獲利良多。任濟東泰武臨道道員六年,期間代理按察使、鹽運使,政績考核被列為卓異,最后因辦理鹽務(wù)不合上司之意,罷官而歸。

人物簡介

簡介
李恒老(朝鮮語:???,1792年—1868年),初名光老,字而述,號華西,本貫碧珍。朝鮮王朝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學(xué)者,朝鮮近代史上“衛(wèi)正斥邪”思想的代表人物。

人物簡介

維基
殷壽彭,字雉斟,號述齋,室名春雨樓,江蘇吳江(今江蘇省吳江縣)人,進士出身。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二甲第一名進士,改庶吉士。次年,任翰林院編修。道光二十三年,升任侍講學(xué)士、署日講起居注官。道光二十三年,任山東學(xué)政。咸豐二年,任左春坊左庶子。咸豐六年,改廣東學(xué)政。咸豐十一年,兼任詹事府詹事。

人物簡介

全臺詩
丁曰?。??~?),字述安,號述庵,安徽懷寧人。道光十五年(1835)舉人。曾任淡水同知,調(diào)嘉義縣,后辦福建軍務(wù)。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任臺澎兵備道,著有《治臺必告錄》,今未得見〖參考連橫《臺灣詩乘》,臺銀本?!?。(施懿琳撰)
周鐘岱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周鐘岱,原名述謙,貴州思南人,晚清官員,同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維基
繼格(1827年—?),字續(xù)莊,號述堂,馬佳氏,正白旗滿洲人,清朝官員。咸豐辛亥科舉人,二年壬子科二甲進士出身。先后任戶部主事、員外郎、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日講起居注官。同治四年授詹事;五年任大理寺卿、都察院滿左副都御史;七年任會試副考官;十一年授盛京兵部侍郎;光緒四年授刑部左侍郎、鑲藍旗蒙古副都統(tǒng);五年授倉場侍郎;九年任熱河都統(tǒng);十年授廣州將軍。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楊述章(?-?) 字綺塵。長沙人。行跡不詳,有《云想山莊詩詞集》。
承先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承先 (1843年—?),字述之,綏遠駐防滿洲正黃旗人,同進士出身。同治癸酉科,山西鄉(xiāng)試中舉,光緒九年(1883年),參加癸未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46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