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1詞典 1分類詞匯 30
《國語辭典》:矛盾  拼音:máo dùn
1.矛、盾,武器名,古代兩種功用不同的兵器。相傳有一人賣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堅固,任何東西都戳不破。后來又誇他的矛最銳利,什么東西都能刺進(jìn)去。一人問他若拿他的矛來刺他的盾會如何,他卻回答不出來。典出《韓非子。難勢》。后比喻言語行為自相抵觸。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2.理則學(xué)上指不可同為真,亦不可同為假的概念或命題。
《漢語大詞典》:矛楯
亦作“ 矛盾 ”。 韓非子·難一:“ 楚 人有鬻楯與矛者,譽(yù)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肿u(yù)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蛟唬骸宰又?,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焙笠浴懊瑯J(盾)”連舉比喻言語或行為相互抵觸,互不相容。魏書·李業(yè)興傳:“ 異 曰:‘圓方之説,經(jīng)典無文,何怪於方?’ 業(yè)興 曰:‘圓方之言,出處甚明,卿自不見。見卿録 梁 主《孝經(jīng)義》亦云上圓下方,卿言豈非自相矛楯?’” 唐 劉知幾 史通·浮詞:“今之記事也則不然,或隔卷異篇,遽相矛盾;或連行接句,頓成乖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曹唐:“各以所長,相輕所短,矛楯之極,則是非鋒起?!?/div>
《漢語大詞典》:拒違(拒違)
違抗。國語·晉語一:“夫 翟柤 之君,好專利而不忌,其臣競諂以求媚,其進(jìn)者壅塞,其退者拒違?!?span id="offomdc" class="book">《后漢書·應(yīng)劭傳》:“邊將恐怖,畏其反叛,辭謝撫順,無敢拒違。”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實不忍自固於綴衣之辰,拒違於玉幾之側(cè)?!?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 少霞 素不工書,即極辭讓。鹿幘人曰:‘但按文而録,胡乃拒違!’”
分類:違抗
《漢語大詞典》:違別(違別)
(1).違反;違抗。《元典章·禮部六·釋道》:“僧道不守戒律,違別教法,干犯院門。”《水滸傳》第一回:“你等不開與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們眾道士阻當(dāng)宣詔,違別圣旨?!?br />(2).離別。 宋 司馬光 《答河陽李夷白秘校書》:“違別已來,汨沒俗事,未遑修問信?!?span id="ecw3cmn" class="book">《紅樓夢》第一○四回:“ 賈政 先到了 賈母 那里拜見了,陳述些違別的話?!?/div>
《國語辭典》:忤逆  拼音:wǔ nì
1.違背?!蛾悤?。卷三○。傅縡傳》:「何得見佛說而信順,在我語而忤逆?」
2.不孝順父母?!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三:「狀上以打落牙齒為證,告了忤逆?!?/div>
《國語辭典》:違逆(違逆)  拼音:wéi nì
違背、忤逆?!度龂尽>砦宥?。吳書。張昭傳》:「而意慮淺短,違逆盛旨?!?/div>
《漢語大詞典》:旅距
亦作“ 旅拒 ”。
(1).聚眾抗拒;違抗。后漢書·馬援傳:“若大姓侵小民,黠 羌 欲旅距,此乃太守事宜?!?王先謙 集解:“旅距,聚眾相拒耳?!?span id="vipnd1v" class="book">《周書·異域傳上論》:“彊則旅拒,弱則稽服?!?宋 陸游 《代乞分兵取山東札子》:“萬一未至盡如所傳,虜人尚敢旅拒,遺民未能自拔,則我?guī)熾m眾,功亦難必?!?章炳麟 《四惑論》:“此明以死為自然規(guī)則,不可旅距矣?!?br />(2).抵住,頂著。 前蜀 貫休 《冬末病中作》之二:“胸中有一物,旅拒復(fù)攻擊。向下還上來,唯疑是肺石。”
(3).矯健貌。 宋 范成大 《胭脂井》之三:“腰支旅拒更神游, 桃葉山 前水自流?!?/div>
《漢語大詞典》:拒逆
違抗。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四:“俄見一人……敕行酒,笑云:‘僕有小女,頗聰明,欲以給君箕箒?!巳酥?,不敢拒逆?!?/div>
分類:違抗
《漢語大詞典》:抗違(抗違)
違抗。紅樓夢第五三回:“你到那里,自然是爺了,沒人敢抗違你?!?清 褚人穫 《堅瓠七集·不脫俗》:“著爾速將詩內(nèi)俗字,一一開除,庶望有成。如敢仍前抗違,取究未便,慎之毋忽?!?/div>
分類:違抗
《漢語大詞典》:違捍(違捍)
違抗。隋書·刑法志:“凡繫獄者,不即答款,應(yīng)加測罰,不得以人士為隔。若人士犯罰,違捍不款,宜測罰者,先參議牒啟,然后科行。”
分類:違抗
《國語辭典》:犯上  拼音:fàn shàng
冒犯、違逆尊長?!墩撜Z。學(xué)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三國演義》第二二回:「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jì)果而無用。」《紅樓夢》第一○回:「就是寶玉,也不犯上向著他到這個田地?!?/div>
《國語辭典》:逆命  拼音:nì mìng
違抗命令?!稌?jīng)。大禹謨》:「三旬苗民逆命。」
《漢語大詞典》:違慢(違慢)
違抗怠慢。 晉 傅咸 《御史中丞箴》:“執(zhí)憲之綱,秉國之憲,鷹揚(yáng)虎視,肅清違慢。” 宋 歐陽修 《乞條制催綱司》:“仍令本路轉(zhuǎn)運(yùn)司逐時點檢,如有違慢,并乞嚴(yán)行斷決?!?span id="vjqnara" class="book">《西游記》第二七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div>
分類:違抗怠慢
《漢語大詞典》:違拒(違拒)
亦作“ 違距 ”。 違抗;不服從。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序:“是歲 齊明 作相,疑論未決,密馳表疏,勸徵 慧景 ,折簡而召,必不違拒?!?南朝 梁 江淹 《蕭拜相國齊公十郡九錫章》:“違距以深,追增怵迫。” 元 無名氏 《謝金吾》楔子:“如有違拒者,依律論罪。” 清 陳天華 《猛回頭》:“朝廷固然是不可違拒,難道説這洋人的朝廷,也不該違拒么?”
《漢語大詞典》:犯命
違抗命令。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賞罰,誅其犯命者。”《左傳·昭公六年》:“有犯命者,君子廢,小人降?!?span id="bmh9std" class="book">《呂氏春秋·異用》:“昔蛛蝥作網(wǎng)罟,今之人學(xué)紓,欲左者左,欲右者右……吾取其犯命者。”
《國語辭典》:違旨(違旨)  拼音:wéi zhǐ
違抗皇帝的旨令?!度龂萘x》第一○三回:「辛毗宣諭曰:『如再有敢言出戰(zhàn)者,即以違旨論?!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