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2分類詞匯 82
《國語辭典》:東方熱(東方熱)  拼音:dōng fāng rè
近代西方文明出現(xiàn)了危機和困境,因此轉(zhuǎn)向東方文明尋求突破的方法,所引起探究東方文明的熱潮。
《國語辭典》:北方佛教  拼音:běi fāng fó jiào
近代佛教學者為避免大、小乘含有褒貶義的用語,將佛教從接受的師承傳統(tǒng)與流傳區(qū)域分南北兩系統(tǒng)。傳播在今北印度、西藏、中國大陸(傣族佛教除外)、日本、韓國等地的佛教總稱。實指大乘佛教。也稱為「北傳佛教」。
《國語辭典》:包爾德樂(包爾德樂)  拼音:bāo ěr dé lè
Emile Autoine Bordelle
人名。(西元1861~1929)法國近代著名雕刻家。其作品特色具有鄉(xiāng)土味,善于刻劃法國農(nóng)民勞動精神,為追求理想的寫實主義者。
《國語辭典》:表現(xiàn)主義(表現(xiàn)主義)  拼音:biǎo xiàn zhǔ yì
1.近代文學、藝術上的一種傾向,因反抗印象主義而起,主張打破外界或自然的約束,強烈表現(xiàn)個人內(nèi)在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頗盛行于德國。
2.二十世紀初葉,誕生于德國并波及西歐的美術運動,不滿印象派畫家們的忠實自然再現(xiàn),主張強烈訴說內(nèi)在的感情與思想,常用誇張、變形的手法及主觀的色彩來表現(xiàn)。
《國語辭典》:都會文學(都會文學)  拼音:dū huì wén xué
歐洲近代文學,多以刺激性最強烈的都會生活為敘述內(nèi)容,文學批評家稱為「都會文學」。
《國語辭典》:劉天華(劉天華)  拼音:liú tiān huá
人名。(西元1895~1932)江蘇省江陰縣人,為近代著名的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及音樂教育家,為文學家劉復之弟。曾向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沈肇州學習二胡、琵琶,并和民間藝人學習多種民間樂器,記錄民間樂譜,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名曲甚多,如二胡獨奏曲〈病中吟〉、〈空山鳥語〉、〈光明行〉等。后因赴北京天橋收集鑼鼓譜時,染猩紅熱而病故,享年三十八歲。
《國語辭典》:痙攣派(痙攣派)  拼音:jìng luán pài
本為批評家卡爾萊爾評拜倫之詞,后用以諷刺近代神經(jīng)過敏的詩人?;蜃x為ㄐㄧㄥˋ ㄌㄨㄢˊ ㄆㄞˋ jìng luán pài。
《國語辭典》:吳稚暉(吳稚暉)  拼音:wú zhì huī
人名。近代大思想家吳敬恒。參見「吳敬恒」條。
《國語辭典》:現(xiàn)代詩(現(xiàn)代詩)  拼音:xiàn dài shī
中國近代新興的詩體。參見「白話詩」條。
《國語辭典》:時代病(時代?。 ?span id="na0ss36" class='label'>拼音:shí dài bìng
近代人所常有的懷疑、苦悶、不安、厭世等心理狀態(tài)。
《國語辭典》:人本說(人本說)  拼音:rén běn shuō
近代主要哲學思想之一。以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為代表,主張人為國家社會活動的意義所在,并以人為本位重新檢視一切事物的價值,來反對唯心主義及宗教信仰,因其否定宗教迷信及神的存在,亦可謂為人本的唯物論。
《漢語大詞典》: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
近代第一個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和米憐創(chuàng)辦。雕版印刷。宣傳基督教教義為主,全部贈閱。1821年???,共出七卷。
《漢語大詞典》:陳天華
(1875-1905)近代民主革命者。湖南新化人。1903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寫有《猛回頭》、《警世鐘》等作品,宣傳革命。先后參加發(fā)起成立華興會、同盟會,并任《民報》編輯。后在東京參加抗議日本取締中國留學生的斗爭,為激勵人民誓死救國,投海自殺。有《陳天華集》。
《漢語大詞典》:詞話叢編
詞話叢書。唐圭璋編。共收宋、元、明、清及近代的詞話和詞論著作六十種,是詞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漢語大詞典》:硇砂
礦物名。通常見于近代火山活動區(qū),由火山噴出的氯化銨氣體凝華而成。在工農(nóng)業(yè)及醫(yī)藥上都有廣泛的用途。也稱鹵砂。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五·硇砂:“硇砂性毒,服之使人硇亂,故曰硇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