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轆轤(轆轤)  拼音:lù lú
1.利用滑輪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用具。古人常于井上立架置軸,貫以長木,上面嵌上曲木,纏綆其上,下懸汲水用斗,用手轉(zhuǎn)之汲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井上轆轤臥嬰兒?!埂都t樓夢》第一七、一八回:「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也作「鹿盧」。
2.機器上的絞盤。以汽力或杠桿轉(zhuǎn)動,用以起碇或起重。
《漢語大詞典》:轆轤劍(轆轤劍)
劍名。劍首以玉作轆轤形為飾,故名。 唐 皇甫曾 《贈老將》詩:“轆轤劍折虯髯白,轉(zhuǎn)戰(zhàn)功多獨不侯。” 元 李直夫 《虎頭牌》第一折:“腰橫轆轤劍,身被鷫鸘裘?!?/div>
《漢語大詞典》:轆轤體(轆轤體)
雜體詩名。律詩為八句五韻,作此體者須作五言或七言律詩五首,將第一首起韻的第一句全句,分別置于其他四首押韻的四個位置中,在第二首為第二句,在第三首為第四句,第四首為第六句,第五首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與第五首末句相同。絕句為四句,作此體者須作四首,將第一首起韻的第一句全句,分別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則第一首首句與第四首末句相同。這幾首詩的韻節(jié)如轆轤旋轉(zhuǎn)而下,故名。 宋 楊萬里 有《城上野步用轆轤體》詩。 周瘦鵑 《蘇州游蹤·雙洞江南第一奇》:“這七個字(一片飛云掩洞門)倒是現(xiàn)成的詩句,我們四個老頭兒何不借它來合作一首轆轤體詩,倒是怪好玩的?!币徽f,指聯(lián)句的一格。 宋 無名氏 《詩談》:“凡聯(lián)句兩句四句,亦有對一句出一句者,謂之轆轤體焉。”
《漢語大詞典》:轆轤劫(轆轤刼)
佛教語。即中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仙釋:“一增一減,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名一轆轤刼。凡二十轆轤刼,共三萬三千六百萬年,為一成刼。”亦作“ 轆轤劫 ”。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中劫者,即轆轤劫,初閻浮提人壽八萬四千歲,身長八丈,凡過百年,命減一年,身減一寸,過千年,命減十年,身減一尺,減至十歲,身長一尺,則減之極也。自爾復入增劫,凡過百年,命增一年,身增一寸,如是增至八萬四千歲,身增八丈,則增劫之極也。如是一減一增,共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名一轆轤劫?!眳⒁姟?中劫 ”。
分類:佛教語
《漢語大詞典》:轆轤劍(轆轤劍)
劍名。劍首以玉作轆轤形為飾,故名。 唐 皇甫曾 《贈老將》詩:“轆轤劍折虯髯白,轉(zhuǎn)戰(zhàn)功多獨不侯?!?元 李直夫 《虎頭牌》第一折:“腰橫轆轤劍,身被鷫鸘裘。”
《漢語大詞典》:轆轤劫(轆轤刼)
佛教語。即中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仙釋:“一增一減,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名一轆轤刼。凡二十轆轤刼,共三萬三千六百萬年,為一成刼。”亦作“ 轆轤劫 ”。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中劫者,即轆轤劫,初閻浮提人壽八萬四千歲,身長八丈,凡過百年,命減一年,身減一寸,過千年,命減十年,身減一尺,減至十歲,身長一尺,則減之極也。自爾復入增劫,凡過百年,命增一年,身增一寸,如是增至八萬四千歲,身增八丈,則增劫之極也。如是一減一增,共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名一轆轤劫?!眳⒁姟?中劫 ”。
分類:佛教語
《漢語大詞典》:中劫
佛家的宏觀時間概念之一。相當于世界產(chǎn)生、發(fā)展、衰朽、滅亡(成、住、壞、空)中的一個階段。即二十小劫或四分之一大劫。見大智度論法苑珠林卷三:“此中一減一增,十八增減,合二十中劫。”
《漢語大詞典》:轆轤體(轆轤體)
雜體詩名。律詩為八句五韻,作此體者須作五言或七言律詩五首,將第一首起韻的第一句全句,分別置于其他四首押韻的四個位置中,在第二首為第二句,在第三首為第四句,第四首為第六句,第五首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與第五首末句相同。絕句為四句,作此體者須作四首,將第一首起韻的第一句全句,分別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則第一首首句與第四首末句相同。這幾首詩的韻節(jié)如轆轤旋轉(zhuǎn)而下,故名。 宋 楊萬里 有《城上野步用轆轤體》詩。 周瘦鵑 《蘇州游蹤·雙洞江南第一奇》:“這七個字(一片飛云掩洞門)倒是現(xiàn)成的詩句,我們四個老頭兒何不借它來合作一首轆轤體詩,倒是怪好玩的?!币徽f,指聯(lián)句的一格。 宋 無名氏 《詩談》:“凡聯(lián)句兩句四句,亦有對一句出一句者,謂之轆轤體焉?!?/div>
《國語辭典》:轆轤格(轆轤格)  拼音:lù lú gé
一種律詩用韻的方法。律詩中第二、第四句如果用甲韻,則第六、第八兩句須用與甲韻相通的乙韻。如先用七虞韻,則后可用六魚韻。因其用韻雙出雙入,此起彼落,有似轆轤,故稱為「轆轤格」。也稱為「轆轤韻」。
《漢語大詞典》:轆轤韻(轆轤韻)
律詩用韻的一種格式。如第二、第四句用甲韻,則第六、第八句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雙出雙入,此起彼落,有似轆轤,故名。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五:“昔 鄭都官 與僧 齊己 、 鄭損 輩共定今體詩格云:凡詩用韻有數(shù)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退。葫蘆韻者,先二后四;轆轤韻者,雙出雙入;進退韻者,一進一退。失此則謬矣?!?/div>
《分類字錦》:轆轤旋目(轆轤旋目)
呂令則井賦轆轤宛轉(zhuǎn)以旋目素綆逶迤而度趾
分類:
《漢語大詞典》:轆轤韻(轆轤韻)
律詩用韻的一種格式。如第二、第四句用甲韻,則第六、第八句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雙出雙入,此起彼落,有似轆轤,故名。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五:“昔 鄭都官 與僧 齊己 、 鄭損 輩共定今體詩格云:凡詩用韻有數(shù)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退。葫蘆韻者,先二后四;轆轤韻者,雙出雙入;進退韻者,一進一退。失此則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