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躁易
浮躁,輕佻。 明 宋濂 《〈林伯恭詩集〉序》:“俊逸之人,其詩藻而麗;躁易之人,其詩浮以靡?!?/div>
《漢語大詞典》:觸熱(觸熱)
(1).冒著炎熱。 漢 崔骃 《博徒論》:“﹝博徒﹞乃謂曰:‘子觸熱耕耘,背上生鹽?!?唐 杜甫 《送高書記》詩:“借問今何官,觸熱向 武威 ?” 清 無名氏 《燕臺口號》之十六:“往來觸熱人告許,一晌心涼恐未能。”
(2).比喻煩躁易怒。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一折:“從今后無倒斷嗟呀怨咨,我去這觸熱也似官人行將禮數(shù)使。”
《國語辭典》:火性  拼音:huǒ xìng
急躁易怒的脾氣。元。白仁甫《東墻記》第一折:「對人前一言難盡,老夫人治家嚴訓。怨俺那火性如雷老母親。謹慎閨門,晝夜追巡?!?/div>
《漢語大詞典》:躁忿
急躁易怒。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六:“其賦性躁忿浮戾,舉無其比。” 宋 范祖禹 《論宦官》:“ 憲宗 服金丹躁忿,為 陳洪志 所弒?!?span id="dkbfmdb" class="book">《宋史·刑法志二》:“及 彥博 致仕, 及甫 自權侍郎以修撰守郡。母喪除,與 恕 書請補外,因為躁忿詆毀之辭。”
分類:急躁躁易
《國語辭典》:肝火上炎  拼音:gān huǒ shàng yán
中醫(yī)上指因肝氣郁結,化火上逆而引起頭痛暈眩、耳鳴耳聾、急躁易怒、口苦咽乾等病癥。
《國語辭典》:暴脾氣(暴脾氣)  拼音:bào pí qi
暴躁易怒的性情。也作「暴性子」。
《國語辭典》:肝火盛  拼音:gān huǒ shèng
1.中醫(yī)上指因肝機能亢盛而引發(fā)的病癥。有頭痛暈眩、面赤、眼紅、口苦等徵狀。
2.指人脾氣暴躁易怒?!?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七二回:「何苦來,不犯著這樣肝火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