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南越  拼音:nán yuè
1.地名。古代百越之地,即今兩廣及越南北部。
2.國名。漢高祖劉邦曾立趙佗為南越王,據(jù)有今兩廣之地。后三傳至王興,丞相呂嘉與大臣作亂,別立建德為王。漢武帝元鼎五年,派遣路博德、楊仆討伐呂嘉,翌年敗之,呂嘉及建德被擒,南越亡,共九十三年。
《漢語大詞典》:昆侖(昆侖)
亦作“崐侖2”。
(1).古代亦寫作“昆侖”。 昆侖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間,西接 帕米爾 高原,東延入 青海 境內(nèi)。勢極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達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話傳說, 昆侖山 上有 瑤池 、 閬苑 、 增城 、 縣圃 等仙境。莊子·天地:“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span id="6kyjrfw" class="book">《楚辭·離騷》:“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遠以周流?!?唐 韓愈 《雜詩》之三:“ 崑崙 高萬里,歲盡道苦邅?!?宋 張元干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 黃 流亂注?”
(2).古代西方國名。書·禹貢:“織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敘?!?孔 傳:“織皮,毛布。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nèi)?!币徽f此指 昆侖山 。 孔穎達 疏引 鄭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br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各國或其國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溫水:“闇中大戰(zhàn), 謙之 手射 陽邁 柁工,船敗縱橫, 崑崙 單舸接得 陽邁 ?!?唐 張籍 《昆侖兒》詩:“ 崑崙 家住海中洲,蠻客將來 漢 地游?!?span id="xwk1hjy" class="book">《舊唐書·南蠻傳·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號為 崑崙 ?!?br />(4).“ 崑崙奴 ”的省稱。 唐 王維 《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師子、崑崙各二?!?br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余德:“向暮,有兩崑崙捉馬挑燈,迎導以去。”參見“ 崑崙奴 ”。
(6).特指 昆侖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蕪記·說劍》:“你看他乘云駕霧憑虛走,早把那 崑崙 秘術(shù)來傳受?!?清 顧彩 《髯樵傳》:“女泣如雨,訴失身狀,愿公為 崑崙 ?!眳⒁姟?崑崙奴 ”。
(7).古代稱皮膚黑色的人。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后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崐崘。”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 閻 氏,體黑麻面,故謂之 閻崑崙 ?!?br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隱 《魏侯第東北樓堂書所見成篇》:“鎖香金屈戌,帶酒玉崑崙?!?br />(9).酒名?!?崑崙觴 ”的省稱。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訶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痹ⅲ骸熬泼??!眳⒁姟?崑崙觴 ”。
(10).道教語。指頭腦。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黃庭外景經(jīng)》:“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br />(11).臍之別名。黃庭內(nèi)景經(jīng)·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緯經(jīng)》:“臍中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極,一名太淵,一名崑崙,一名特樞?!?br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間。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訓》:“經(jīng)紀山川,蹈騰 昆侖 ,排閶闔,淪天門?!?高誘 注:“ 昆侖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萬九千里?!?陳毅 《昆侖山頌》詩:“ 昆侖 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br />(2).指 漢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封禪書:“ 濟南 人 公玊帶 上 黃帝 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 昆侖 ,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眳⒁姟?昆侖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侖障 。 西漢 置。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南。為宜禾都尉治所。
(4). 東晉 南朝 時指我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其膚色較黑。南齊書·王琨傳:“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為 崑崙 ?!卑?,崑崙,同“ 昆侖 ”。參閱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昆侖》
(5).我國古代泛稱今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以至 東非 之人為昆侖。參閱太平御覽卷七八六引 三國 吳萬震 《南州異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記》、 唐 義凈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6).古島嶼名。亦譯 軍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侖島 。為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jīng)之地。島夷志略星槎勝覽有專條記述,《鄭和航海圖》亦有此島。
(7).針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凹陷處。《醫(yī)宗金鑒·針灸心法要訣·足三陽經(jīng)總穴名》:“足太陽膀胱經(jīng),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陰……昆侖,跗陽?!?br />廣大無垠貌。昆,通“ 渾 ”。 漢 揚雄 《太玄·中》:“昆侖旁薄,思之貞也?!?司馬光 集注:“昆,音魂;侖,盧昆切?!?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元氣昆侖,充滿天地?!?/div>
《漢語大詞典》:昆侖道(昆侖道)
指 漢 時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帶 ( 公玊帶 )圖。及五年脩封,則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從 昆侖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禮?!?司馬貞 索隱:“ 玊帶 明堂圖中為復道,有樓從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樓,故名之也。”參見“ 昆侖 ”。
分類:明堂通道
《國語辭典》:日南  拼音:rì nán
郡名。漢時設(shè)置。相當于今越南中部的廣平、廣治、順化三省的范圍。
《漢語大詞典》:占城
古國名。故地在今 越南 中南部。古稱 林邑 , 唐 元和 后稱 環(huán)王 ,后又稱 占城 。 宋 蘇軾 《歇白塔鋪》詩:“ 吳 國晚蠶初斷葉, 占城 早稻欲移秧?!?明 宋應(yīng)星 天工開物·玉:“凡琉璃石,與 中國 水精、 占城 火齊,其類相同,同一精光明透之義?!?/div>
《漢語大詞典》:林邑
南海 古國名。故地在今 越南 中南部。公元192年(一說137年)建國。 中國 史籍初稱之為 林邑 , 唐 至德 以后改稱 環(huán)王 。公元九世紀后期改稱 占城 。自 五代 以后, 中國 正史和諸蕃志、島夷志略《瀛涯勝覽》等書均有記述。十七世紀末亡于 廣南 阮氏 。晉書·四夷傳·林邑國:“ 林邑國 本 漢 時 象林縣 ,則 馬援 鑄柱之處也,去 南海 三千里?!?唐 韓愈 《送鄭尚書序》:“其海外雜國,若 躭浮羅 、 流求 、 毛人 、 夷亶 之州, 林邑 、 扶南 、 真臘 、 于陀利 之屬,東南際天地以萬數(shù)?!?朱熹 注:“ 林邑 ,一曰 環(huán)王 ,在 交州 南,海行三千里?!?清 趙翼 《銅鼓歌》:“ 南海 廟曾見銅鼓,獻自 林邑 番王府。”
《漢語大詞典》:車渠(車渠)
(1).車輪;車轍。尚書大傳卷二:“﹝ 散宜生 ﹞之 江 淮 之浦,取大貝,如車渠?!?前蜀 貫休 《夢游仙詩》之三:“車渠地無塵,行至 瑤池 濱。”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車渠:“車者,車也;渠者,轍跡也。 孟子 謂城門之軌者是也。”
(2).一種海中生物。殼甚厚,略呈三角形,表面有渠壟如車輪之渠,故名。肉可食,殼可入藥。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二·車渠:“車渠,大蛤也。大者長二三尺,闊尺許,厚二三寸。殼外溝壟如蚶殼而深大,皆縱文如瓦溝,無橫文也。殼內(nèi)白皙如玉?!?br />(3).玉石之類。 西域 七寶之一。 唐 杜甫 《謁文公上方》詩:“金篦刮眼膜,價重百車渠?!?仇兆鰲 注:“廣雅:車渠,石之次玉。《廣志》:車渠,出 大秦 及 西域 諸國?!?br />(4).酒杯名。 漢 王粲 《車渠椀賦》:“待君子之宴坐,覽車渠之妙珍。” 南朝 梁簡文帝 《答張纘謝示集書》:“車渠屢酌,鸚鵡驟傾?!?明 楊慎 丹鉛總錄·瑣語六:“車渠、鸚鵡皆指酒杯。俗傳:車渠為杯,注酒滿過一分,不溢。嘗試之,信然?!?br />(5).古國名。在今 柬埔寨 南部或 越南 東南部。北史·真臘國傳:“南接 車渠國 ,西有 朱江國 。”
《國語辭典》:西堤  拼音:xī tí
越南西貢與堤岸兩城市的合稱。
《國語辭典》:紅河(紅河)  拼音:hóng hé
河川名:(1)在越南北部,發(fā)源于云南,流入東京灣。也稱為「富良江」。(2)在美國南部,發(fā)源落磯山脈,注入墨西哥灣。
《國語辭典》:鎮(zhèn)南關(guān)(鎮(zhèn)南關(guān))  拼音:zhèn nán guān
地名。位于廣西憑祥縣西南,與越南交界,為廣西通往越南的必經(jīng)門戶,系邊防重地。關(guān)外有坡壘驛,即東漢馬援立銅柱處。
《漢語大詞典》:越王鳥(越王鳥)
一種水鳥。產(chǎn)于 廣東 、 廣西 及 越南 一帶。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越王鳥,曲頸長足,頭有黃冠如杯,用貯水,互相飲食眾鳥雛。取其冠,堅緻可為酒杯?!?/div>
《國語辭典》:中圻  拼音:zhōng qí
越南的中部。主體為安南山脈的山區(qū),海岸平原狹小而分散,境內(nèi)的順化為越南的古都,南面的峴港是重要的軍、商良港。
《漢語大詞典》:友誼關(guān)
中國通往越南的重要關(guān)口。在廣西憑祥市西南中、越邊境處。曾名鎮(zhèn)南關(guān)、睦南關(guān),1965年改今名。清末馮子材率軍民在此取得抗法戰(zhàn)爭大捷。湘桂鐵路終點。有鐵路和公路通往越南。
《國語辭典》:諒山之戰(zhàn)(諒山之戰(zhàn))  拼音:liàng shān zhī zhàn
清末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法軍攻陷越南諒山,進犯廣西,被清軍將領(lǐng)馮子材所敗。這是中、法戰(zhàn)爭期間中國取得的最大勝利。
《國語辭典》:苗瑤語族(苗瑤語族)  拼音:miáo yáo yǔ zú
中國西南、中南地區(qū)和越南、老撾境內(nèi)的共通語言,為漢藏語系的語族之一。分苗、瑤兩個語支,苗瑤語族語言以詞序和虛詞為主要語法手段。數(shù)詞、量詞與名詞組合時的次序,和漢語相同;形容詞作修飾語時在被修飾詞之后。
《國語辭典》:湄公河三角洲  拼音:méi gōng hé sān jiǎo zhōu
地名。在越南南部,由湄公河沖積而成的三角地帶,盛產(chǎn)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