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賞刑(賞刑)
(1).猶賞罰。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云:‘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不失賞刑之謂也?!?span id="tbpft1z" class="book">《后漢書·黨錮傳·杜密》:“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 宋 魏了翁 《封事奏體八卦往來之用玩上下交濟之理以盡下情》:“目前事變雖若粗定,而禍根亂孽,元未翦除,號令賞刑,元未暢達?!?br />(2).敬詞。古代小民稱官長施加于自己的刑罰。《三俠五義》第八三回:“ 馬朝賢 道:‘犯人實無此事,大人如若賞刑,或夾或打,任憑刑來?!?/div>
《漢語大詞典》:褒責(襃責)
賞罰。《后漢書·蔡邕傳》:“墨綬長吏,職典理人,皆當以惠利為績,日月為勞。襃責之科,所宜分明?!?/div>
分類:賞罰
《漢語大詞典》:德虐
謂賞罰。國語·越語下:“德虐之行,因以為常?!?韋昭 注:“德,有所懐柔及爵賞也;虐,有所斬伐及黜奪也。”一說謂救活人與殺死人。 汪遠孫 《〈國語〉發(fā)正》:“德謂生人,虐謂殺人?!?/div>
《國語辭典》:威?! ?span id="tvzdjv7" class='label'>拼音:wēi fú
1.刑賞。語本《書經(jīng)。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br />2.作威作福?!段倪x。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下無威福之吏,邑無豪俠之杰?!埂度龂萘x》第四回:「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div>
《漢語大詞典》:德義(德義)
(1).道德信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則德義之經(jīng)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二》:“彼皆戴仰大王德義,愿為大王臣妾。德義已行,南面稱伯, 楚 必斂衽而期。” 晉 潘岳 《西征賦》:“誦六藝以飾姦;焚詩書而面墻;心不則於德義,雖異術而同亡?!?宋 曾鞏 《送李材叔知柳州》:“古之人為一鄉(xiāng)一縣,其德義惠愛,尚足以薰蒸漸澤?!?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或棄斥德義,蹇視淫游,以嘲弄社會,聊快其意,如 堂祥 ?!?br />(2).謂賞罰得當;亦謂從善去惡。國語·周語中:“故圣人之施舍也議之,其喜怒取與也亦議之,是以不主寬惠,亦不主猛毅,主德義而已。” 韋昭 注:“賞得其人,罸當其罪,是為德義。”國語·晉語七:“ 悼公 與 司馬侯 升臺而望,曰:‘樂夫?’對曰:‘臨下之樂則樂矣,德義之樂則未也?!唬骸沃^德義?’對曰:‘諸侯之為,日在君側,以其善行,以其惡戒,可謂德義矣?!?韋昭 注:“善善為德,惡惡為義。”
《漢語大詞典》:予奪(予奪)
(1).賜予和剝奪。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一曰爵,以馭其貴。二曰祿,以馭其富。三曰予,以馭其幸……六曰奪,以馭其貧?!?鄭玄 注:“幸,謂言行偶合於善,則有以賜予之……奪,謂臣有大罪,沒入家財者?!?span id="vp9vzf7" class="book">《管子·七法》:“予奪也,險易也,利害也,開閉也,殺生也,謂之決塞?!?br />(2).引申為賞罰。 明 王鳳洲 《綱鑒會纂》卷四四:“ 范華陽 曰:‘今 僖宗 兩無予奪,何以儆 全忠 而服 克用 耶!’”
(3).裁決,裁奪。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朝夕聚議,寒暑煩勞,背春涉冬,竟無予奪。”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諫:“ 蜀王 妃父 楊譽 ,在省競婢,都官郎中 薛仁方 留身勘問,未及予奪?!?明 丘浚 大學衍義補·謹詳讞之議:“使斷疑獄者,以此為予奪輕重之權度?!?br />(4).褒貶。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序》:“一時之聞見,本於無心;千載之予奪,狃於私意。” 清 嵇璜 皇朝通志·凡例:“自諸王及內(nèi)外大臣之例,得請謚者,高下予奪,各如其分?!?/div>
《國語辭典》:三考  拼音:sān kǎo
古代官吏以三次考績決定升降賞罰的制度,稱為「三考」?!稌?jīng)。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固啤?追f達。正義:「言帝命群官之后,經(jīng)三載,乃考其功績,經(jīng)三考則九載,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固?。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兩衙多請告,三考欲成資?!?/div>
《漢語大詞典》:二柄
(1).指賞罰之權。韓非子·二柄:“二柄者,刑、德也……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北齊 劉晝 新論·兵術:“練人謀者,抱五德之美,握二柄之要?!?br />(2).文武兩種權力。 唐 柳宗元 《為韋京兆祭杜河中文》:“自古謀帥,恒在諸儒……爰及近代,二柄殊途,授鉞之臣,率由武夫?!?span id="pddrxvn" class="book">《宋史·職官志二》:“ 宋 初,循 唐 、 五代 之制,置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br />(3).謂進退兩途。 唐 杜甫 《早發(fā)》詩:“賤子欲適從,疑誤此二柄?!?仇兆鰲 注:“進退兩無所適,幾疑誤於此二途矣?!?/div>
《漢語大詞典》:福威
猶威福。指賞罰予奪。 南朝 梁簡文帝 《圍城賦》:“升紫霄之丹地,排玉殿之金扉,陳謀謨之啟沃,宣政刑之福威?!?/div>
分類:賞罰
《漢語大詞典》:僭濫(僭濫)
詩·商頌·殷武:“不僭不濫,不敢怠遑?!?毛 傳:“賞不僭,刑不濫也?!焙笠蛞浴百詾E”謂賞罰失當,過而無度。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明檢齊以杜僭濫,詳直枉以違晦吝。”隋書·經(jīng)籍志二:“然則刑書之作久矣。蓋藏於官府,懼人之知爭端,而輕於犯。及其末也,肆情越法,刑罰僭濫?!?明 沈德符 野獲編·臺省·御史與邊功:“邊功,自將帥而外,止當及督撫司道。若歸功兵部、兵科,以及閣臣,已為僭濫,猶曰發(fā)蹤調度之功也。”
《漢語大詞典》:吏房
唐 宋 時中書省、門下省均設吏房。掌官吏任免、升降、賞罰及差官文書等事。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一、宋史·職官志一。
《漢語大詞典》:克君
謂賞罰得當。《詩·大雅·皇矣》:“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朱熹 集傳:“克君,賞慶刑威也。言其賞不僭,故人以為慶;刑不濫,故人以為威也?!?/div>
分類:賞罰得當
《漢語大詞典》:褒懲(襃懲)
亦作“褒懲”。 褒責;賞罰。新唐書·呂元膺傳:“度支使 潘孟陽 、太府卿 王遂 交相惡,乃除 孟陽 散騎常侍, 遂 鄧州 刺史,詔辭無所輕重。 元膺 上其詔,請明枉直,以顯褒懲?!?/div>
分類:賞罰
《漢語大詞典》:民柄
對臣民的賞罰之權。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既有利權,又執(zhí)民柄,將何懼焉?” 杜預 注:“賞罸為民柄?!?/div>
分類:臣民賞罰
《國語辭典》:陟罰臧否(陟罰臧否)  拼音:zhì fá zāng pǐ
獎勵好人,懲罰壞人?!段倪x。諸葛亮。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div>
分類:賞罰褒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