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5詞典 6分類詞匯 39
《國語辭典》:贖罪(贖罪)  拼音:shú zuì
1.用行動或財物來抵銷罪過或免除刑罰?!度龂萘x》第二九回:「某素知于道人能祈風(fēng)禱雨。方今天旱,何不令其祈雨以贖罪?」《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富翁道:『小子情愿贖罪罷!』即忙叫家人到家中拿了兩個元寶,跪著討?zhàn)??!?br />2.基督教及猶太教徒稱祭獻上帝以贖己罪為「贖罪」。
《國語辭典》:擄人勒贖罪(擄人勒贖罪)  拼音:lǔ rén lè shú zuì
刑法上指意圖勒贖而擄人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國語辭典》:以功贖罪(以功贖罪)  拼音:yǐ gōng shú zuì
用功勞來抵消罪責(zé)?!度龂?。卷五五。吳書。凌統(tǒng)傳》:「權(quán)壯其果毅,使得以功贖罪?!挂沧鳌笇⒐φ圩铩?、「將功贖罪」。
《高級漢語詞典》:苦行贖罪  拼音:kǔ xíng shú zuì
執(zhí)行懺悔神父所要求的苦行以補償罪行
《國語辭典》:將功贖罪(將功贖罪)  拼音:jiāng gōng shú zuì
建立功勛,以抵消所犯罪過?!剁R花緣》第一○回:「以善抵惡,就如將功贖罪,其中輕重,大有區(qū)別,豈能一概而論?!挂沧鳌笇⒐φ圩铩?、「以功贖罪」。
《國語辭典》:將功折罪(將功折罪)  拼音:jiāng gōng zhé zuì
用功勞來抵消罪過?!段饔斡洝返诎嘶兀骸改憧筛鰝€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zāi)瘴。」《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便思量一個計較,周全他,等他好將功折罪?!挂沧鳌笇⒐H罪」、「以功贖罪」。
《國語辭典》:立功贖罪(立功贖罪)  拼音:lì gōng shú zuì
建立功勞以抵償罪過?!稏|周列國志》第四○回:「當革職,使立功贖罪?!姑?。湯顯祖《南柯記》第三二出:「斬周弁恐傷駙馬之心,不如免死,立功贖罪?!?/div>
《國語辭典》:刑罰(刑罰)  拼音:xíng fá
1.國家依照法律對犯罪者所實行的法律制裁。
2.比喻受苦。如:「這城市的交通已擁塞到寸步難行,出門簡直是受刑罰哪!」
《漢語大詞典》:入谷(入穀)
謂納谷于官府,以買官或贖罪。史記·平準書:“始令吏得入穀補官?!?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一:“ 漢 人入仕,有以貲為郎者, 司馬相如 、 張釋之 是也。有入錢入穀賞以官者, 卜式 、 黃霸 是也?!?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四章第二節(jié):“﹝ 漢 政府﹞又賣武功爵,新置武功爵十一級,各級爵位有一定的價錢……以后,又規(guī)定了入谷補官的辦法。”
《漢語大詞典》:入粟
(1).謂納粟于官府,用以買官或贖罪。史記·平準書:“ 弘羊 又請令吏得入粟補官及罪人贖罪?!?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萬石君傳》:“今君上書言倉庫城郭不充實,民多貧,盜賊眾,請入粟為庶人?!?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慶 自以為居相位不能理,請入粟贖己罪,退為庶人?!?span id="d4fi2zl" class="book">《元史·選舉志二》:“凡先嘗入粟遙授虛名者,今再入粟,則依驗糧數(shù),照依資品,今實授茶鹽流官?!?br />(2).指交納一定數(shù)額的金錢捐取功名。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 王安 道:‘小姐守志至今,誓不改適。因家相公近故,小姐親到京中來訪相公,要與相公入粟北雍,請相公早辦行期?!?清 戴名世 《汪河發(fā)墓志銘》:“ 粵 東人 姚子莊 為 石埭 縣令,聞 河發(fā) 名,召至署中,欲為 河發(fā) 入粟為太學(xué)生?!?/div>
《國語辭典》:自贖(自贖)  拼音:zì shú
1.捐獻資財入官以贖罪或立功贖罪。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埂端问?。卷四七七。叛臣列傳下。李全下》:「義深走金,安用殺林、德自贖。」
2.泛指自我贖罪。宋。曾鞏進太祖皇帝總序狀〉:「仰負恩待,無以自贖。」
3.自行解脫。唐。元稹上門下裴相公書〉:「使恃才薄行者自贖于煩辱,以能見忌者騁力于通衢。」
《漢語大詞典》:焚身
焚燒身體。舊時宗教信徒以之作為一種祈禱、贖罪行為。法苑珠林卷三四:“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爛?!?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自言所積惡業(yè)至重,須焚身以懺?!?魯迅 《而已集·略談香港》:“一個和尚去告狀追債,而債戶商同通事,將他的狀子改成自愿焚身了。”
猶喪生。焚,通“ 僨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焚,讀曰僨;僨,僵也。為生齒牙,僵仆其身?!焙笥靡员扔饕蜇澙蚍e財而得禍。 唐 沈仲 《象環(huán)賦》:“取其焚身之齒,奮其截肪之色。”
《國語辭典》:罰金(罰金)  拼音:fá jīn
一種刑罰上的財產(chǎn)刑。以判決犯罪人完納一定金錢為內(nèi)容。為五種主刑中之最輕者,罰金之數(shù)額為新臺幣一千元以上,以百元計算之,最高額則依刑法分則或特別法各法條之規(guī)定。也稱為「罰款」。
《國語辭典》:納粟(納粟)  拼音:nà sù
古代有捐納粟米得官或入國子監(jiān),后改用銀兩,以迄清末?!端问贰>硭亩?。道學(xué)列傳三。朱熹》:「訖事,奉乞依格推賞納粟人?!?/div>
《漢語大詞典》:罰銅(罰銅)
納銅贖罪。 宋 司馬光 《留韓呂札子》:“其人身為臺官,坐言事罰銅?!?span id="3zobdp6"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九年》:“帝以詳定官 陳繹 等取第一甲不精,并罰銅。”
分類:贖罪
《國語辭典》:贖刑(贖刑)  拼音:shú xíng
用錢財來減免罪刑?!稌?jīng)。舜典》:「撲作教刑,金作贖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