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詞典 1分類詞匯 7
《漢語大詞典》:斥言
(1).謂直言指責過失。后漢書·蔡邕傳贊:“ 邕 實慕靜,心靜辭綺。斥言 金商 ,南徂北徙。” 李賢 注:“指斥而言,無隱諱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比則畜憤以斥言,興則環(huán)譬以託諷?!?br />(2).明言;指名而言。《左傳·桓公六年》“ 周 人以諱事神” 晉 杜預 注:“自父至高祖,皆不敢斥言?!?唐 皇甫枚 《飛煙傳》:“其比鄰, 天水 趙氏 第也,亦衣纓之族,不能斥言?!?span id="3dvq05i" class="book">《舊唐書·后妃傳下·穆宗恭僖皇后王氏》:“稽諸前代,詔令所施,不斥言太后,以宮名為稱?!?清 趙翼 甌北詩話·韓昌黎詩:“是猶隱約其詞,而不忍斥言?!?/div>
《漢語大詞典》:非謗(非謗)
(1).議論是非,指責過失。非,通“ 誹 ”。《漢書·王莽傳中》:“令王路設進善之旌,非謗之木,敢諫之鼓。” 顏師古 注:“非音曰誹?!?br />(2).造謠中傷。非,通“ 誹 ”。《漢書·晁錯傳》:“肉刑不用,辠人亡帑;非謗不治,鑄錢者除。” 顏師古 注:“非讀曰誹?!?span id="7pdanke" class="book">《漢書·京房傳》:“ 顯 告 房 與 張博 通謀,非謗政治,歸惡天子?!?/div>
《漢語大詞典》:謫發(fā)(謫發(fā))
亦作“讁發(fā)”。
(1).責過罰惡。列子·力命:“窮年不相讁發(fā),自以行無戾也。” 楊伯峻 集釋:“讁謂責其過也,發(fā)為攻其惡也?!?br />(2).貶謫并發(fā)配。《漢書·晁錯傳》:“ 秦 民見行,如往棄市,因以讁發(fā)之,名曰‘讁戍’?!?br />(3).指因罪而遠戍的人。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一:“今以謫發(fā)充之,遠者萬里,近者千餘里,違其土性,死傷逃竄十常八九,如是而焉得不銷耗乎?” 吳晗 《朱元璋傳》第五章二:“衛(wèi)所的兵源有四種……一種是謫發(fā),指因犯罪被罰當軍的,也叫作恩軍?!?/div>
《國語辭典》:鯁訐(骾訐)  拼音:gěng jié
遇不平之事,直言攻擊,不避權勢,不從流俗。《新唐書。卷一七四。牛僧孺?zhèn)鳌罚骸笚l指失政,其言鯁訐,不避宰相?!?/div>
《漢語大詞典》:攻過箴闕(攻過箴闕)
指責過錯,針砭缺失。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進則切辭正論,攻過箴闕;退則端誠杜私,知無不為者。”
《漢語大詞典》:隳脞
謂不可為或?qū)κ虑榭霖熯^細。宋史·文彥博傳:“ 彥博 言於帝曰:‘陛下厲精求治,而人心未安,蓋更張之過也。祖宗法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偏而不舉之病爾?!?安石 知為己發(fā),奮然排之曰:‘求去民害,何為不可?若萬事隳脞,乃 西晉 之風,何益於治?’”
分類:苛責責過
《漢語大詞典》:含垢棄瑕(含垢棄瑕)
包容污垢,不責過失。形容寬宏大度。 唐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況當今陛下在宥四海,與人為天,特降含垢棄瑕之書,且授隨才任能之柄於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