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說服(說服)  拼音:shuì fú
以言詞游說,使人悅納。如:「他終于說服眾人支持這項政策?!?/div>
《國語辭典》:說服力(說服力)  拼音:shuì fú lì
能改變他人的看法、觀念,使人認同、心服的力量。如:「這部電視劇所表現出的道德觀念,頗具說服力?!?/div>
《國語辭典》:說合(說合)  拼音:shuō hé
1.代人介紹而成其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何晏、鄧飏、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終不許,諸人乃因荀粲說合之?!埂豆僭捴改?。卷二。官商吐屬》:「您是給人說合甚么事情來著?告訴得我,告訴不得?」
2.調解紛爭。《紅樓夢》第三○回:「我及至到那里要說合。誰知,兩個人倒在一處對賠不是了!」
《國語辭典》:折服  拼音:zhé fú
1.說服,使他人屈服?!度龂萘x》第七九回:「一人挺身而出,愿往折服之?!?br />2.佩服、信服。如:「他毫無私心的奉獻,令人大為折服?!骨濉P扃妗肚灏揞愨n。異稟類。于文襄彊記》:「于曰:『吾以為君所專司,故不復記憶,今奈何?』梁愧無以答。于曰:『老夫代公思之?!灰蚰肥铱题牛洺?,所差惟一二字耳,梁大折服?!?/div>
《漢語大詞典》:辭說(辭説)
(1).言辭。禮記·禮運:“祝嘏辭説,藏於宗祝巫史,非禮也,是謂幽國?!?漢 王充 論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榮葉于上,有實核于內,有皮殼于外。文墨辭説,士之榮葉、皮殼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古人質正,貴行賤言,故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辭説?!?br />(2).猶意見,看法。
(3).談話。 明 方孝孺 《君子齋記》:“行必聯轡,息必比席,食也匕箸之與鄰,言也辭説之與參。歡然有會於心,而若有所得?!?/div>
《國語辭典》:曉人(曉人)  拼音:xiǎo rén
1.明白事理的人。《漢書。卷七一。薛廣德傳》:「先驅光祿大夫張猛進曰:『臣聞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橋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聽?!簧显唬骸簳匀瞬划斎缡切?!』乃從橋?!?br />2.明白告訴他人事理,使人了解。
《漢語大詞典》:柏實(柏實)
柏樹結的果實??扇胨帯髡f服之輕身延年。晉書·隱逸傳·郭瑀:“﹝ 瑀 ﹞隱於 臨松 薤谷 ,鑿石窟而居,服柏實以輕身?!?span id="ts64ddj" class="book">《新唐書·地理志二》:“ 陜州 陜郡 ……土貢:麰麥、栝蔞、柏實?!?span id="bbkjznm" class="book">《本草綱目·木一·柏》﹝集解﹞引 蘇頌 曰:“柏實以 乾州 者為最。三月開花,九月結子成熟,取采蒸曝,舂擂取仁用?!?/div>
《漢語大詞典》:趙從(趙從)
指 毛遂 以利害說服 楚王 與 趙 合縱抗 秦 。從,通“ 縱 ”。 明 吳承恩 《答西玄公啟》:“ 趙 從立定,九鼎輕於片言?!?/div>
《漢語大詞典》:玉瀝(玉瀝)
(1).玉膏。傳說服之即得仙道。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是以天厲之疾,遂成沉痼。玉瀝難開,金膏實遠?!?倪璠 注:“玉瀝,玉膏也?!眳⒁姟?玉膏 ”。
(2).指美酒。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應劉秘書》詩:“山中有雜桂,玉瀝乃共斟?!币槐咀鳌?玉歷 ”。
《漢語大詞典》:玉膏
(1).玉的脂膏,古代傳說中的仙藥。山海經·西山經:“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 黃帝 是食是饗。” 郭璞 注引《河圖玉版》:“ 少室山 ,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漢 張衡 《南都賦》:“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內,和氣所出,則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明 無名氏 《金雀記·定婚》:“天臺有路通 蓬島 ,絶勝 裴航 碾玉膏?!?br />(2).喻美酒。 宋 蘇軾 《次韻趙令鑠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載真旦暮?!?span id="jzyf1hw" class="book">《群音類選·溉園記·邀友游湖》:“玉膏滿尊新市美,銀鯽堆盤荇菜鮮。”
(3).喻冰。《群音類選·臥冰記·王祥臥冰》:“冷透了皮囊髓毛,溶化了瓊漿玉膏,漸漸稜層消耗。”
《漢語大詞典》:荀草
傳說中的香草。據說服之可以美容色。山海經·中山經:“﹝ 青要之山 ﹞有草焉,其狀如葌,而方莖、黃華、赤實,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中山經》:“荀草赤實,厥狀如菅,婦人服之,練色易顏?!?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九:“ 方伯 九姬,最愛者 春芳 、 葉氏 ,年將四旬,而風貌嫣然,似服仙家荀草者?!?/div>
《國語辭典》:以理服人  拼音:yǐ lǐ fú rén
用道理說服人。如:「如今民意高漲,當政者應以理服人,不可一味打壓?!?/div>
《漢語大詞典》:曉止(曉止)
說服勸止。漢書·王莽傳上:“ 莽 遣長史以下分部曉止公卿及諸生,而上書者愈甚?!?/div>
分類:說服
《國語辭典》:能說善道(能說善道)  拼音:néng shuō shàn dào
擅長于以言語或道理來說服別人。如:「他能說善道,常常為我們社區(qū)向有關單位爭取到很多應有的福利。」
《國語辭典》:甘羅說趙王(甘羅說趙王)  拼音:gān luó shuì zhào wáng
秦始皇時,甘茂之孫甘羅,年十二,為始皇說服趙王割五城,始皇封甘羅為上卿的故事。見《史記。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傳》。
《國語辭典》:多歧援喻  拼音:duō qí yuán yù
引用各種道理、比喻,期以說服他人。唐。牛僧孺〈郭元振〉:「公多歧援喻,止之不獲,遂納為側室?!?/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