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法誡語(法誡語)
作為行為準(zhǔn)則的格言。 郭沫若 《今昔集·論儒家的發(fā)生》:“法誡語,現(xiàn)在所謂的座右銘,古時(shí)是沒有的。古人銘器,不是記功勛、賞賜,便是記載契約,而精神上的法誡語,根本沒有?!?/div>
《漢語大詞典》:遍誡(徧誡)
見“ 徧戒 ”。
《漢語大詞典》:遍戒
普遍告誡。國語·周語上:“ 稷 則徧戒百姓,紀(jì)農(nóng)協(xié)功?!苯?,一本作“ 誡 ”。
《漢語大詞典》:備誡(備誡)
見“ 備戒 ”。
《漢語大詞典》:備戒(備戒)
(1).儆誡。禮記·樂記:“夫《武》之備戒之已久,何也?” 鄭玄 注:“備戒,擊鼓警眾?!?span id="fldbfhx" class="book">《孔子家語·辯樂》作“備誡”。
(2).戒備;警戒防備。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備戒不虞,綢繆未雨?!?/div>
《駢字類編》:井誡(井誡)
》:井汔至亦未繘井。疏:此下明井誡,言井功難成也。
《漢語大詞典》:誡勒(誡勒)
告誡約束。宋書·江夏文獻(xiàn)王義恭傳:“初虜深入,上慮 義恭 不能固 彭城 ,備加誡勒。”
分類:告誡約束
《漢語大詞典》:誡厲(誡厲)
見“ 誡勵(lì) ”。
《漢語大詞典》:誡勵(lì)(誡勵(lì))
亦作“ 誡厲 ”。 告誡勉勵(lì)。晉書·后妃傳上·武悼楊皇后:“后又?jǐn)?shù)誡厲妃,妃不知后之助己,因以致恨?!?span id="rxpvnrr" class="book">《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jì)下》:“在京鹽麴稅官、兩官巡即許中謝,新除令、録并中謝,次日門辭,兼有口敕誡勵(lì)?!?span id="rhbpppr" class="book">《明史·外國傳一·朝鮮》:“帝曰:‘曾留將士教習(xí),成法具在,無容再遣?!蛎涫钩箭V敕誡勵(lì)。”
《漢語大詞典》:誡律(誡律)
宗教徒必須遵守的生活準(zhǔn)則。 金 王若虛 《哀雁詞》:“即是佛説,亦何必持乎誡律,推明罪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誡命(誡命)
命令。司馬法·天子之義:“雖交兵致刃,徒不趨,車不馳,逐奔不踰列,是以不亂軍旅之固,不失行列之政,不絶人馬之力,遲速不過誡命?!?/div>
分類:命令
《漢語大詞典》:誡社(誡社)
后代所建前朝的社稷。意在引為鑒戒,故稱。 漢 班固 《白虎通·社稷》:“王者諸侯必有誡社者何?示有存亡也。明為善者得之,為惡者失之?!?/div>
《漢語大詞典》:誡述(誡述)
文體名。后漢書·張奐傳:“所著銘、頌、書、教、誡述、志、對(duì)策、章表二十四篇。”
《分類字錦》:誡險(xiǎn)歸平(誡險(xiǎn)歸平)
歐陽詹《律和聲賦》:律則以宮擊徵,詠則從濁揚(yáng)清;且懲流而反正,常誡險(xiǎn)以歸平。
分類:制律
《漢語大詞典》:誡喻(誡喻)
告誡并使之明白。舊唐書·劉仁軌傳:“ 仁軌 特加誡喻,期不可再犯, 寧 又暴橫尤甚,竟杖殺之?!?/div>
分類:告誡明白
《漢語大詞典》:誡警(誡警)
警戒。 唐 杜牧 《唐故岐陽公主墓志銘》:“自主降于尚書,壁絶外之,初怒中笑,后皆敬畏,累圣亦指示主德以誡警之?!?/div>
分類:警戒
《漢語大詞典》:誡防(誡防)
警戒防備。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三:“此條中多説上落及宣漏諸事,全是欲嚴(yán)相誡防,恐脫言説,便致譴黜。”
《駢字類編》:六誡(六誡)
宋史·藝文志》:姚崇六誡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