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記分(記分)  拼音:jì fēn
1.記錄分?jǐn)?shù)。如比賽、游戲時,對于各人得分的登錄。
2.記憶力、記性。《水滸傳》第一○四回:「小子好記分。我說是姓王,曾在東京開封府前相會來?!?/div>
《國語辭典》:記心(記心)  拼音:jì xīn
放在心上、記在心里?!度龂萘x》第八回:「吾前日病中,心神恍惚,誤言傷汝,汝勿記心?!埂段饔斡洝返谌兀骸改憧焐爝^孤拐來,打五棍記心!」
《國語辭典》:耳性  拼音:ěr xìng
能記住聽過的話。《紅樓夢》第二八回:「薛蟠連忙自己打了一個嘴巴子,說道:『沒耳性,再不許說了』?!?/div>
《國語辭典》:記憶(記憶)  拼音:jì yì
1.泛指心中所記、腦中所憶。如:「那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了,如今已記憶模糊?!?br />2.指個體對于過往所經(jīng)驗(yàn)或?qū)W習(xí)的事物,能加以回想或重現(xiàn)。從訊息處理的角度分析,記憶的歷程包括編碼、儲存與提取歷程;依上述歷程之特性,記憶可區(qū)分為感覺記憶、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又包括陳述性記憶與程序性記憶,例如:記得昨晚的生日宴會為陳述性記憶;知道如何騎腳踏車為程序性記憶。
《漢語大詞典》:三性
(1).佛教名詞。指法相宗所主張的遍計(jì)所執(zhí)性、依他起性和圓成實(shí)性。認(rèn)為事理、迷悟一切諸法,均不出此三性。見成唯識論卷八。也稱“三自性”。 章炳麟 《建立宗論》:“云何三性?一曰徧計(jì)所執(zhí)自性,二曰依他起自性,三曰圓成實(shí)自性?!?br />(2).佛教名詞。指善性、惡性和無記性(即非善非惡之性)。 隋 慧遠(yuǎn) 大乘義章卷二十:“善、惡、無記,是三性也。”
(3).道教名詞。指元精、元?dú)夂驮瘛?唐 呂巖 《敲爻歌》:“此時黃道會陰陽,三性元宮無漏泄?!?唐 呂巖 《憶江南》詞之八:“三性本同一體內(nèi),要燒靈藥切尋鉛。”
(4).指人性的三個來源。 漢 王充 論衡·命義:“亦有三性:有正,有隨,有遭。正者,稟五常之性也;隨者,隨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惡物象之故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