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轉語(轉語)  拼音:zhuǎn yǔ
1.改變原來語句之意,而另作一語。
2.禪師啟悟弟子時所提的問題,有時問題是由弟子提出反問禪師。《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一○:「請禪客各下一轉語?!埂肚迤缴教迷挶?。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堂頭大和尚,我有一轉語,敢問和尚則個?!挂卜Q為「轉話」。
3.訓詁學上指因時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導致語音發(fā)生變化的詞語。
4.書名。清戴震撰,二十章。內容為探尋漢語語源之作。書已失傳,《戴東原集》中收有〈轉語二十章序〉。
《漢語大詞典》:對言(對言)
(1).訓詁學上指意義相反或關聯(lián)的詞句相對成文。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六“糲粱”:“列子·力命篇:‘ 北宮子 謂 西門子 曰:朕衣則裋褐,食則粢糲;子衣則文錦,食則粱肉?!贼壹c與粱肉對言?!?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古書連及之詞例:“周禮·宰夫職:‘二曰師,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 鄭 注曰:‘治凡,若月計也;治目,若今日計也?!粍t凡之與目,事有巨細,故以對言。”
(2).指將兩種不同的概念對舉稱說。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序說:“就是考妣對言也是 東周 以后的用語,古人以祖妣為對,以考母為對?!眳⒁姟?對文 ”。
《漢語大詞典》:對文(對文)
(1).謂詩文中詞句相對偶。 唐 孔穎達 《尚書正義序》:“古人言誥,惟在達情,雖復時或取象,不必辭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數,經悉對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驚飆於靜樹?!?br />(2).訓詁學上指意義相反或關聯(lián)的詞句相對成文。對文對于辨析詞義和考訂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禹貢》云:‘ 彭蠡 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以對文言,則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澤 也。”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逸周書二》“農民”:“‘水性歸下,農民歸利。’案:此本作‘水性歸下,民性歸利’。民性與水性對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歸利’?!?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兩字對文而誤解例:“凡大小、長短、是非、美惡之類,兩字對文,人所易曉也?!?/div>
《漢語大詞典》:通言
(1).互通言語。漢書·郊祀志上:“可使通言於神人?!?span id="mweelsz" class="book">《水滸傳》第二四回:“叔嫂通言禮禁嚴,手援須識是從權。”
(2).通達的言論。《弘明集·正誣論》:“尋斯言,似乎幸人之災,非通言也?!?吳恒煒 《〈知新報〉緣起》:“子弟日見通事,聞通言,談通議,前后左右罔非通人也。”
(3).訓詁學術語。渾言的統(tǒng)稱。與“析言”相對。 章炳麟 《文學說例》:“夫狗有縣蹏曰犬,説文犬未成豪曰狗,《釋畜》通言則同,析言則異?!眳⒁姟?渾言 ”。
《國語辭典》:渾言(渾言)  拼音:hún yán
概括、籠統(tǒng)的說明。《說文解字??诓俊贰竼Z」字。清。段玉裁。注:「欠部曰:『歐,吐也?!粶喲灾?;此云『不歐而吐也』者,析言之?!?/div>
《漢語大詞典》:對文(對文)
(1).謂詩文中詞句相對偶。 唐 孔穎達 《尚書正義序》:“古人言誥,惟在達情,雖復時或取象,不必辭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數,經悉對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驚飆於靜樹?!?br />(2).訓詁學上指意義相反或關聯(lián)的詞句相對成文。對文對于辨析詞義和考訂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禹貢》云:‘ 彭蠡 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詫ξ难?,則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澤 也。”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逸周書二》“農民”:“‘水性歸下,農民歸利。’案:此本作‘水性歸下,民性歸利’。民性與水性對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歸利’。”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兩字對文而誤解例:“凡大小、長短、是非、美惡之類,兩字對文,人所易曉也?!?/div>
《國語辭典》:音訓(音訓)  拼音:yīn xùn
1.注音、解義?!侗笔?。卷四二。列傳。劉芳》:「博聞強記,兼覽蒼雅,尤長音訓,辯析無疑?!埂杜f唐書。卷一八九。儒學列傳上。曹憲》:「太宗又嘗讀書有難字,字書所闕者,錄以問憲,憲皆為之音訓及引證明白,太宗甚奇之?!?br />2.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某字的字義。如:「天,顛也?!?、「水,準也?!挂卜Q為「聲訓」。
《漢語大詞典》:析言
(1).分言。指聯(lián)句。 唐 韓愈 張籍 《會合聯(lián)句》:“析言多新貫,攄抱無昔壅?!?br />(2).訓詁學用語。謂分開說;區(qū)別地說。 清 黃宗羲 《淇仙毛君墓志銘》:“古之言者,不出賦、比、興三者,傳多析言之。其實如庖中五味烹飪得宜,欲舉一味以名之,不可得也。”說文·口部“唯,諾也” 清 段玉裁 注:“此渾言之;《玉藻》曰‘父命呼唯而不諾’,析言之也?!?章炳麟 《文學說例》:“夫狗有縣蹏曰犬(説文);犬未成豪曰狗(《釋畜》):通言則同,析言則異。”
《漢語大詞典》:通訓(通訓)
(1).普遍的訓誡。《陳書·宣帝紀》:“戢情懷善,有國之令圖;拯弊救危,圣范之通訓。”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 公叔 列國之倍臣,猶安社稷, 黔婁 匹夫之介節(jié),不忘仁義,古今以為通訓,書籍以為美談?!?br />(2).訓詁學名詞。在字書或古書的注釋中對多義字根據通常使用的意義所加的解釋。如“庸”字訓“用”,訓“常”,訓“眾”;其中在古書中訓“用”者為常見的訓釋,“用”就是通訓。
《國語辭典》:易字  拼音:yì zì
訓詁學上指換別的字來解釋本字字義。如天,顯也,在上高顯也。
《國語辭典》:聲訓(聲訓)  拼音:shēng xùn
以聲音相近或相同的字解釋字義,求其語源。也稱為「音訓」。
《國語辭典》:渾言(渾言)  拼音:hún yán
概括、籠統(tǒng)的說明?!墩f文解字??诓俊贰竼Z」字。清。段玉裁。注:「欠部曰:『歐,吐也?!粶喲灾?;此云『不歐而吐也』者,析言之?!?/div>
《漢語大詞典》:轉訓(轉訓)
訓詁學術語。又稱遞訓。幾個字展轉訓釋,意義相同。如莊子·齊物論:“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div>
《國語辭典》:專業(yè)科目(專業(yè)科目)  拼音:zhuān yè kē mù
屬于本科系專業(yè)知識的課程。如訓詁學為中文系的專業(yè)科目。
《國語辭典》:反訓(反訓)  拼音:fǎn xùn
訓詁學上指用反義詞來解釋詞義。如「亂」可訓「治」。
《國語辭典》:遞訓(遞訓)  拼音:dì xùn
用意義相通的字依次輾轉解釋。如《莊子。齊物論》「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