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3詞典 4分類詞匯 109
《國語辭典》:晷刻  拼音:guǐ kè
時刻。如:「正午晷刻」、「傍晚晷刻」。
《漢語大詞典》:三點(diǎn)(三點(diǎn))
(1).舊時以更計時,一夜五更,每更分三點(diǎn)。 唐 杜甫 《至日遣興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詩之一:“去歲茲辰捧御牀,五更三點(diǎn)入鵷行?!?唐 李商隱 《夜半》詩:“三更三點(diǎn)萬家眠,露欲為霜月墮煙?!?span id="wgcszsd" class="book">《元史·兵志四》:“其夜禁之法,一更三點(diǎn),鐘聲絶,禁人行;五更三點(diǎn),鐘聲動,聽人行?!?br />(2).指古 印度 婆羅謎字體表示i-(kara)的字母。原寫作不縱不橫的三個點(diǎn),后在吐火羅語中作三個“c”字形,故稱“三點(diǎn)”。佛教借此三點(diǎn)不縱不橫的三角關(guān)系,以喻教義。一般指《涅槃經(jīng)》所說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脫德。天臺宗亦因以指空、假、中。《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會三點(diǎn)於真原,凈六塵於人境?!?前蜀 貫休 《聞大愿和尚順世》詩之三:“若游三點(diǎn)外,爭把七賢平?!?清 龔自珍 《釋二門三點(diǎn)同異》:“二門三點(diǎn),有二種釋。先釋二門,止、觀是。乃釋三點(diǎn),空、假、中是?!?/div>
《國語辭典》:傳箭(傳箭)  拼音:chuán jiàn
1.起兵攻伐。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以傳送令箭,作為號令士卒起兵的信物。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青海無傳箭,天山早掛弓?!埂缎挛宕?。卷四六。雜傳?;魪┩鳌罚骸敢牡抑?,走兵令眾,以傳箭為號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br />2.報告時間。古代以銅壺滴漏計時,壺中立著一枝刻有度數(shù)的箭,因此只要看箭露出水平面的度數(shù)是多少,即可知道時刻。《西游記》第二回:「山中又沒打更傳箭,不知時分,只自家將鼻孔中出入之氣調(diào)定?!?/div>
《漢語大詞典》:殘漏(殘漏)
殘夜將盡時的滴漏。漏,漏壺,古代計時器。 唐 獨(dú)孤申叔 《終南精舍月中聞磬》詩:“斷絶如殘漏,凄清不隔云?!?唐 鄭谷 《春夕值省》詩:“流鶯百轉(zhuǎn)和殘漏,猶把芳尊藉露莎?!?宋 趙長卿 《眼兒媚》詞:“殢人記得,叮嚀殘漏,且慢明朝?!?/div>
《漢語大詞典》:禁漏
宮中計時漏刻。亦指漏刻發(fā)出的聲響。 唐 陸暢 《宿陜府北樓奉酬崔大夫》詩之一:“人定軍州禁漏傳,不妨秋月城頭過。” 南唐 馮延巳 《采桑子》詞:“畫堂鐙煖簾櫳捲,禁漏丁丁,雨罷寒生,一夜西窗夢不成?!?金 元好問 《秋風(fēng)怨》詩:“云間簫鼓夜厭厭,禁漏誰將海水添?!?/div>
《國語辭典》:鐘漏(鐘漏)  拼音:zhōng lòu
古代計時的漏刻和時鐘。南朝陳。徐陵 答李颙之書:「殘光烱烱,慮在昏明;馀悉綿綿,待盡鐘漏?!固?。孟浩然 除夜有懷詩:「五更鐘漏欲相催,四氣推遷往復(fù)回。」
《國語辭典》:鐘鳴漏盡(鐘鳴漏盡)  拼音:zhōng míng lòu jìn
夜半鐘響,計時的沙漏或水漏已殘。指深夜。漢。崔寔 政論:「鐘鳴漏盡,洛陽城中,不得有行者。」比喻殘年、晚年?!哥姟刮墨I(xiàn)異文作「鐘」?!段簳>砦逦?。游明根傳》:「臣桑榆之年,鐘鳴漏盡,蒙陛下之澤,首領(lǐng)獲全?!埂端鍟?。卷六二。柳彧傳》:「伏見詔書以上柱國和干子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鐘鳴漏盡。」
《國語辭典》:漏刻  拼音:lòu kè
古代計時的器具。以銅壺盛水,底穿一孔,壺中豎立一支有刻度的箭,水漸漏則箭上的刻度就逐漸顯示時間。共有一百刻,分晝夜。夏至通常晝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冬至則相反,春秋二分晝夜各五十刻。
《漢語大詞典》:漏下
(1).漏刻(古計時器)的水面已經(jīng)下落。指時間已晚。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譚九》:“風(fēng)度蒲牢,都城漏下矣。荒野寂寥,保無有暴客相值?!?br />(2).中醫(yī)婦科病名。婦女經(jīng)行淋漓不斷,古人以屋漏喻此癥狀,故名。
《國語辭典》:漏箭  拼音:lòu jiàn
古代漏壺中用作計時指標(biāo)的箭。宋。歐陽修漁家傲。十一月新陽排壽宴〉詞:「南至迎長知漏箭,書云紀(jì)候冰生研?!顾?。柳永〈戚氏。晚秋天〉詞:「漏箭移,稍覺輕寒?!?/div>
《漢語大詞典》:復(fù)時(復(fù)時)
地支相重之時。古人以十二地支計時,每一支為二小時。一復(fù)時即一晝夜,今為二十四小時。 唐 白居易 《錢唐湖石記》:“凡放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十五餘頃;每一復(fù)時,可溉五十餘頃。”
《國語辭典》:更點(diǎn)(更點(diǎn))  拼音:gēng diǎn
古時夜間計時方法。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點(diǎn),便以幾更幾點(diǎn)計時。清。況周頤蘇武慢。愁入云遙〉詞:「風(fēng)際斷時,迢遞天涯,但聞更點(diǎn)。」
《國語辭典》:時辰(時辰)  拼音:shí chen
1.將一天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時段,此種兩小時為一時段,稱為「時辰」。《三國演義》第五九回:「相談有一個時辰,方回馬而別,各自歸寨?!埂独蠚堄斡洝返谝涣兀骸咐蠚堈耗蛯?,寫兩行,烘一烘,不過半個多時辰,信已寫好?!?br />2.時刻、時候?!段饔斡洝返谒木呕兀骸高@等干,只是忒費(fèi)事,擔(dān)擱了時辰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就是因緣了,時辰未到,要早一日,也不能夠?!?/div>
《國語辭典》:百刻  拼音:bǎi kè
古時刻漏計時的刻度,一日可分為一百刻。晉。陸機(jī)漏刻賦〉:「度晝夜乎一箭,抱百刻以駿浮。」《舊唐書。卷三五。天文志上》:「面上為兩界,內(nèi)外為周天百刻?!?/div>
《漢語大詞典》:行漏
(1).古代計時的漏壺。因水隨時移而持續(xù)滴注,故稱。指時間。 唐 沈佺期 《奉和圣制幸禮部尚書竇希玠宅》詩:“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徊?!?br />(2).指漏壺滴水聲。 唐 盧綸 《皇帝感詞》詩:“高旍花外轉(zhuǎn),行漏樂前聞。”
《國語辭典》:辰時(辰時)  拼音:chén shí
舊式計時法指上午七點(diǎn)到九點(diǎn)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