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7詞典 3分類詞匯 24
《國語辭典》:覬覦(覬覦)  拼音:jì yú
希望得到不該擁有的東西?!蹲髠鳌;腹辍罚骸甘且悦穹缕渖?,而下無覬覦。」《后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宜絕橫拜,以塞覬覦之端?!?/div>
《國語辭典》:覬覦之心(覬覦之心)  拼音:jì yú zhī xīn
非分的意念或企圖?!督鹌棵贰返谝黄呋兀骸高@蔣竹山從與婦人看病之時(shí),懷覬覦之心,已非一日?!埂端逄蒲萘x》第九三回:「可知那聲色犬馬、奇技淫物,適足以起大盜覬覦之心?!挂沧鳌赣J覦之志」。
《國語辭典》:覬覦之志(覬覦之志)  拼音:jì yú zhī zhì
非分的意念或企圖?!稏|周列國志》第八回:「君多內(nèi)寵,公子突、公子儀、公子亹三人,皆有覬覦之志?!挂沧鳌赣J覦之心」。
《國語辭典》:窺伺(窺伺)  拼音:kuī sì
窺探他人的動靜,等待機(jī)會下手。唐。呂溫〈代論伐劍南更發(fā)兵表〉:「吐蕃盟好未定,窺伺在心?!?/div>
《漢語大詞典》:窺覘(窺覘)
(1).暗中察看;探察。韓非子·備內(nèi):“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親也,縛於勢而不得不事也。故為人臣者,窺覘其君心也無須臾之休,而人主怠慠處其上,此世所以有刼君弒主也?!?宋 洪邁 《夷堅(jiān)乙志·廬州老兵》:“方五鼓,直宿老兵起,望廳上已有燈燭,即屏間窺覘,乃 安老 據(jù)案治事。” 明 唐順之 《答曾石壙總制書》:“彼於地利既熟,知其何路為險(xiǎn);而於我兵,且窺覘其何路為虛?!?br />(2).覬覦。 宋 柳師尹 《王幼玉記》:“我髮委地,寶之若金玉,他人無敢窺覘,於子無所惜?!?span id="cjlxlks" class="book">《明史·鄒緝傳》:“漠北降人,賜居室,盛供帳,意欲招其同類也。不知來者皆懷窺覘,非真遠(yuǎn)慕王化,甘去鄉(xiāng)土?!?/div>
《國語辭典》:窺窬(窺窬)  拼音:kuī yú
等待機(jī)會,打算有所行動?!稌x書。卷六。元帝紀(jì)》:「狡寇窺窬,伺國瑕隙,黎元波蕩,無所系心?!埂段倪x。王儉。褚淵碑文序》:「桂陽失圖,窺窬神器?!?/div>
分類:覬覦希求
《國語辭典》:狙伺  拼音:jū sì
暗中偵候?!缎绿茣?。卷一五七。陸贄傳》:「議者頗言其挾兩端,有所狙伺?!?/div>
分類:伏伺覬覦
《國語辭典》:窺覬(窺覬)  拼音:kuī jì
懷著野心窺視,伺機(jī)而動?!端螘>戆怂?。袁覬傳》:「而群小構(gòu)慝,妄生窺覬,成軫惑燕,貫高亂趙,讒人罔極,自古有之?!?/div>
《漢語大詞典》:窺欲(窺欲,闚欲)
非分希求;覬覦。漢書·王莽傳上:“ 孝哀皇帝 即位,驕妾窺欲,姦臣萌亂,公手劾 高昌侯 董宏 ,改正故 定陶共王 母之僭坐?!?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西羌傳·滇良》:“臣愚以為宜及此時(shí),建復(fù) 西海 郡縣,規(guī)固二 榆 ,廣設(shè)屯田,隔塞 羌 胡 交關(guān)之路,遏絶狂狡窺欲之源。”
闚欲:窺伺的欲念。 漢 王符 潛夫論·實(shí)邊:“ 西羌 北虜,必生闚欲,誠大憂也。”
《漢語大詞典》:晞覬(晞覬)
猶覬覦。晞,通“ 希 ”。 宋 蘇轍 《潁濱遺老傳下》:“蓋自 熙寧 以來,小人執(zhí)柄二十年矣,建立黨與,布滿中外。一旦失勢,晞覬者多,是以創(chuàng)造語言,動搖貴近,脇之以禍,誘之以利,何所不至?!?/div>
分類:覬覦
《漢語大詞典》:幸覬(幸覬)
猶覬覦。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樞鈐明審,程彠周備。吏礪平端,民羞幸覬?!?/div>
分類:覬覦
《漢語大詞典》:狙候
伏伺;覬覦。《新唐書·鄭覃傳》:“今 吐蕃 在邊,狙候中國,假令緩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敗事乎?”
分類:伏伺覬覦
《國語辭典》:徯倖  拼音:xī xìng
1.疑惑。元。張壽卿《紅梨花》第二折:「枉將伊徯倖,說與你便省?!挂沧鳌競輦啞?。
2.僥倖、慶幸。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三出:「這事好不徯倖也?!埂抖膛陌阁@奇》卷一一:「正在徯倖之際,只見一個(gè)籠頭的小廝拿了四碗嗄飯,四碟小菜,一壺?zé)峋?,送將來?!?/div>
《漢語大詞典》:覘覦(覘覦)
猶覬覦。 宋 蘇舜欽 《太子太保韓公行狀》:“入對建言 維 茂 二州,地接 羌夷 , 秦 隴 商賈交易,蕃部驅(qū)馬至 永康軍 場以賣……宜徙場境上,以絶其覘覦兩 川 之意?!?/div>
分類:覬覦
《漢語大詞典》:周鼎
(1).指 周 代傳國的九鼎。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始皇 還,過 彭城 ,齋戒禱祠,欲出 周 鼎 泗水 ,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九:“ 薊門 重險(xiǎn)舊 堯 封, 周 鼎銷沉 泗水 蹤。”參見“ 九鼎 ”。
(2). 春秋 時(shí) 楚莊王 覬覦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 周 境,遂問 定王 使臣 周 鼎之大小、輕重。事見左傳·宣公三年。后因以“周鼎”借指國家政權(quán)。 唐 張說 《開元正歷握乾符頌》:“ 神龍 中興, 周 鼎歸 唐 ?!?陳毅 《贛南游擊詞》:“強(qiáng)寇北國問 周 鼎,大軍西去渡 金沙 ,抗日要開花。”參見“ 問鼎 ”。
(3).比喻寶器。 漢 賈誼 《吊屈原賦》:“于嗟嚜嚜兮,生之無故!斡棄 周 鼎兮寶康瓠?!?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洪鐘 周 鼎,不為委淪而輕其體?!?br />(4).古星名。屬后發(fā)座。 漢 甘公 石申 《星經(jīng)·周鼎》:“周鼎三星,足狀,云鼎足星,在攝提大角西,主神鼎。”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時(shí),以九州貢金所鑄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quán)的傳國寶器。周德衰,九鼎乃沒于泗水彭城下。見《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jì)》。
2.比喻分量極重。如:「一言九鼎」。宋。黃庭堅(jiān)次韻答叔原會寂照房呈稚川〉詩:「聲名九鼎重,冠蓋萬夫望。」
《國語辭典》:問鼎(問鼎)  拼音:wèn dǐng
春秋時(shí),楚莊王征伐陸渾的戎人,并于周室疆域上檢閱軍隊(duì)。周定王派遣王孫滿慰勞,楚莊王便探問九鼎之大小輕重。語出《左傳。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周雖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弧挂蚓哦橄纳讨苋膫鲊鴮毱?,楚莊王問鼎有圖謀君位之意。后用以指覬覦王位,謀取政權(quán);或指謀取最高榮譽(yù)、地位?!稌x書。卷九八。列傳。王敦》:「遂欲專制朝廷,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