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景祐元年(1034)任麟州知州。寶元三年康定元年(1040)任環(huán)州知州。寶元三年康定元年(1040)任鎮(zhèn)戎軍知軍。慶歷二年(1042)4月改任高陽關(guān)鈐轄。
人物簡介
曹觀,仁宗天圣十年(一○三二)官永嘉主簿(《東甌金石志》卷三《曹觀飛霞洞題名石刻》)?;实v中,知建昌軍(《文恭集》卷二六《賜知建昌軍曹觀敕書》),移虔州(《盱江集》卷三七《送知軍曹比部移虔州》)。官終權(quán)鹽鐵判官、虞部郎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八七)。
人物簡介
【生卒】:1019—1090 【介紹】: 宋鳳翔盩厔人,字大觀。仁宗慶歷六年進士,授孟州司戶參軍。歷知萬泉、夏縣、永昌,皆有善政。英宗時,以侍御史出通判汾州。神宗熙寧三年為開封府判官,言青苗法不便。出為陜西、永興軍路轉(zhuǎn)運使,知同、陜州。哲宗時累官同知樞密院事。卒謚懿簡。有《春秋論》、《唐春秋》、《西山別錄》、《史記牴牾論》等。全宋詩
趙瞻(一○一九~一○九○),字大觀,其先亳州永城(今屬河南)人,后徙鳳翔盩厔(今陜西周至)。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初為孟州司戶參軍,歷知萬泉縣、夏縣、永昌縣、威州。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通判汾州。神宗即位,知商州,就除提點陜州刑獄。熙寧三年(一○七○),入為開封府判官,后知同州、滄州。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擢樞密直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四年,同知院事。五年卒,年七十二。謚懿簡。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見《范太史集》卷四一《趙公神道碑》?!?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一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一一一五
趙瞻(一○一九——一○九○),字大觀,鳳翔盩厔(今陜西周至)人。慶歷六年進士,授孟州司戶參軍。歷知州縣,遷屯田、都官員外郎。治平初除侍御史,以濮議迕英宗,出為汾州通判。神宗立,徙知商州,提點陜西刑獄,入為開封府判官,復(fù)出為陜西路轉(zhuǎn)運副使,知同州、陜州、滄州。哲宗即位,召為太常少卿,拜戶部侍郎。元祐三年,同知樞密院事。五年卒,謚懿簡。著《春秋論》三十卷、《史記牴牾論》五卷、《唐春秋》五十卷、《奏議》十卷、《文集》二十卷、《西山別錄》一卷,皆不傳。見范祖禹撰《趙公神道碑》(《范太史集》卷四一),《宋史》卷三四一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袁州人,字夢符。仁宗慶歷二年進士。以著作佐郎知清江縣。歷太學(xué)官,出判處州,請監(jiān)南岳廟以歸。淡于世味,終日醉吟玉溪之上,自號玉溪叟。全宋詩
李觀(一○二三~一○九五),字夢符,號玉溪叟,袁州(今江西宜春)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時方弱冠,知清江縣(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八)。神宗熙寧初為大官令,尋言役法不便,出通判處州(清乾隆《袁州府志》卷二五)。元豐四年(一○八一)知岳州(《宋會要輯稿》禮二○之六四)。哲宗元祐初由監(jiān)江州太平興國觀除知虔州,不就,請監(jiān)南岳廟以歸。卒年七十三(乾隆《袁州府志》)。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大名成安人,字大觀。王廣淵弟。起進士,簽書雄州判官。英宗治平中,為河北沿邊安撫都監(jiān),上備御數(shù)十策。累官戶部副使,以寶文閣待制知廣州府,徙河中,卒。全宋詩
王臨(?~一○八七),字大觀,大名成安(今屬河北)人。廣淵弟。第進士,簽書雄州判官。英宗治平中,知順安軍,改河北沿邊安撫都監(jiān),進安撫副使,歷知涇、鄜、廣信、安肅等州軍。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自皇城使擢兵部郎中、直昭文館。出知齊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歷滄州、荊南。入為戶部副使,以寶文閣待制知廣州、河中府。哲宗元祐二年提舉崇福宮,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事見《宋史》卷三二九《王廣淵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王臨(?——一○八七),字大觀,大名成安(今河北成安)人,廣淵弟。第進士,簽書雄州判官。治平中,自屯田員外郎換崇儀使、知順安軍。熙寧元年為河北沿邊安撫都監(jiān),上備禦數(shù)十策。進安撫副使,知涇、鄜州、廣信安肅軍。元豐初,還文階,自皇城使擢為兵部郎中、直昭文館。歷知齊州、滄州、荊南,入為戶部副使,出知廣州、河中。元祐元年提舉崇福官,次年七月卒。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五、三○三、三一五、三三二、三七二、四○三,《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六之二八、食貨五二之一七,《東都事略》卷八五,《宋史》卷三二九《王廣淵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邕州人,字大觀。舉進士。仁宗至和初為余靖部吏,儂智高攻邕州,鑒說諭諸洞酋長,使不附智高,以功授大理評事。神宗熙寧五年,歷廣南西路安撫都監(jiān)兼知欽州,尋為湖北鈐轄兼知辰州,助章惇經(jīng)制南江諸蠻地。九年,自宣州知桂州,次年知邕州。全宋文·卷一六三三
石鑒,邕州(治今廣西南寧)人。至和初為邕州司戶參軍,以平儂智高功擢大理評事。熙寧中以東作坊使為廣南西路安撫都監(jiān),兼知欽州。五年,改荊湖北路鈐轄,知辰州。七年八月為賀遼國主生辰副使。使還,轉(zhuǎn)衛(wèi)尉少卿、直昭文館。歷知宣、桂、虞、邕州。措置廣南諸族有方,多著勛績。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六、二三三、二三六、二五五、二六二、二七一、二七七、二八○,《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一四、蕃夷五之六四、蕃夷五之八五,《宋史》卷四九三《蠻夷傳》一、卷四九五《蠻夷傳》三,《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高郵人,一作如皋人,字通叟,號逐客。仁宗嘉祐二年進士。神宗熙寧中為大理寺丞、知江都縣事。坐枉法取財,除名,永州編管。一說官翰林學(xué)士,賦應(yīng)制詞,宣仁太后以其近褻,謫之。有《冠柳集》、《揚州芍藥譜》。全宋詩
王觀,字通叟,海陵(今江蘇泰州)人(《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一),一作如皋(今屬江蘇)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授單州推官,試秘書省校書郎(以上《東皋詩存》卷一)。遷大理寺丞、知江都縣(《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三○二)。著有《芍藥譜》一卷,流傳于世。今錄詩六首。全宋文·卷一五七七
王觀,字通叟,泰州如皋(今江蘇如皋)人。或云海陵、高郵人。胡瑗門人。嘉祐二年進士。授單州推官,試秘書省校書郎。元豐二年為大理寺丞,坐知江都縣時枉法受財,除名編管永州。著有《揚州賦》一卷(存),《芍藥譜》(存),《冠柳集》。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六之一一,《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〇一、三〇二,《宋詩紀事》卷二二,《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一,《全宋詞》。
人物簡介
【生卒】:1049—1100 【介紹】: 宋揚州高郵人,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少從蘇軾游。神宗元豐八年進士。為定海主簿。哲宗元祐初,以蘇軾薦,除太學(xué)博士,復(fù)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紹圣元年,因坐元祐黨籍,通判杭州。又以增損《實錄》罪,責(zé)監(jiān)處州酒稅。繼迭遭貶謫,編管橫州、雷州?;兆诩次唬贋樾吕?,北歸至藤州卒。善詩賦策論,尤工詞,屬婉約派。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合稱蘇門四學(xué)士。有《淮海集》。全宋詩
秦觀(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神宗元豐八年(一○八五)進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薦應(yīng)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試,未第。五年,召為秘書省校對黃本書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三)。六年,遷正字(同上書卷四六二),兼國史院編修官。紹圣元年(一○九四),坐黨籍,出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監(jiān)鹽酒稅。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編管橫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書卷五○二)。三年,放還,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長短句》三卷。事見《秦觀詞年表》(《淮海居士長短句》附錄二),《宋史》卷四四四有傳。秦觀詩,以宋乾道高郵軍學(xué)刻《淮海集》(藏日本內(nèi)閣文庫)為底本,原集唱和詩多誤入他人之作。參校宋乾道高郵軍學(xué)刻、紹熙謝雩修補本(簡稱謝本,藏北京圖書館,殘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舊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閒居集》(簡稱文本,藏北京圖書館)、明鄂州張綖刻本(簡稱張本)、清高郵王敬之刻本(簡稱王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六卷。詞學(xué)圖錄
秦觀(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人。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全宋文·卷二五七二
秦觀(一○四九——一一○○),字太虛,又字少游,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元豐八年進士,除定海主簿,尋授蔡州教授。元祐初因蘇軾薦,任太學(xué)博士,六年遷秘書省正字,八年任國史院編修,授左宣德郎。紹圣元年坐元祐黨籍,出通判杭州,道貶監(jiān)處州酒稅。后削秩徙郴州,繼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召還,復(fù)為宣德郎。元符三年八月卒于北歸途中。觀善詩賦策論,尤工詞,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著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長短句》三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