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wàn)典故,50萬(wàn)詞匯、2萬(wàn)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詞典 1分類詞匯 5
《漢語(yǔ)大詞典》:裼衣
古行禮時(shí)覆加在裘外之衣。也稱中衣。禮記·玉藻“錦衣以裼之” 漢 鄭玄 注:“然則錦衣復(fù)有上衣明矣。天子狐白之上衣皮弁服與?凡裼衣象裘色也?!?span id="zebgqnk" class="book">《儀禮·聘禮》“裼降立” 唐 賈公彥 疏:“凡服四時(shí)不同。假令冬有裘,儭身褌衫,又有襦袴,襦袴之上有裘,裘上有裼衣,裼衣之上又有上服,皮弁祭服之等。” 錢玄 《三禮名物通釋·衣服·衣裳》:“四時(shí)均有裼衣,裼衣亦稱中衣。”
《漢語(yǔ)大詞典》:襲衣(襲衣)
(1).尸衣。禮記·士喪禮“子羔之襲也” 唐 孔穎達(dá) 疏:“此明大夫死者襲衣稱數(shù)也。” 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士喪禮褖衣:“男子殊衣裳為之,謂之玄端。惟既死之襲衣,連衣裳為之,謂之褖衣。”
(2).古代行禮時(shí),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禮記·曲禮下“無(wú)藉者則襲” 唐 孔穎達(dá) 疏:“凡衣,近體有袍襗之屬;其外有裘,夏月則衣葛;其上有裼衣;裼衣上有襲衣;襲衣之上有常著之服,則皮弁之屬也?!?br />(3).成套衣服。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三:“﹝ 太祖 ﹞賜 去華 襲衣、銀帶,為右補(bǔ)闕。”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詔尚書(shū)左司郎中 汪應(yīng)辰 宴 國(guó) 於 玉津園 ……加賜襲衣、金帶、器、幣有差?!?/div>
《漢語(yǔ)大詞典》:裼裘
(1).古行禮時(shí),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盡覆其裘,謂之裼裘。非盛禮時(shí),以此為敬。禮記·檀弓上:“ 曾子 襲裘而弔, 子游 裼裘而弔。 曾子 指 子游 而示人曰:‘大夫也,為習(xí)於禮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 孔穎達(dá) 疏:“袒去上服以露裼衣,則此裼裘而弔是也?!?span id="fsxnsin" class="book">《禮記·喪大記》“弔者襲裘” 漢 鄭玄 注:“始死,弔者朝服裼裘如吉時(shí)也。小斂則改襲而加武與帶絰矣?!?br />(2).泛指袒露里衣。形容不拘禮儀。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使迴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lái),神氣揚(yáng)揚(yáng),貌與常異。”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張鳳陽(yáng):“ 納蘭太傅 、 高江村 等款待賓客, 鳳陽(yáng) 裼裘露頂,忝踞上位,其結(jié)交也如此?!?/div>
《漢語(yǔ)大詞典》:襲裘(襲裘)
古代盛禮時(shí),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見(jiàn)于外,謂之襲裘。禮記·檀弓上:“ 曾子 襲裘而弔, 子游 裼裘而弔。 曾子 指 子游 而示人曰:‘夫夫也,為習(xí)於禮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主人既小斂,袒括髮。 子游 趨而出,襲裘帶絰而入。 曾子 曰:‘我過(guò)矣,我過(guò)矣,夫夫是也!’” 孔穎達(dá) 疏:“凡弔喪之禮,主人未變之前,弔者吉服而弔,吉服謂羔裘玄冠緇衣素裳,又袒去上服,以露裼衣,則此裼裘而弔是也。主人既變之后,雖著朝服而加武以絰,又掩其上服,若是朋友,又加帶,則此襲裘帶絰而入是也。”禮記·喪大記:“弔者襲裘,加武,帶絰?!?陳澔 集說(shuō):“弔者小斂后來(lái),則掩襲裘上之裼衣?!?/div>
分類:裼衣不使
《漢語(yǔ)大詞典》:裼襲(裼襲)
(1).古代禮服之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盡覆其裘,謂之裼;不裼,謂之襲。盛禮以襲為敬;非盛禮以裼為敬。禮記·表記:“裼襲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瀆也?!?鄭玄 注:“不相因者,以其或以裼為敬,或以襲為敬。禮盛者,以襲為敬,執(zhí)玉龜之屬也;禮不盛者,以裼為敬,受享是也?!?孔穎達(dá) 疏:“行禮之時(shí),禮不盛者,則露見(jiàn)裼衣;禮盛之時(shí),則重襲上服。是行禮初盛則襲衣,禮不盛則裼衣,是裼襲不相因也……其行禮之時(shí),或初襲而后裼,或初裼而后襲。所以然者,欲使人民無(wú)相褻瀆使禮相變革也。” 唐 白居易 《沿革禮樂(lè)策》:“以玉帛俎豆為數(shù),以周旋裼襲為容。” 明 歸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至於冠、婚、喪祭、燕射、士相見(jiàn)之禮,可得而議也,所以周旋裼襲,升降俯仰者,圣人能議之而不能為之也。”
(2).指穿著禮服。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他看了,連忙道‘請(qǐng)’。 安公子 早已裼襲而來(lái)。”
《漢語(yǔ)大詞典》:袒裘
謂在君之側(cè)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種違禮的不敬之舉。左傳·哀公十七年:“大子請(qǐng)使 良夫 。 良夫 乘衷甸兩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釋劍而食。大子使?fàn)恳酝?,?shù)之以三罪而殺之。” 杜預(yù) 注:“食而熱,故偏袒,亦不敬。” 孔穎達(dá) 疏:“在君之所,於法唯有露裼衣耳,無(wú)露裘之時(shí)。今 良夫 為食熱之故,偏袒其裘,則并裘亦袒,是不敬也……三罪:紫衣、袒裘、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