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扢搭
(1).形容聲響。借喻行動快速,猶突然。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急攘攘因何,扢搭地把雙眉鎖納合?!?王季思 校注:“扢搭,形容動作快速之詞。”
(2).扢,通“ 疙 ”。本指生物表皮突起的小硬塊。引申為結或塊形之物。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效顰》:“ 西施 妹因害心疼,鼻子上皺起來,有些扢達,覺道一發(fā)嬌媚?!?span id="uyj9nmk" class="book">《西游記》第九九回:“但看第三個,肩上橫擔扢撻藤。”紅樓夢第三一回:“﹝ 史湘云 ﹞説著,拿出絹子來,挽著一個扢搭?!?br />(3).扢,通“ 疙 ”。比喻心中不易解開的問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知縣心里方才放了一個大扢搭。”
《漢語大詞典》:竹膚(竹膚)
竹的表皮。 明 毛晉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廣要·菉竹猗猗》:“竹胎曰筍,竹膚曰笢?!?/div>
分類:表皮
《國語辭典》:溫覺(溫覺)  拼音:wēn jué
皮膚接受到比表皮高或低的溫度刺激時,引起神經沖動,傳到大腦而產生的冷熱感覺。
《漢語大詞典》:挑治
(1).挑挖治病。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四:“ 高辛氏 ,有老婦人居於王宮,得耳疾歷時。醫(yī)為挑治。出頂蟲,大如繭?!?br />(2).指針灸方法之一。即用針將穴位或體表反應點的表皮刺破以治病。
《國語辭典》:腺細胞(腺細胞)  拼音:xiàn xì bāo
皮膜組織的細胞之一,能制造或分泌液體或氣體。
《國語辭典》:席篾  拼音:xí miè
將竹子、高粱稈等的表皮劈開而得的細長薄片。多用來編織席子、簍子等。
《國語辭典》:植皮手術(植皮手術)  拼音:zhí pí shǒu shù
一種外科整形手術。將健康的皮膚移植在因火傷或化學傷害而失去表皮覆蓋的組織上,使傷口恢復皮膚的原貌。
《國語辭典》:波恩病  拼音:bō ēn bìng
病名。一種皮膚病。病癥包括棘細胞肥厚化、表皮角質化,屬于表皮之原位癌,偶轉變成鱗狀細胞癌,可以放射線或開刀治療。
《國語辭典》:火蠍子  拼音:huǒ xiē zi
1.一種表皮泛紅的小蠍子。
2.比喻狠毒、厲害的人。如:「他心腸狠毒,手段殘忍,向有『火蠍子』之稱?!?/div>
《國語辭典》:皮層(皮層)  拼音:pí céng
1.位在莖或根的表皮底下,為保護莖干和貯藏之用。
2.大腦兩半球及小腦表層的灰質層。也作「皮質」。
《國語辭典》:保衛(wèi)細胞(保衛(wèi)細胞)  拼音:bǎo wèi xì bāo
植物葉片表皮上,包圍成氣孔,兩枚為一對的弦月狀特殊表皮細胞,含有葉綠體,能司氣孔的開閉。
《國語辭典》:棉纖維(棉纖維)  拼音:mián xiān wéi
生長于棉植物種籽上的纖維。由棉種子表皮細胞延伸而成,呈細長而扁的管狀,組成分子幾乎為純纖維素、少量果膠、蛋白質、蠟質與脂肪,顏色為白色或參雜有棕色、綠色。根據長度及寬度可分為粗絨棉、細絨棉、長絨棉三類,為最重要的紡織原料,可制多種衣著與工業(yè)用紡織品。
《國語辭典》:胼胚種(胼胚種)  拼音:pián pēi zhǒng
表皮因受到連續(xù)刺激,而產生局部角質肥厚的情形。最常發(fā)生在手掌和腳底,大多能自然消失,也可用電燒、手術切除等治療。
《國語辭典》:角質層(角質層)  拼音:jiǎo zhí céng
動植物表皮細胞外壁表面,由角質所形成的一層硬膜。具有防止組織內水分散失,保護內部的作用。
《國語辭典》:外果皮  拼音:wài guǒ pí
為果皮最外層的部分,由子房壁表皮或連帶表皮下的一層或數層細胞發(fā)育而成,具保護果實之作用。且依果實種類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