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42,分13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授衣時節(jié)
六衣
六銖衣
魯衣冠
青山箬笠綠蓑衣
綠衣黃里
茅焦脫衣諫
夢玄衣巾
閔損衣單
冠服衣猿狙(又作:衣冠沐猴)
霓裳羽衣曲
牛衣臥(又作:牛衣病臥 ...)
牛山何必獨沾衣(又作:牛山沾衣)
擊衣(又作:豫讓擊衣 斬空衣)
齊侯紫衣
典故
授衣時節(jié)
 
星流大火
 
流空大火將西


《毛詩正義》卷八之一〈國風·豳·七月〉~280~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漢·毛亨傳:「火,大火也;流,下也?!?jié)h·鄭玄箋:「大火者,寒暑之候也?;鹦侵卸钔耍蕦⒀院戎鹚??!固?#183;孔穎達疏:「《堯典》云: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注云:司馬之職,治南岳之事,得則夏氣和。夏至之氣,昏,火星中,所以五月得火星中者?!?/span>
典故

《周禮注疏》卷八〈天官冢宰·內(nèi)司服〉~25~
內(nèi)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素沙。

例句

平生六衣在,曾著祀高禖。 薛能 恭禧皇太后挽歌詞三首

典故 

《長阿含經(jīng)》卷二十《世紀經(jīng)仞利天品》
仞利天衣重六銖,炎摩天衣重三銖,兜率天衣重二銖半,化樂天衣重一銖,他化自在天衣重半銖。

例句

嚴吹如何下太清,玉肌無疹六銖輕。 鄭仁表 贈妓仙哥

八韻賦吟梁苑雪,六銖衣惹杏園風。 韋莊 送福州王先輩南歸

典故
魯衣冠

相關人物
孔子


《禮記·儒行》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xiāng)。丘不知儒服?!?/span>

例句

工為楚辭賦,更著魯衣冠。 權德輿 送山人歸舊隱

典故
細雨斜風
 
綠蓑青箬
 
西塞山前白鷺飛
 
斜風細雨也須歸
 
漁人西塞曲
 
青山箬笠綠蓑衣


《全唐詩》卷三百八〈漁父歌五首〉
〈漁父歌五首〉其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span>

《毛詩正義》卷二之一〈國風·邶·綠衣〉~75~
〈綠衣〉,衛(wèi)莊姜傷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詩也。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巳。
典故
茅焦脫衣諫

相關人物
茅焦


《說苑》卷九〈正諫〉~280~
秦始皇帝太后不謹,幸郎嫪毐,封以為長信侯,為生兩子,毐專國事,浸益驕奢,與侍中左右貴臣俱博飲,酒醉爭言而斗,:「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窶人子何敢乃與我亢!」所與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毐懼誅,因作亂,戰(zhàn)咸陽宮。毐敗,始皇乃取毐四肢車裂之,取其兩弟囊撲殺之,取皇太后遷之于萯陽宮,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諫者,戮而殺之!」從蒺藜其脊肉,干四肢而積之闕下,諫而死者二十七人矣。齊客茅焦乃往上謁曰:「齊客茅焦愿上諫皇帝?!够实凼故拐叱鰡柨停脽o以太后事諫也,茅焦曰然,使者還白曰:「果以太后事諫?!够实墼蛔咄嬷?,若不見闕下積死人邪?使者問茅焦,茅焦曰:「臣聞之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臣所以來者,欲滿其數(shù)耳,臣非畏死人也?!棺呷氚字┙挂刈?,同食者盡負其衣物行亡,使者入白之,皇帝大怒曰:「是子故來犯吾禁,趣炊鑊湯煮之,是安得積闕下乎!」趣召之入,皇帝按劍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不肯疾行,足趣相過耳,使者趣之,茅焦曰:「臣至前則死矣,君獨不能忍吾須臾乎?」使者極哀之,茅焦至前再拜謁起,稱曰:「臣聞之,夫有生者不諱死,有國者不諱亡;諱死者不可以得生,諱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聞也,不審陛下欲聞之不?」皇帝曰:「何謂也?」茅焦對曰:「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皇帝曰:「何等也?愿聞之?!姑┙箤υ唬骸副菹萝嚵鸭俑福屑?之心;囊撲兩弟,有不慈之名;遷母萯陽宮,有不孝之行;從蒺藜于諫士,有桀紂之治。今天下聞之,盡瓦解無向秦者,臣竊恐秦亡為陛下危之,所言已畢,乞行就質(zhì)?!鼓私庖路|(zhì)。皇帝下殿,左手接之,右手麾左右曰:「赦之,先生就衣,今愿受事?!鼓肆⒔篂橹俑福糁锨?;皇帝立駕,千乘萬騎,空左方自行迎太后萯陽宮,歸于咸陽;太后大喜,乃大置酒待茅焦,及飲,太后曰:「抗枉令直,使敗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復得相會者,盡茅君之力也?!?/span>

例句

茅焦脫衣諫,先生無一言。 元稹 四皓廟

典故
夢玄衣巾


《史記》卷一二八《龜策列傳》
漢·褚少孫補: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龜使于河,至于泉陽,漁者豫且舉網(wǎng)得而囚之。置之籠中。夜半,龜來見夢于宋元王曰:「我為江使于河,而幕網(wǎng)當吾路。泉陽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語。王有德義,故來告訴?!乖跆枞欢颉D苏俨┦啃l(wèi)平而問之曰:「今寡人夢見一丈夫,延頸而長頭,衣玄繡之衣而乘輜車,來見夢于寡人曰:『我為江使于河,而幕網(wǎng)當吾路。泉陽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語。王有德義,故來告訴。』是何物也?」衛(wèi)平乃援式而起,仰天而視月之光,觀斗所指,定日處鄉(xiāng)。規(guī)矩為輔,副以權衡。四維已定,八卦相望。視其吉兇,介蟲先見。乃對元王曰:「今昔壬子,宿在牽牛。河水大會,鬼神相謀。漢正南北,江河固期,南風新至,江使先來。白云壅漢,萬物盡留。斗柄指日,使者當囚。玄服而乘輜車,其名為龜。王急使人問而求之?!雇踉唬骸干啤!?/span>
《古今注》卷中《魚蟲》
龜,名玄衣督郵。

例句

東野夜得夢,有夫玄衣巾。闖然入其戶,三稱天之言。 韓愈 孟東野失子

典故
閔損衣單

相關人物
閔子騫


《太平御覽》卷四一三
閔損字子騫。魯人,孔子弟子也。以德行稱。早失母,后母遇之甚酷,損事之彌謹。損衣皆藁枲為絮,其子則綿纊重厚。父使損御,冬寒失轡,后母子御則不然。父怒,詰之,損默然而已,后視二子衣,乃知其故,將欲遣妻。諫曰:「大人有一寒子,猶尚垂心。若遣母,有二寒子也?!垢父衅溲裕酥?。
《藝文類聚》卷二十
閔子騫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子騫為其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后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謂其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蛊涓改?,故曰:「孝哉閔子騫,一言其母還,再言三子溫?!?/span>

例句

王褒柏慘,閔損衣單。 李瀚 蒙求

典故   
咸陽三月火
 
楚沐猴
 
咸陽一火
 
冠服衣猿狙
 
沐猴冠帶
 
沐猴自笑
 
冠沐猿
  
沐猴不冠
 
項籍屠國
 
相關人物
項羽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鬼椡跻娗貙m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鬼椡趼勚?,烹說者。
《漢書》卷四十五《伍被傳》
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簡釋

楚沐猴:喻徒有其表之人。宋蘇軾《代書答梁先》:“強名太守古徐州,忘歸不如楚沐猴?!?/p>

沐猴冠:喻徒有其表。目光短淺之人。宋蘇拭《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賢?!?/p>


例句

不獨凄涼眼前事,咸陽一火便成原。 吳融 廢宅

國為項籍屠,君同華元戮。 張九齡 和黃門盧監(jiān)望秦始皇陵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騎土牛滯東魯。 李白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沐猴本不冠,未是謀生錯。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

典故
霓裳曲
  
群仙按霓裳

相關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龍城錄·明皇夢游廣寒宮》
開元六年,上皇與申天師道士鴻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師作術,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過一大門在玉光中飛浮,宮殿往來無定,寒氣逼人,露濡衣袖皆濕,頃見一大宮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其守門兵衛(wèi)甚嚴,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時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天師引上皇起躍,身如在煙霧中,下視王城崔峨,但聞清香靄郁,下若萬里琉璃之田,其間見有仙人道人乘云駕鶴往來若游戲。少焉步向前,覺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極寒不可進,下見有素娥十馀人旮皓衣乘白鸞,往來笑舞于廣陵大桂樹之下,又聽樂音嘈雜亦甚清麗。上皇素解音律熟覽而意已傳。頃天師亟欲歸,三人下若旋風,忽悟若醉中夢回爾。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師但笑謝不允,上皇因想素娥風中飛舞袖被編律成音,制霓裳羽衣舞曲,自古洎今清麗無復加于是矣。
《楊太真外傳》
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溫泉宮,使高力士取楊氏女于壽邸,度為女道士,號太真,住內(nèi)太真宮。天寶四載七月,冊左衛(wèi)中郎將韋昭訓女配壽邸。是月,于鳳凰園冊太真宮女道士楊氏為貴妃,半后服用。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曲》。
《碧雞漫志》卷三〈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說者多異。予斷之曰:西涼創(chuàng)作,明皇潤色,又為易美名。其他飾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督蜿栭T詩》注:「葉法善引明皇入月宮,聞樂歸,笛寫其半,會西涼都督楊敬述進《婆羅門》,聲調(diào)?合,遂以月中所聞為散序,敬述所進為其腔,制《霓裳羽衣》。」月官事荒誕,惟西涼進《婆羅門曲》,明皇潤色,又為易美名,最明白無疑?!懂惾虽洝吩疲骸搁_元六年,上皇與申天師中秋夜同游月中,見一大官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兵衛(wèi)守門,不得入。天師引上皇躍超煙霧中,下視玉城,仙人、道士乘云駕鶴往來其間,素娥十馀人,舞笑于廣庭大桂樹下,樂音嘈雜清麗。上皇歸,編律成音,制《霓裳羽衣曲》?!埂兑菔贰吩疲骸噶_公遠中秋侍明皇宮中玩月,以拄杖向空擲之,化為銀橋,與帝升橋,寒氣侵人,遂至月宮。女仙數(shù)百,素練霓衣,舞于廣庭。上問曲名,曰:《霓裳羽衣》。上記其音,歸作《霓裳羽衣曲》?!埂堵垢锸骂悺吩疲骸赴嗽峦?,葉法善與明皇游月官,聆月中天樂,問曲名,曰:《紫云回》。默記其聲,歸傳之,名曰《霓裳羽衣》。」此三家者,皆志明皇游月宮,其一申天師同游,初不得曲名。其一羅公遠同游,得今曲名。其一葉法善同游,得《紫云回》曲名,歸易之。雖大同小異,要皆荒誕無可稽據(jù)。
《玉溪生詩集箋注》卷二
空記大羅天上事,眾仙同日詠〈霓裳〉。清·馮浩箋注:「鄭嵎《津陽門詩注》:『葉法善引上入月宮,上若凄冷,不能久留,歸于天半,尚聞仙樂;及歸,且記憶其半,遂于笛中寫之。會西梁都督楊敬述進《婆羅門曲》,聲調(diào)相符,遂以月中所聞為之散序,用敬述所進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曲〉?!褂肿⒁短埔菔贰罚骸噶_公遠嘗與明皇游月宮,見仙女數(shù)百,皆素練霓衣,舞于廣庭間,其曲曰〈霓裳羽衣〉,帝默記其音調(diào)而還。明日,召樂工作是曲?!?/span>
典故
牛衣臥
 
牛衾淚
  
牛衣涕零
 
泣牛衣
 
臥牛衣
   
擁牛衣
 
眠牛衣
 
京兆牛衣
 
王章被
 
仲卿泣
 
病臥牛衣
 
對泣痕
 
慣牛衣
 
話牛衣
 
困臥牛衣
 
牛衣寒賤
 
王章疾
 
學牛衣
 
淚沾牛衾
 
王章含愁
 
臥病牛衣
 
臥病王章

相關人物
王章


《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王章〉~3238~
王章字仲卿,泰山鉅平人也。少以文學為官,稍遷至諫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為左曹中郎將,與御史中丞陳咸相善,共毀中書令石顯,為顯所陷,咸減死?,章免官。成帝立,徵章為諫大夫,遷司隸校尉,大臣貴戚敬憚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稱職,章以選為京兆尹。時帝舅大將軍王鳳輔政,章雖為鳳所舉,非鳳專權,不親附鳳。會日有蝕之,章奏封事,召見,言鳳不可任用,宜更選忠賢。上初納受章言,后不忍退鳳。章由是見疑,遂為鳳所陷,罪至大逆。語在元后傳。……初,章為諸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師尊貴在朝廷人誰踰仲卿者?今疾病困?,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

簡釋

臥牛衣:詠貧士生活凄涼。唐皮日休《魯望讀襄陽耆舊傳見贈次韻》:“甘窮臥牛衣,受辱對狗竇?!?/p>


例句

牛衣獨自眠,誰哀仲卿泣。 劉禹錫 謫居悼往二首

無燈假貧女,有淚沾牛衾。 李群玉 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沈正字昆弟三人聯(lián)登高第

金張世祿原憲貧,牛衣寒賤貂蟬貴。 白居易 澗底松

甘窮臥牛衣,受辱對狗竇。 皮日休 魯望讀襄陽耆舊傳見贈五百言過褒庸材靡有稱是然襄陽曩事歷歷在目

我寢牛衣敝,君居豸角危。 羅隱 寄袁皓侍郎

典故 
牛山何必獨沾衣
 
牛山凝咽
 
牛山沾灑
 
牛山沾衣
 
神州淚不向牛山滴


《晏子春秋》卷一〈內(nèi)篇諫上·景公登牛山悲去國而死晏子諫〉~63~
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據(jù)皆從而泣。晏子獨笑于旁,公刷涕而顧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與據(jù)皆從寡人而涕泣,子之獨笑,何也?」晏子對曰:「使賢者常守之,則太公、桓公將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則莊公、靈公將常守之矣。數(shù)君者將守之,則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處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獨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見一,諂諛之臣見二,此臣之所以獨竊笑也?!?/span>
《韓詩外傳》卷十~49~
齊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齊,曰:「美哉國乎!郁郁泰山。使古無死者,則寡人將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國子高子曰:「然臣賴君之賜,疏食惡肉可得而食也,駑馬柴車可得而乘也,且猶不欲死,況君乎!」俯泣。晏子曰:「樂哉!今日嬰之游也。見怯君一,而諛臣二,使古而無死者,則太公至今猶存,吾君方今將被蓑苙而立乎畎畝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慚,而舉觴自罰,因罰二臣。

例句

景公一何愚,牛山淚相續(xù)。 李白 古風

無作牛山悲,惻愴淚沾臆。 李白 君子有所思行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淚沾衣 杜牧 九日齊安登高

典故    
形容變盡
  
豫讓擊衣
 
豫讓聲消
 
炭欲吞
 
斬空衣

相關人物
豫讓
 
趙襄子


《戰(zhàn)國策》卷十八《趙策一》
晉畢陽之孫豫讓,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說,去而就知伯,知伯寵之。及三晉分知氏,趙襄子最怨知伯,而將其頭以為飲器。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鼓俗冃彰?,為刑人,入宮涂廁,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zhí)問涂者,則豫讓也。刃其捍,曰:「欲為知伯報讎!」左右欲殺之。趙襄子曰:「彼義士也,吾謹避之耳。且知伯已死,無后,而其臣至為報讎,此天下之賢人也?!棺溽屩Tプ層制嵘頌閰?,滅須去眉,自刑以變其容,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識,曰:「狀貌不似吾夫,其音何類吾夫之甚也。」又吞炭為啞,變其音。其友謂之曰:「子之道甚難而無功,謂子有志則然矣,謂子智則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乖プ屇诵Χ鴳唬骸甘菫橄戎獔蠛笾?,為故君賊新君,大亂君臣之義者無此矣。凡吾所謂為此者,以明君臣之義,非從易也。且夫委質(zhì)而事人,而求弒之,是懷二心以事君也。吾所為難,亦將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懷二心者?!?居頃之,襄子當出,豫讓伏所當過橋下。襄子至橋而馬驚。襄子曰:「此必豫讓也?!故谷藛栔プ?。……襄子乃喟然嘆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為計,寡人不舍子?!故贡h(huán)之。豫讓曰:「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義,忠臣不愛死以成名。君前已寬舍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故伏誅,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雖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義之,乃使使者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呼天擊之曰:「而可以報知伯矣?!顾旆鼊Χ?。死之日,趙國之士聞之,皆為涕泣。

例句

中夜自將形影語,古來吞炭是何人。 周匡物 及第后謝座主

豫讓斬空衣,有心竟無成。 李白 東海有勇婦

漆身恩未報,貂裘弊豈嫌。 雍裕之 四色

典故
齊侯紫衣

相關人物
齊桓公(名小白)


《韓非子》卷十一《外儲說左上》
「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挥谑亲笥疫m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还唬骸褐Z。』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nèi)莫衣紫也。」

例句

齊侯好紫衣,魏帝婦人飾。 李華 雜詩六首

《漢語大詞典》:六衣
指王后的六種禮服。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俎徹三獻,筵卷六衣?!?/div>
《漢語大詞典》:六銖(六銖)
(1).四分之一兩。銖,古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南史·張暢傳:“此諸鹽各有所宜:白鹽是 魏 主所食;黑者療腹脹氣懣,細刮取六銖,以酒服之?!?br />(2).古錢幣名。詳“ 六銖錢 ”。
(3).指六銖衣。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岑文本》:“﹝ 岑文本 ﹞又問曰:‘比聞六銖者天人衣,何五銖之異?’﹝ 上清童子 ﹞對曰:‘尤細者則五銖也?!?宋 葉適 《和李參政》:“傳觀弓力異常鈞,衣我六銖羞問?!?金 元好問 《隱秀君山水為范庭玉賦》詩:“萬壑風煙入座寒,六銖仙帔想驂鸞?!?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廿四橋邊載野航,六銖縹緲浣紅妝?!?/div>
《漢語大詞典》:六銖錢(六銖錢)
南朝 陳宣帝 所鑄貨幣名。陳書·宣帝紀:“﹝ 太建 十一年﹞秋七月辛卯,初用大貨六銖錢?!?/div>
分類:貨幣
《漢語大詞典》:六銖衣(六銖衣)
(1).佛經(jīng)稱 忉利天 衣重六銖,謂其輕而薄。見《長阿含經(jīng)·世紀經(jīng)·忉利天品》。后稱佛、仙之衣為“六銖衣”。 唐 宋之問 《奉和幸大薦福寺》詩:“欲知皇刼遠,初拂六銖衣。” 唐 顧況 《歸陽蕭寺》詩:“身披六銖衣,億刧為大仙?!?前蜀 韋莊 《送福州王先輩南歸》詩:“八韻賦吟 梁苑 雪,六銖衣惹 杏園 風。名標玉籍仙壇上,家寄 閩山 畫障中?!?br />(2).常借指婦女所著輕薄的紗衣。 宋 周邦彥 《鵲橋仙》詞:“晚涼拜月,六銖衣動,應被 姮娥 認得。” 清 俞兆晟 《吳宮曲》:“自裁白紵六銖衣,回雪流風侍君側(cè)。”
《國語辭典》:綠衣黃里(綠衣黃里)  拼音:lǜ yī huáng lǐ
語出《詩經(jīng)。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里?!构湃艘詾辄S色是正色,綠色是不正不純的雜色,將雜色置于外,正色置于里,用來比喻正邪不分、貴賤尊卑顛倒失序?!豆卤驹麟s劇。漁樵閑話。第二折》:「與前妻為寇讎,寵丫環(huán)如蜜甘,將親兒熱女途人看,綠衣黃里顛倒用?!?/div>
《國語辭典》:沐猴  拼音:mù hóu
獼猴的別名。參見「獼猴」條。
分類:沐猴獼猴
《漢語大詞典》:沐猴冠
同“ 沐猴而冠 ”。 宋 劉過 《水調(diào)歌頭》詞:“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世事沐猴冠?!?/div>
《國語辭典》: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即獼猴。猴子學人戴上帽子,雖外表裝扮得像人,卻少了人的本質(zhì)。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脫粗鄙本性。也用以譏諷人虛有其表,沒有才能而竊據(jù)名位。《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埂稘h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挂沧鳌改竞锒凇?、「沐猴衣冠」、「沐猴冠冕」。
《漢語大詞典》:猴冠
語本史記·項羽本紀:“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以比喻不相稱的官職。 宋 劉克莊 《解連環(huán)·甲子生日》詞之二:“已發(fā)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div>
《國語辭典》:衣冠沐猴  拼音:yī guān mù hóu
穿著衣服戴著帽子的獼猴。比喻人虛有儀表而不脫粗鄙本性。元。汪元亨〈朝天子。新詩吟興濃〉曲:「厭襟裾馬牛,笑衣冠沐猴?!?/div>
《國語辭典》:霓裳羽衣曲  拼音:ní cháng yǔ yī qǔ
樂曲名。唐代的宮廷樂舞曲。原為西域樂舞,初名〈婆羅門曲〉。玄宗開元中,西涼節(jié)度使楊敬述獻上,又經(jīng)玄宗改編增飾并配上歌詞和舞蹈,于天寶十三年改用此名。其樂舞皆描寫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的形象。安史之亂后,此曲散佚,后南唐李后主得殘譜,補綴成曲。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也稱為〈霓裳〉、〈霓裳曲〉、〈霓裳羽衣〉。
《漢語大詞典》:牛衣病臥
形容貧病交迫。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再和林卿韻》詞:“便羊裘歸去,難留 嚴子 ;牛衣病臥,肯泣 王章 ?”參見“ 牛衣對泣 ”。
《國語辭典》:牛衣對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禦寒遮雨的覆蓋物。漢王章家貧,沒有被子蓋,生大病時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對妻涕泣訣別。典出《漢書。卷七六。王章傳》。后比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一四出:「我曾把譏評句,聊申勸勉情,也只為牛衣對泣憐同病。」
《漢語大詞典》:牛衣泣
見“ 牛衣對泣 ”。
《國語辭典》:牛衣對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禦寒遮雨的覆蓋物。漢王章家貧,沒有被子蓋,生大病時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對妻涕泣訣別。典出《漢書。卷七六。王章傳》。后比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一四出:「我曾把譏評句,聊申勸勉情,也只為牛衣對泣憐同病。」
《漢語大詞典》:牛衣淚(牛衣淚)
見“ 牛衣對泣 ”。
《國語辭典》:牛衣對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禦寒遮雨的覆蓋物。漢王章家貧,沒有被子蓋,生大病時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對妻涕泣訣別。典出《漢書。卷七六。王章傳》。后比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一四出:「我曾把譏評句,聊申勸勉情,也只為牛衣對泣憐同病?!?/div>
《漢語大詞典》:牛山淚(牛山淚)
見“ 牛山嘆 ”。
《國語辭典》:牛山嘆(牛山歎)  拼音:niú shān tàn
齊景公登牛山,北臨國城,而感嘆年華不能長久,人終有一死的故事。典出《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上》。比喻不知滿足,自尋煩惱。晉。陸機齊謳行〉:「鄙哉牛山嘆,未及至人情?!?/div>
《國語辭典》:吞炭  拼音:tūn tàn
比喻不惜犧牲性命以報效主恩。參見「漆身吞炭」條。唐。周匡物 及第后謝座主詩:「中夜自將形影語,古來吞炭是何人?!?/div>
《國語辭典》:吞炭漆身  拼音:tūn tàn qī shēn
比喻不惜犧牲性命以報答主恩。參見「漆身吞炭」條?!度龂?。卷二八。魏書。毋丘儉傳》南朝宋。裴松之。注:「斯義茍立,雖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div>
分類:豫讓
《漢語大詞典》:擊衣(擊衣)
春秋 末 晉 人 豫讓 事 智伯 , 智伯 甚尊寵之。及 智伯 為 趙襄子 等所滅, 豫讓 立志必為報仇而死,以報 智伯 。乃變名姓為刑人,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兩次行刺 趙襄子 ,未成而自殺。自殺前,要求 趙襄子 給衣服而擊之,以示報仇之意?!?襄子 大義之,乃使使持衣與 豫讓 。 豫讓 拔劍三躍而擊之,曰:‘吾可以下報 智伯 矣!’”事見史記·刺客列傳。后因以“擊衣”為報仇的典實。 清 吳兆騫 《贈孔叟》詩:“擊衣不得心自哀,置鉛無成目空矐?!?/div>
分類:豫讓尊寵
《漢語大詞典》:漆身
(1).以漆涂身。 戰(zhàn)國 晉 豫讓 為 智伯 復仇事。戰(zhàn)國策·趙策一:“ 豫讓 又漆身為厲,滅鬚去眉,自刑以變其容?!?span id="hbv4sdw" class="book">《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為厲披髮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司馬貞 索隱:“﹝厲﹞音賴,癩病也。言漆涂身,生瘡如病癩。” 明 陸垹 《簣齋雜著》:“知同漆身,義比采薇?!?清 劉震 《易水歌》:“報仇更比漆身苦,兩人后先得死所?!?br />(2).以漆涂尸。為保存尸體的方法之一。太平廣記卷九六引《紀聞錄》:“﹝ 僧伽大師 ﹞至 景龍 四年三月二日,於 長安 薦福寺 端坐而終。 中宗 即令於 薦福寺 起塔,漆身供養(yǎng)。俄而大風歘起,臭氣徧滿於 長安 ?!?/div>
《國語辭典》:漆身吞炭  拼音:qī shēn tūn tàn
戰(zhàn)國時豫讓為了刺殺趙襄子替主報仇,漆身以改變?nèi)菝玻烫繉⑸ぷ优獑?,使人不能辨認。典出《戰(zhàn)國策。趙策一》。后比喻不惜性命以報答主恩。明。朱鼎《玉鏡臺記》第一二出:「我自愿漆身吞炭,嘗膽臥薪,同心協(xié)力期雪恥,須歃血為誓,歃血為誓?!挂沧鳌竿烫科嵘怼埂?/div>
《漢語大詞典》:豫讓橋(豫讓橋)
即 汾橋 。 豫讓 為 智伯 報仇,欲刺 趙襄子 于 汾橋 畔,故亦稱 汾橋 為 豫讓橋 。 汾橋 ,在 并州 晉陽縣 (今 太原 )東一里。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詩之五:“既窺 豫讓橋 ,復瞰 軹深井 ?!?柳亞子 《吊劉烈士炳生》詩:“ 田橫島 上人如夢, 豫讓橋 邊淚如泉?!眳⒁姟?豫讓 ”。
分類:豫讓報仇
《國語辭典》:豫讓(豫讓)  拼音:yù ràng
人名。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晉人。初事范中行氏,不為重用,又事知伯,知伯以國士待之。后知伯為趙襄子所滅,讓漆身為癩,吞炭為啞,使人不復識其形狀,欲刺趙襄子,為知伯復仇,事不成而死。
分類:豫讓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