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三階行者
【佛學大辭典】
(術語)奉三階佛法者之稱。
止觀行者
【佛學大辭典】
(雜名)修天臺止觀法之行者也。止觀之行法有四種,稱為四種三昧。
行者
【佛學大辭典】
(職位)禪語。方丈之侍者。釋氏要覽上曰:「善見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缽,欲依寺中住者,名畔頭波羅沙(未見譯語)。今詳,若此方行者也?!苟U林象器箋八曰:「有發(fā)而依止僧寺,稱為行者?!埂居帧浚ㄐg語)A^carin,修行佛道者。釋氏要覽上曰:「經中多呼修行人為行者。」觀無量壽經曰:「讀誦大乘,勸進行者?!?br />【佛學常見辭匯】
1。修行佛法的人。2。居住佛寺但留著頭發(fā)修行的人。
【俗語佛源】
梵語(yogin)的意譯。乃指觀行者,或泛指一般佛法之修行者。又稱行人,修行人。也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雜役尚未剃發(fā)的出家者。如《善見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缽,欲依寺中住者,名畔頭波羅沙。』今詳,若此方行者也?!埂队^無量壽經》:「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后欲指出行的人。如清·閻爾梅《漁父辭》:「峒山居者笑行者,我自乘船君乘馬?!梗ㄎ馁t)
念佛行者
【佛學大辭典】
(術語)修行念佛之人。唱六字名號之人。
行者不可食供物
【佛學大辭典】
(雜語)陀羅尼經三(般若心經軌)曰:「其壇所用飲食餅果,日別替換,更作新者。供養(yǎng)殘食,咒師及病人,皆不得吃。吃者咒力無驗。(中略)其所馀殘食,將與貧窮者,最為第一?!固K婆呼童子經中曰:「勿吃供養(yǎng)及祭祀鬼神之食,或吃所棄著地食?!拱复朔且桓胖f。據(jù)軌亦有許者,惟阿阇梨多不許。
供過行者
【佛學大辭典】
(職位)供頭行者之別稱。見象器箋八。
供頭行者
【佛學大辭典】
(職位)粥飲時,行飯羹茶果等之行者也。或單稱供頭。見象器箋八。
客頭行者
【佛學大辭典】
(職位)在禪院屬于知客寮而受其使令之侍者也。見象器箋八。
庫司行者
【佛學大辭典】
(職位)即庫子。(參見:庫子)。
能行者
【佛學大辭典】
(人名)六祖大師名慧能,初在五祖之下為行者。因而稱為能行者。
凈行者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曰梵志。修婆羅門行者之通稱也。(參見:梵志)
梵志
【佛學大辭典】
(術語)Brahmaca%rin,婆羅門四時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倫記十九曰:「梵者西國音,此翻為寂靜,謂涅槃也。志是此方語,志求于梵,故云梵志也。」婆沙論三十四曰:「婆羅門至彼王所,王言:梵志從何所來?」增一阿含經四十一曰:「沙門名息心,諸惡永已盡。梵志名清凈,除去諸亂想?!寡菝茆n二曰:「梵志者,梵凈也。謂以凈行為志者名為梵志?!咕闵峁庥浭唬骸钙帕_門,此云梵志?!埂居帧繉δ崆又^在家之婆羅門云梵志。法華文句記九曰:「在家事梵,名為梵志。出家外道,通名尼乾。」又一切外道之出家者名梵志。智度論五十六曰:「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br />【佛學常見辭匯】
1。志求生于梵天的人。2。在家的婆羅門。3。指一切外道出家人。
凈行者吉祥印
【佛學大辭典】
(印相)大梵天王印之名也。(參見:大梵天)
大梵天
【佛學大辭典】
(天名)Maha%brahman,梵者清凈之義,為離淫欲之色界諸天通名,今謂其中初禪天之王為大梵天。初禪天為色界四禪之最初者,故特附以梵天之名,其中分大梵天,梵輔天,梵眾天三者。大梵為君。梵輔為臣,梵眾為民。大梵天所得之禪定,稱為中間禪。位于初禪與二禪中間之禪定也?;墼芬袅x上曰:「梵謂梵摩,具謂跋濫摩,此謂清凈?!怪嵌日撌唬骸歌竺x欲清凈?!怪嵌日撊逶唬骸歌笳呱?,都名也?!拐碚撊辉唬骸笍V善所生故名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獲得中間定故,最初生故,最初沒故,威德等勝故,名為大?!贡嗣麨槭瑮墸g言火或頂髻,彼頂上結髻如火,以表入于火光定,故名。彼在初禪天,最先生。故自念我無父母,自然而生,我為娑婆世界之主。法華經序品曰:「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棄大王?!勾蟀闳艚浳灏倨呤唬骸缚叭淌澜缰?,持髻梵王?!怪嵌日撘辉唬骸溉Т笄澜?,主持梵天王名式棄?!狗ㄈA文句二曰:「尸棄者此翻為頂髻,又外國呼火為樹提尸棄。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從德立名?!贡松钚耪ǎ糠鸪鍪?,必先來請轉法輪。又常在佛之右邊,手持白拂,以對于帝釋。

【佛學常見辭匯】
梵是清凈的意思,為離淫欲之色界諸天的通名,今叫其中之初禪天主為大梵天。
普賢行者
【佛學大辭典】
(雜名)修普賢三昧之人也。
盧行者
【佛學大辭典】
(人名)六祖慧能,姓盧氏,初在五祖弘忍下修道。稱為盧行者或盧居士。行者者,有發(fā)之修行者也。傳燈錄三五祖章曰:「問衣法誰得耶?師曰能者得。于是眾議盧行者名能,尋訪既失?!?/div>
一分奉同梵行者
【三藏法數(shù)】
同梵行者,謂同修凈行之人也。凡乞食時,必有同修之人看守房舍,或有老病不便行履者,得食歸時,則以一分奉之,令其飽滿,亦得安心修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