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血液凝固  拼音:xiě yè níng gù
全血或血漿內(nèi)一系列凝血因子活化,形成血塊的過程。常在出血時發(fā)生,以預防血液過度流失。造成血液凝固的原因,為血小板在血液流出血管時破裂,放出一種和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而促成一連串和血液凝固有關凝血因子活化的化學反應。
《國語辭典》:血清  拼音:xiě qīng
血液分層后,去除下層凝固的血球及凝血因子后得到之上層澄清液體。帶抗體的血清可用于疾病的防治、診斷,如:「破傷風血清」、「用于治療毒蛇咬傷之毒蛇血清」。
《國語辭典》:凝血因子  拼音:níng xiě yīn zǐ
凝血因子是指參與血液凝固過程的各種蛋白質。在出血時,凝血因子被激活,與血小板粘連在一起填塞血管上的缺口,促成血液凝固而產(chǎn)生止血效果。
《國語辭典》:抗凝血劑(抗凝血劑)  拼音:kàng níng xiě jì
能抑制或延遲血液凝固的藥物。如肝素、香豆素。
《漢語大詞典》:肝素
(1).人或高等動物體內(nèi)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質。肝臟內(nèi)含量最多,肺、腎、腸等也有。
(2).抗血凝藥。白色或灰棕色粉末,易溶于水。從動物的肝、肺中提取制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