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波羅尼蜜
【佛學大辭典】
(界名)Paranirmita-vas/avartin,天名。譯曰他化自在。玄應音義三曰:「波羅尼蜜天,或云婆舍跋提天,此云他化自在天。」
波羅蜜多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曰播啰弭多,(參見:波羅蜜)
波羅蜜形
【佛學大辭典】
(術語)明妃之表相,即女形也。明妃即三昧之形,見秘藏記鈔一。
波羅頗迦羅蜜多羅
【佛學大辭典】
(人名)(參見:波頗)
帛尸梨蜜多羅
【佛學大辭典】
(人名)Srimitra,又作帛尸黎蜜多羅,西域三藏名,譯曰吉友。梁高僧傳一曰:「帛尸黎蜜多羅,此云吉友。」帛者應為西域國名之略。
帛尸黎蜜多羅
【佛學大辭典】
(人名)同帛尸梨蜜多羅。
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趙宋旋護譯。佛在鷲峰為帝釋說般若之義無邊,又說頌說咒。與通行之般若心經別本同。
毗世沙蜜多羅
【佛學大辭典】
(人名)Vis/es!amitra,成唯識論十大論師之一。譯曰勝友。見唯識述記一本。
毗末羅蜜多羅
【佛學大辭典】
(人名)Vimalamitra,論師名。譯曰無垢友。見西域記四。
毗奢蜜多羅
【佛學大辭典】
(人名)梵音Vis/va%mitra,紀元前六世紀頃之人。釋尊幼年時師事之人也。
食蜜
【佛學大辭典】
(譬喻)以喻學佛道也。四十二章經曰:「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猶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div>
持戒波羅蜜
【佛學大辭典】
(術語)六度之一。(參見:戒波羅蜜)
【佛學常見辭匯】
六度之一。(參見:六度)
六度
【佛學大辭典】
(名數)六波羅蜜也。舊稱波羅蜜,譯言度。新稱波羅蜜多,譯言到彼岸。度為度生死海之義,到彼岸為到涅槃岸之義,其意一也。其波羅蜜之行法有六種: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仁王經上曰:「六度四攝一切行?!?參見:波羅蜜)

【佛學大辭典】
(名數)初五度如前。第六智慧,分別真理也,此六度為萬行之總體。前五為福行,后一為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而斷惑證理,渡生死海也。
【佛學常見辭匯】
六種行之可以從生死苦惱此岸得度到涅槃安樂彼岸的法門,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布施能度慳貪,持戒能度毀犯,忍辱能度瞋恚,精進能度懈怠,禪定能度散亂,般若能度愚癡。請參見附表。



┌───────────────────┐
6   5   4   3   2   1
般   禪   精   忍   持   布
若   定   進   辱   戒   施
│   │   │   │   │   │
┌┴┐ ┌┴┐ ┌┴┐ ┌┴┐ ┌┴┐ ┌┴┐
一法生 意口身 求修斷 無法生 饒攝律 無法財
切空空 定定定 化精精 生忍忍 益善儀 畏施施
智智智     精進進 法   有法戒 施
智       進   忍   情戒

└┬┘ └┬┘ └┬┘ └┬┘ └┬┘ └┬┘
│   │   │   │   │   │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愚   散   懈   瞋   毀   慳
癡   亂   怠   ?!  》浮  ∝?br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密中。以無所舍法,應具足檀波羅密。施者受者及財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應具足尸羅波羅密。心不動故,應具足羼提波羅密。身心精進不懈怠故,應具足毗梨耶波羅密。不亂不昧故,應具足禪波羅密。于一切法不著故,應具足般若波羅密?!?br />【三藏法數】
(出六度集經)
〔一、檀那〕,梵語檀那,華言布施。施有二種:一者財施,謂以飲食、衣服、田宅、珍寶及一切資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謂從諸佛及善知識,聞說世間、出世間善法,以清凈心轉為他說也。
〔二、尸羅〕,梵語尸羅,華言性善。謂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據義而譯也。正翻止得,謂止惡得善也。又翻為戒,謂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惡也。
〔三、羼提〕,梵語羼提,華言忍辱。忍辱有二種:一者生忍,謂于恭敬供養(yǎng)中,不生憍逸,于嗔罵打害中,不生怨恨也。二者法忍,謂于寒熱風雨饑渴等法,惱害之時,能安能忍,不生嗔恚憂愁也。
〔四、毗梨耶〕,梵語毗梨耶,華言精進。精進有二種:一者身精進,謂若勤修善法,行道禮誦,與夫講說,不自放逸也。二者心精進,謂若勤行善道,心心相續(xù),不自放逸也。
〔五、禪那〕,梵語禪那,華言靜慮。專心歛念,守一不散之謂也。禪有二種:一者世間禪,謂色界、無色界、凡夫所修禪也。二者出世間禪,謂聲聞、緣覺、菩薩所修禪也。
〔六、般若〕,梵語般若,華言智慧。謂照了一切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達一切無礙,為諸眾生種種演說也。
祇多蜜
【佛學大辭典】
(人名)Gitamitra,沙門名。譯曰歌友。開元釋教錄三曰:「沙門祇多蜜,或云祇密多,晉云歌友。西域人,識性通敏,聰達宏遠。志存弘化,無憚遠游,爰于晉代譯菩薩十住等經二十三部。
般若波羅蜜多菩薩像
【佛學大辭典】
(圖像)于白蓮華等上結跏跌坐,身黃金色,眾寶瓔珞,遍身莊嚴,首戴寶冠,冠系白繪,兩邊垂下,左手當心,持般若之梵篋,右手當乳,作說法印,以大拇指壓無名指之頭是也,即想菩薩頂至于足,身之諸毛孔,流出光明,作種種之色,遍滿法界。一一光中,化無量之佛,遍于虛空界之諸世界中。普為眾生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甚深之法,皆使悟解也。見仁王般若念誦法。陀羅尼集經三畫大般若像法曰:「其菩薩身,除天冠外身長一肘,通身白色,面有三眼,似天女相,形貌端正如菩薩形。師子座上結跏趺坐,頭戴天冠,作簸箕光,其耳中著真珠寶珰,于其項下著七寶瓔珞,兩臂作屈,左臂屈肘側在胸上,其左手仰五指申展,掌中畫作七寶經函,其中具有十二部經,即是般若波羅蜜多藏。右手垂著右膝之上,五指舒展,即是菩薩施無畏手。(中略)菩薩右?guī)茶竽μ欤ㄉ戆咨?,耳著寶珰,其項上著七寶瓔珞,?img src="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qz/9F61.gif" border=0>毹上。(中略)菩薩左廂安帝釋天,通身白色,耳著寶珰,其項上著七寶瓔珞,立毹上?!?/div>
般若波羅蜜多根本印
【佛學大辭典】
(印相)以兩手背相附,而收二頭指,以二小指屈掌中,以二大拇指各壓二指之頭,置于心上,誦經中之陀羅尼七遍,結此印,誦此陀羅尼,而行法之行者,即變成般若波羅蜜菩薩,為一切諸佛之母。見仁王般若念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