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9詞典 4分類詞匯 65
《漢語大詞典》:吟髭
詩人的胡須。 唐 杜荀鶴 《亂后再逢汪處士》詩:“笑我於身苦,吟髭白數(shù)莖?!?元 喬吉 《折桂令·拜和靖祠》曲:“再四嗟咨,捻此吟髭,彈指歌詩?!?明 楊慎 《題秋江遠(yuǎn)眺圖》詩:“老倦捫蘿與攀葛,倚闌獨(dú)把吟髭捋。” 清 鄭燮 《淮陰邊壽民葦間書屋》詩:“隔岸微聞寒犬吠,幾拈吟髭更漏長?!?/div>
分類:詩人胡須
《國語辭典》:虬須(虯鬚)  拼音:qiú xū
蜷曲的胡須。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挂沧鳌蛤绊殹埂?/div>
分類:拳曲胡須
《漢語大詞典》:霜髭
(1).白須。 唐 方干 《早春》詩:“不信風(fēng)光疾於箭,年來年去變霜髭?!?宋 蘇軾 《次韻僧潛見贈》:“霜髭不剪兒童驚,公侯欲識不可得?!?明 文徵明 《元旦試筆》詩:“暮齒不嫌來日短,霜髭較似去年多。” 清 厲鶚 《新正試筆次許觀初韻》之一:“漸茁霜髭明鏡里,自回青眼野鷗邊?!?br />(2).指胡須變白。 唐 賈島 《送南卓歸京》詩:“殘春別鏡陂,罷郡未霜髭?!?/div>
分類:白須胡須
《國語辭典》:黃須(黃須)  拼音:huáng xū
老年人的胡須?!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九:「傴兜怪臉,尖下頦,生幾莖黃須;突兀高顴,濃眉毛,壓一雙赤眼?!?/div>
分類:胡須老人
《漢語大詞典》:奮髯(奮髯)
抖動(dòng)胡須。激憤或激昂貌。漢書·朱博傳:“ 齊郡 舒緩養(yǎng)名, 博 新視事,右曹掾史皆移病臥…… 博 奮髯抵幾曰:‘觀 齊 兒欲以此為俗邪!’” 唐 王維 《為畫人謝賜表》:“裂眥奮髯,髮衝鶡冠?!?宋 蘇軾 《京師哭任遵圣》詩:“奮髯走猾吏,嚼齒對姦將。” 清 魏源 《陜西按察使贈布政使嚴(yán)公神道碑銘》:“及其馳騁上下,奮髯哆頤,沙聚數(shù)千里,龜灼數(shù)百世。”
《漢語大詞典》:挽須(挽鬚)
見“ 挽鬚 ”。
亦作“ 挽須 ”。 捋胡須。 唐 杜甫 《北征》詩:“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問事競挽鬚,誰能即嗔喝?” 清 黃遵憲 《小女》詩:“小女挽鬚爭問事,阿娘不語又牽衣。”
分類:胡須
《漢語大詞典》:捋須(捋鬚)
(1).見“ 捋虎鬚 ”。
(2).撫摩自己的胡須。常謂顯示豪邁之氣。 元 馬祖常 《贈陳眾仲秀才纈云辭》:“南陌紫塵十丈高,捋鬚買酒意氣豪。”
《國語辭典》:捋虎須(捋虎鬚)  拼音:lè hǔ xū
拔老虎的胡子。比喻做冒險(xiǎn)的事?!度龂尽>砦辶?。吳書。朱桓傳》裴松之注引《吳錄》:「桓奉觴曰:『臣當(dāng)遠(yuǎn)去,愿一捋陛下須,無所復(fù)恨。』權(quán)馮幾前席,桓進(jìn)前捋須曰:『臣今日真可謂捋虎須也?!粰?quán)大笑?!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436' target='_blank'>韓偓 安貧詩:「謀身拙為安蛇足,報(bào)國危曾捋虎須?!挂沧鳌赴位㈨殹?、「撩虎須」。
《漢語大詞典》:頭須(頭鬚)
(1).頭發(fā)和胡須。東觀漢記·吳良傳:“前見 良 頭鬚皎然,衣冠甚偉。” 宋 楊萬里 《行路難》詩:“雪色少年成皺鐵,鐵色頭鬚卻成雪?!?br />(2).扎在發(fā)髻上類似穗子的裝飾品。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頭綰三角兒,三條紅羅頭鬚,三隻短金釵。”《水滸傳》第五一回:“那小衙內(nèi)穿一領(lǐng)緑紗衫兒,頭上角兒拴兩條珠子頭鬚?!?/div>
《漢語大詞典》:銜須(銜鬚)
(1).口含胡須。 東漢 溫序 為 隗囂 別將 茍宇 所拘劫,堅(jiān)強(qiáng)不屈,拒絕投降。 宇 賜劍使自裁?!?序 受劍,銜鬚於口,顧左右曰:‘既為賊所迫殺,無令鬚污土?!旆鼊Χ馈!笔乱?span id="62aiyam" class="book">《后漢書·獨(dú)行傳·溫序》。后因以“銜鬚”表示臨難不屈、大義凜然。北史·酈道元傳論:“ 道元 遭命,有銜鬚之風(fēng)?!?清 夏燮 中西紀(jì)事·朱貴廟碑:“ 揚(yáng)州 都督,殉早銜鬚。”
(2).口含胡須。一種憤怒的表示。南齊書·柳世隆傳:“ 攘 兵燒營而去,火起仍覺, 攸之 怒,銜鬚咀之?!?/div>
《漢語大詞典》:胡髯(鬍髯)
頰旁及下巴上的胡須。新五代史·雜傳十五·慕容彥超傳:“嘗冒姓 閻氏 , 彥超 黑色胡髯,號 閻崑崙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二折:“不由我這胡髯乍滿頷頦?!?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猿五百歲化為玃,玃千歲化為老人,燕千歲生胡髯?!?br />亦作“ 鬍髥 ”。 胡須。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正失·封泰山禪梁父》:“《封禪書》説:‘ 黃帝 升封 泰山 ,於是有龍垂鬍髥下迎 黃帝 。’”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支動(dòng):“《述異要》云:五百歲燕生鬍髯。”
《漢語大詞典》:髭發(fā)(髭髮)
須發(fā)。 晉 袁宏 后漢紀(jì)·桓帝紀(jì)下:“黨事之興, 馥 名在捕中, 馥 乃髠髭髮,易姓名,匿跡遠(yuǎn)竄,為人傭賃。”《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獄主報(bào)言:‘門外有一三寶,剃除髭髮,身披法服,稱言是兒,故來訪看?!?宋 林逋 《送史殿省典封州》詩:“髭髮柂分白,旌旗瘴減紅。”
分類:須發(fā)
《漢語大詞典》:垂胡
(1).胡須下垂。 宋 蘇軾 《送喬仝寄賀君》詩之一:“爾來八十胸垂胡,上山如飛嗔人扶。” 王十朋 集注:“胡,胸前毛也?!?br />(2).頷肉下垂。胡,下頷肉。 宋 陸游 《七十》詩:“身世蠶眠將作繭,形容牛老已垂胡?!?/div>
《漢語大詞典》:髭鬢(髭鬢)
胡須和鬢發(fā)。 唐 白居易 《再到襄陽訪問舊居》詩:“今過 襄陽 日,髭鬢串成絲?!?span id="0kq4qce" class="book">《莊子·列御寇》“美髥長大” 唐 成玄英 疏:“髥,髭鬢也?!?元 關(guān)漢卿 《裴度還帶》第一折:“憂愁的髭鬢斑白,尚兀自還不徹他這窮途債。”
《漢語大詞典》:虬髭
亦作“虯髭”。
(1).卷曲的胡須。 南朝 陳 徐陵 《移齊文》:“於是 衛(wèi) 、 霍 、 甘 、 陳 ,虬髭瞋目,心馳 隴 路,志飲 河 源,乘勝長驅(qū),未加所限。”
(2).即 虬髯客 。 唐 李咸用 《別李將軍》詩:“一拜 虯髭 便受恩,宮門細(xì)柳五搖春。男兒自古多離別,懶對英雄淚滿巾。”參見“ 虬髯客 ”。
《國語辭典》:虬髯客(虯髯客)  拼音:qiú rán kè
唐人傳奇虬髯客傳中的人物,據(jù)傳即隋末俠士張仲堅(jiān)。其人髯赤而蜷曲,結(jié)識李靖、紅拂,欲起事反隋,但因不愿與李世民爭奪天下,乃遁入扶馀國,殺其國君,自立為王。
《國語辭典》:拂須(拂鬚)  拼音:fú xū
1.用手梳理或撫摸胡須。如:「爺爺拂須而笑。」
2.比喻部屬對長官的逢迎動(dòng)作。語出《宋史。卷二八一。寇準(zhǔn)傳》:「初,丁謂出準(zhǔn)門至參政,事準(zhǔn)甚謹(jǐn)。嘗會食中書,羹污準(zhǔn)須,謂起,徐拂之。準(zhǔn)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邪?』謂甚愧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