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9—1116 【介紹】: 宋僧。馀杭人,俗姓唐,字湛然,號安忍子。年十八得度,從神悟禪師講學(xué)天臺教觀。博究群宗,以律為本。神宗元豐中移靈芝寺,居三十年,世稱靈芝尊者。賜謚大智律師。有《資持濟(jì)緣行宗》、《應(yīng)法住法報(bào)恩諸記》、《芝園集》等。
全宋詩
釋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釋氏疑年錄》卷七),字湛如,號安忍子,俗姓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傳天臺教觀,深明教律。神宗元豐中住靈芝崇福寺,歷三十年?;兆谡土曜?,年六十九。賜謚大智律師。有《芝園集》二卷、《補(bǔ)續(xù)芝園集》一卷、《芝園遺編》三卷傳世。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咸淳臨安志》卷七○、七九。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二
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字湛然,號安忍子,俗姓唐,錢唐馀杭(今屬浙江杭州)人。幼出家居祥符寺,后禮神悟大師處謙習(xí)天臺教觀,博究群宗,以律為本。元豐中住持杭州靈芝寺,歷三十年。著述頗豐,今存《無量壽經(jīng)義疏》,《阿彌陀經(jīng)義疏》,《資持》、《濟(jì)緣》、《行宗》諸記,又有《芝園集》二卷及《芝苑遺編》、《補(bǔ)續(xù)芝園集》等。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賜謚大智律師。見《咸淳臨安志》卷七○,《釋門正統(tǒng)》卷八,《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二七。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少依祥符東藏慧鑒師學(xué)毗尼。及見神悟謙公講天臺教觀。遂摳衣出門。博究群宗。以律為本。又從廣慈受菩薩戒。戒光發(fā)見。頓漸律儀罔不兼?zhèn)?。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布伽黎。杖錫持缽。乞食于市。楊無為贊之曰。持缽出。持缽歸。佛心常在四威儀。初入廛時(shí)人不識。虛空常有鬼神知。四主郡席。晚居靈芝。凡三十年。眾常數(shù)百。嘗言化當(dāng)世莫若講說。垂將來莫若著書。撰資持濟(jì)緣行宗應(yīng)法住法報(bào)恩諸記。十六觀小彌陀義疏。及刪定律尼本。共百馀卷。芝園集二十卷。自號安忍子。政和六年秋。命諷普賢行愿品。趺坐而化。漁人皆聞天樂聲。建塔靈芝西北。謚大智。 贊曰。 毗尼秘藏  終南著稱  中微孰振  大智崛興 儀合萬行  論集諸乘  芝園西邁  天樂來迎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一
釋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子也。少依祥符東藏慧鑒。年十八通《法華》,試經(jīng)得度,專學(xué)毗尼。及見神悟謙師講天臺教觀,博究群宗,以律為本。乃從廣慈授菩薩戒,慧定珠圓,威儀中度,綱領(lǐng)條貫,罔不兼?zhèn)?。后嗣法允堪,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伽黎,杖錫持缽,乞食于市。苦行清修,遐邇感應(yīng),重造明州五臺戒壇。壇成,有一老人神氣超邁,眉須皓白,進(jìn)而啟曰:“愿獻(xiàn)三珠用賀新壇。”叩其姓氏,笑而不答,飄然竟去。因置珠壇心,屢有光異。其后壇主嘗會十師,開大法戒,夜分有一僧登壇,忽睹圓光外徹,中見善財(cái)童子。僧乃驚呼,眾起視之,悉皆環(huán)禮。自是益昭虔懇,而珠光所見神異非一,世所罕聞。元豐間繼真悟主昭慶。晚居靈芝。三十年攝??講授,眾逾五百,每言“生宏律范,死歸安養(yǎng),平生所得惟此法門?!庇辛x天遠(yuǎn)來求法,為授菩薩戒。登壇六十馀會,度者幾及萬人,所至伽藍(lán)必為結(jié)界。政和六年丙申九月一日,集眾諷《行愿品》,趺坐而化,葬寺之西北。謚“大智律師”,塔曰“戒光”。著有《資持記》以釋《南山行事鈔》,《濟(jì)緣記》以釋《羯磨疏》,《行宗記》以釋《戒疏》,《住法記》以釋《遺教疏》,《報(bào)恩記》以釋《盂蘭盆疏》、《觀無量壽佛經(jīng)》、《彌陀經(jīng)》諸義疏,及《刪定尼戒本》凡百馀卷。嘗謂其徒曰:“欲化當(dāng)世,無如講說。若垂來茲,必資著述?!惫士谡b手書,孜孜不輟,累歲積學(xué),老而忘疲,其精詣所至,福應(yīng)斯閎,珠光祥善,有自來矣。照有《題白云庵》詩曰:“道人倦逢迎,結(jié)庵就巖穴。靜愛山頭云,空濛如積雪。隨風(fēng)亦卷舒,觸石更明滅。郤憶古人詩,祗可自怡悅?!闭諊L持缽乞食,無為居士楊杰頌之曰:“持缽出,持缽歸,佛言常在四威儀。初時(shí)入廛人不識,虛空自有鬼神知?!庇轴屧獜?fù)贊云:“毗尼秘藏,終南著稱。中微誰振,大智崛興。儀合萬行,論集諸乘。芝園西邁,天樂來迎?!?/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仲錫。曾公亮從子。哲宗元祐中,累官水部員外郎。河決內(nèi)黃,奉詔行視,疏蘇村,鑿巨野,導(dǎo)之北流,紓澶、渭、深、瀛諸州之害。遷都水使者,治洛水,消除水患。累官戶部尚書,罷知杭州。歷知成德軍、太原府。卒年六十。
全宋文·卷二五六九
曾孝廣,字仲錫,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從子。元豐末為北外都水丞。元祐中,出通判保州。久之,復(fù)都水丞。元符初為水部員外郎,以導(dǎo)河北流功遷都水使者。出為陜西、京西轉(zhuǎn)運(yùn)副使,擢戶部侍郎,進(jìn)尚書。崇寧四年,罷為天章閣待制、知杭州,徙知潭、鄆、饒、廣州,歷成德軍、太原府。復(fù)故職而卒,年六十。有文集二十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二之二五、方域一五之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五、五一九,《宋史》卷二○、二○八及三一二本傳,《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三、四、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女真完顏部人。烏魯玄孫。與烏古乃長子同名。遼壽昌三年,從盈歌攻阿疏,阿疏走遼,遼使來,令勿攻阿疏。盈歌歸,留劾者守阿疏城,凡三年,卒攻破之。
耶律朮者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人,字能典。天祚帝乾統(tǒng)初,補(bǔ)祗候郎君。天慶中左遷為咸州糺將。嘗與耶律章奴謀立魏王耶律淳,事敗逃亡被執(zhí)。見天祚帝,厲聲數(shù)其過惡,陳危亡之本,遂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1—1128 【介紹】: 宋僧。筠州人,俗姓喻,一說姓彭,號覺范,后改名德洪。入清涼寺為僧。以醫(yī)識張商英,又往來郭天信之門?;兆谡驮?,因張、郭得罪而受累,配朱崖。后釋歸。喜游公卿間,戒律不嚴(yán)。工詩,善畫梅竹。有《石門文字禪》、《冷齋夜話》、《林間錄》、《僧寶傳》、《臨濟(jì)宗旨》等。
全宋詩
釋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號覺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雙成,依三峰靘禪師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試經(jīng)于東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為僧。四年后南歸,依真凈禪師于廬山歸宗寺,隨真凈遷洪州石門。二十九歲始,游方東吳、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涼寺。冒名剃度事發(fā),入獄一年,勒令還俗。后至東京,入丞相張商英、樞密郭天信門下,再得度,賜名寶覺圓明禪師?;兆谡驮辏ㄒ灰灰灰唬?,張、郭貶黜,亦受牽連,發(fā)配朱崖軍(今海南三亞)。三年,得釋。四年,返筠州,館于荷塘寺。后又被誣以張懷素黨系留南昌獄百馀日,遇赦,歸湘上南臺。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書善畫,尤擅繪梅竹(《圖繪寶鑒》),多與當(dāng)時(shí)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詩名最盛(《四庫全書·林間錄》提要)。有《石門文字禪》、《天廚禁臠》、《冷齋夜話》、《林間錄》、《禪林僧寶傳》等。事見《石門文字禪·寂音自序》,《僧寶正續(xù)傳》卷二、《嘉泰普燈錄》卷七、《五燈會元》卷一七有傳?!〉潞樵?,以明萬歷二十五年徑山興圣萬禪寺刊《石門文字禪》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遺書》本(簡稱武林本),《宋詩鈔補(bǔ)》(簡稱鈔補(bǔ))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惠洪(一○七一——一一二八),又作慧洪,字覺范,易名德洪,號寂音尊者,又自署老儼、甘露滅,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俗姓喻氏。年十四,父母并歿,從云庵克文等學(xué)出世法。十九歲試經(jīng)東京,得度,假惠洪籍為大僧,能通《唯實(shí)論》。服勤四年,南歸廬山依克文,又隨克文遷洪州石門。崇寧中,與陳瓘、張商英、黃庭堅(jiān)等游,主臨川北禪院,遷金陵清涼寺。大觀三年秋,以僧控冒籍訕謗,入制獄一年。張商英、郭天信為奏得免,并許改名德洪,賜師號。政和元年十月,張、郭被黜,坐交通二人,詔奪僧籍配海南。三年五月被赦還。次年復(fù)被拘于并州獄,久之乃得釋還鄉(xiāng),野服往來九峰、洞山間四年。后又為狂道士誣為張懷素黨人,坐系南昌獄百馀日,會赦得免,居湘中。靖康中,許還僧籍復(fù)舊名。建炎二年五月卒,年五十八。惠洪博學(xué)強(qiáng)識,工詩畫,有名于世。著述甚豐,今存《法華經(jīng)合論》、《楞嚴(yán)經(jīng)合論》、《臨濟(jì)宗旨》、《智證傳》、《禪林僧寶傳》、《林間錄》、《石門文字禪》、《冷齋夜話》、《天廚禁臠》等。事跡見本集卷二四《寂音自敘》,《五燈會元》卷一七,《僧寶正續(xù)傳》卷二等。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二
禪師諱德洪。字覺范。筠州新昌喻氏子。年十四。父母并月而歿去。依三峰靚禪師為童子。十九試經(jīng)。東都假天王寺舊籍惠洪名為大僧。依宣秘律師受唯識論臻其奧。博觀子史。有異才。以詩鳴京華。搢紳間。久之南歸。依歸宗真凈禪師。研究心法。隨遷泐潭。凡七年。得真凈之道。辭之東吳。歷沅湘。一日閱汾陽語。重有發(fā)藥。于是??次洗然。辨博無礙。崇寧中。顯謨朱世英請出世臨川之北禪。先是寺有古??應(yīng)真十六軸。久亡其一。師至以詩嘲之。未淹辰而應(yīng)真見夢所匿之家。丐歸寺中。因得之。世以謂尊者猶畏其嘲而歸焉。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漕使吳正仲請居清涼。未閱月為狂僧誣。以度牒冒名。旁連訕謗事。入制獄。鍛鍊久之。坐冒名。著逢掖。走京師。見丞相張無盡。特奏得度。改今名。太尉郭天民奏錫椹服。號寶覺圓明。自稱寂音尊者。未幾坐交張郭厚善。張罷政事。時(shí)左司陳瑩中撰尊堯錄將進(jìn)御。當(dāng)軸者嫉之。謂師頗助其筆削。政和元年十月。褫僧伽黎配海外。三年春。遇赦。歸于江西。是冬復(fù)證獄于并州。明年得還。往來九峰洞山。野服蕭散。以文章自娛。將自西安入衡湘。依法屬以老。復(fù)為狂道士。執(zhí)以為張懷素黨。下南昌獄。治百馀日。非是會赦免。歸湘西之南臺。仍治所居。榜曰明白庵。自為之銘。其敘曰。予世緣深重。夙習(xí)羈縻。好論古今治亂是非成敗。交游多譏訶之。獨(dú)陳瑩中曰。于道初不相妨。譬如山川之有煙云。草木之有華滋。所謂秀媚精進(jìn)。予心知其戲。然為之不已。大觀元年春。結(jié)茅于臨川。名曰明白。欲痛自治。也瑩中聞之。以偈見寄曰。庵中不著毗耶座。亦許靈山聞法人。便謂世間憎愛盡。攢眉出社有誰嗔。于有堤岸輒決。又復(fù)袞袞多言。然竟坐此得罪。出九死而僅生。恨識不知微。道不勝習(xí)。乃收召魂魄。料理初心。而為之銘曰。雷霆發(fā)聲。萬國春曉。聞?wù)卟谎?。心得意了。木落霜清。水歸汰在。忽然震驚。聞?wù)唏敼?。合妙日用。如春雷霆。背覺合塵。如冬震驚。萬機(jī)休罷。隨緣放曠。尚無了知。安有倒想。永惟此恩。研味其旨。一庵收身。以時(shí)臥起。語默不昧。絲毫弗差。蒙雜而著。隨孚于嘉。于是覃思經(jīng)論著義疏。發(fā)揮圣賢之秘奧。及解易。作僧寶傳成。撫而嘆曰。冒障海極。并門間關(guān)。萬死而不斃。天其或者遲以卒此乎。世有賢者。當(dāng)知我矣。將負(fù)之入京。抵襄陽會難。淵圣登極。大逐宣和用事者。詔贈丞相商英司徒。賜師重削發(fā)。還舊師名。未幾國步多艱。退游廬阜。建炎二年夏五月。示寂于同安。閱世五十有八。門人建塔于鳳棲山。師之才章。蓋天稟然。幼覽書籍。一過目。畢世不忘。落筆萬言。了無停思。其造端用意。大抵規(guī)模東坡。而借潤山谷。至于出入禪教。議論精博。其才實(shí)高。圜悟禪師以為筆端具大辯才。不可及也。與士大夫游。議論袞袞。雖稠人廣座。至必奮席。初在湘西。見山谷。與語終日。不容去。因有詩贈之。略曰。不肯低頭拾卿相。又能落筆生云煙。其后山谷過宜春。見其竹尊者詩。咨賞。以為妙入作者之域。頗恨東坡不及見之。著林間錄二卷。僧寶傳三十卷。高僧傳十二卷。智證傳十卷。志林十卷。冷齋夜話十卷。天廚禁臠一卷。石門文字禪三十卷。語錄偈頌一編。法華合論七卷。楞嚴(yán)尊頂義十卷。圓覺皆證義二卷。金剛法源論一卷。起信論解義二卷。并行于世。 贊曰。丞相張無盡稱覺范。蓋天下之英物。圣宋之異人。然古之高僧。以才學(xué)名世。殆與覺范并驅(qū)者多矣。必以清標(biāo)懿范相資而后美也。覺范少歸釋氏。長而博極群書。觀其發(fā)揮經(jīng)論。光輔叢林。孜孜焉。手不停綴。而言滿天下。及陷于難。著逢掖出。九死而僅生。垂二十年。重削發(fā)。無一辭叛佛而改圖。此其為賢者也。然工呵古人。而拙于用己。不能全身遠(yuǎn)害。峻戒節(jié)以自高。數(shù)陷無辜之罪。抑其恃才。暴耀太過。而自取之邪。嘗自謂。識不知微。道不勝習(xí)者。不獨(dú)為洪實(shí)錄。亦以見其自欺焉。惜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7—1141 【介紹】: 宋僧。臺州臨海人。俗姓薛,號智涌,世稱虎溪尊者。七歲出家,十六具戒,從安國惠師學(xué)天臺教義。后居臺州白蓮寺,講演二十余年,學(xué)者爭歸之。有《止觀圓宗記》、《解十不二門樞要》、《虎溪前后集》等。
大明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篇第一 解義篇第二之一
釋了然號智涌。出家郡之白蓮寺。講演天臺教觀二十馀年。精勵后學(xué)白業(yè)潛修。日惟一餐常坐達(dá)旦。一夕夢。二龍?jiān)浦薪粦蚩针H忽然化為神人。從空而降謁師。且于衣袖出一書示曰。師七日后當(dāng)行西歸。了然既寤知是往生之應(yīng)。乃撾鼓集眾。登座說法遺囑后事。已而書偈曰。因念佛力得生樂國。凡汝諸人可不自逸。即索浴更衣。命眾同聲誦彌陀經(jīng)。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一眾皆聞天樂之音盈空。祥光燭于天表。
補(bǔ)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了然。臺臨海薛氏子。處胎十三月而生。十六具戒。從安國惠師。學(xué)教觀得要領(lǐng)。嘗夢坐盤石泛大海。望大士坐山上竹林間。師正立。說百偈以贊。覺憶其半。自是頓發(fā)辯才。侍安國遷白蓮。未幾去。謁明智。凡有所論。皆首肯之。因舉住廣嚴(yán)。師曰。吾不當(dāng)負(fù)所得。卒為安國嗣。居山二十四年。學(xué)者嘗五六百人。紹興戊午。寧海建大會。有使者持牒來。曰。兜率天請師說法。師曰。此間法會未終。使曰。符不可緩。當(dāng)先其次者。即毀師名而去。辛酉五月。夢兩龍戲空中。一化為神人。袖出書曰。師七日當(dāng)行。師唯唯。既寤。集眾說法。且曰。因念佛力。得歸極樂。吾徒勉之。即沐浴更衣。與眾同誦阿彌陀經(jīng)。至西方世界而逝。眾聞天樂騰空。祥光四燭。葬東岡。錫號智涌。師平生多異跡。郡祈雨于玉溪。眾苦路險(xiǎn)。師咒龍使移之。是夜風(fēng)雨大作。旦見潭在所。指夷坦處。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了然,號志涌,出家郡之白蓮寺。講演天臺教觀二十馀年,精勵后學(xué),白業(yè)潛修。日惟一餐,常坐達(dá)旦。一夕夢二龍?jiān)浦?,交戲空際,忽然化為神人,從空降謁,且于衣袖出一書示曰:“師七日后行當(dāng)西歸?!绷巳患儒唬峭畱?yīng),乃撾鼓集眾,登座說法,遺囑后事,已而書偈曰:“因念佛力,得生樂國,凡汝諸人,可不自逸?!奔此髟「拢娡曊b《彌陀經(jīng)》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一眾皆聞天樂之音盈空,祥光燭于天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鄂州咸寧人,字得之。第進(jìn)士。欽宗靖康間判都水監(jiān)。朝議二帝出郊請和,求道力爭,不聽。金人立張邦昌,令京官不朝者死,求道稱疾不往,召之不能屈。高宗建炎四年,命為襄陽府、鄧、隨、郢州鎮(zhèn)撫使兼知襄陽府,以兵食不給,待命未行。張浚用便責(zé)求道單州團(tuán)練副使,安置忠州。寓蒲圻僧寺。招撫劉忠叛,欲奉求道為主,罵賊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0—1150 【介紹】: 遼金間人,遼后族,本名術(shù)里者。仕遼至護(hù)衛(wèi)太保,被俘降金。金太宗天會四年使宋。宋人勸之反金,仲恭佯許之。還即以告宗望。后歷尚書右丞、平章政事、尚書右丞相。海陵時(shí)封燕國王,除燕京留守。卒謚貞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漳州龍溪人,字華叔。高宗紹興二年進(jìn)士。嘗與高登同讀于郡學(xué)。為連州戶曹,以清白聞。秩滿歸里,聞登以直言被斥,遂不復(fù)仕進(jìn)。性和善,鄉(xiāng)人稱為黃長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69 【介紹】: 楊一作揚(yáng)。宋臨江清江人,字補(bǔ)之。一說名補(bǔ)之,字無咎。自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紫陽居士。寓居洪州南昌。高宗朝累征不起。繪畫擅墨梅,變水墨點(diǎn)瓣為白描圈線,顯梅之清疏淡雅。水墨人物師法李公麟。書學(xué)歐陽詢,筆勢勁利。今存《逃禪詞》,風(fēng)格婉麗。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71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補(bǔ)之,一作名補(bǔ)之,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善書畫,所畫水墨人物學(xué)李伯時(shí),尤善作墨梅。亦工詞,有《逃禪詞》。高宗時(shí),以不直秦檜所為,累征不起。
全宋詩
揚(yáng)無咎(一○九七~一一七一),字補(bǔ)之,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清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晚寓南昌。高宗朝累徵不起。善畫梅,有透梅肝膽入梅心之譽(yù)。孝宗乾道七年卒,年七十五(《全宋詞》冊二)。有《逃禪詞》一卷傳世。事見《皇宋書錄》卷下、《圖繪寶鑒》卷四、《書史會要》卷六。
詞學(xué)圖錄
楊無咎(1097-1171) 字補(bǔ)之,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自稱為草玄(揚(yáng)雄)后裔,故其書姓從"扌"不從"木"。清江(今屬江西)人。恥于依附秦檜,屢被徵召而不就。向子諲晚年居新淦(今江西新干)薌林,二人常詩酒唱和。精書畫,所作墨梅深受珍視,傳世作品有乾道元年(1165)作《四梅圖》卷及《雪梅圖》卷,《雪梅圖》卷首有揚(yáng)補(bǔ)之自用印三方,卷末有海野老農(nóng)曾覿題詩并識。有《逃禪詞》,收入《宋六十名家詞》。
全宋文·卷四一四九
楊補(bǔ)之(一○九七——一一七一),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以詩薦于朝,試禮部不偶,不復(fù)事舉子業(yè)。高宗朝以不直秦檜,累徵不起。工書畫,字得歐虞筆法,善作墨梅,進(jìn)于皇帝,上笑曰「村梅也」,因自名「村梅」。有詞集《逃禪詞》。見《圖繪寶鑒》卷四,隆慶《臨江府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湖南使者,失名。高宗紹興末為荊湖南路轉(zhuǎn)運(yùn)司屬官,駐衡州。事見《夷堅(jiān)三志辛》卷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靖康小雅》作者,南渡初人,身經(jīng)喪亂。著有《靖康小雅》,已佚,《三朝北盟會編》中多有引錄。其書多記北宋末宋金之戰(zhàn)死事及被虜諸臣事,先敘某人生平事跡,后系四言詩作贊,模仿《詩經(jīng)》,因稱“小雅”。今錄詩十四首。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名僧
馀事。亦深于文章。有草集傳士林。嘗撰海東高僧傳。 時(shí)李東觀允甫言。有嘿行者。不知族氏。年可五十。或?yàn)轺??;驗(yàn)轭^陀。不念經(jīng)。不禮佛。終日宴坐瞑如也。有候之者。無貴賤不舉目改觀。問其名不應(yīng)。問從甚處來亦不應(yīng)。故以嘿行者名焉。居歸正寺別區(qū)。時(shí)予??在龜城。道人存純謂予言。行者嘗冬月數(shù)一座具。著一衲衣。衲中無蟣虱。坐冰突上。寒色不形。學(xué)道后進(jìn)。抱冊往從質(zhì)疑者。無不委細(xì)開說。方大寒恐其凍也。候出時(shí)。遣房子急爇柴頭。溫其突而去。行者來觀之。無喜慍色。徐出戶。拾石礫填突口。泥其灰涂隙。而上宴坐如初。自是不復(fù)遣溫也。嘗齋時(shí)食。菜不用醬。又不禁午后食。值幸則食之。或至七八日不食。自言凡名山有圣跡。無不游觀。予往見不交一言。后乙丑歲冬十月。游窟巖寺。寺僧曰。近嘿行者。來陟鹯嵓。樂之。就石窟搆一小庵。躬負(fù)石等階。新開磴道。自山下至窟。置三百馀層。無一石動搖者。時(shí)聞齋鼓。下來飯食。至十馀日不下。因往候焉。片石上有七言頌。是行者所作。其言頗涉神仙事。庚午歲。以定戎分道乘傳復(fù)至龜城。問行者今在何所。城人云。頃往奉州三角山門巖居焉。去歲夏月住窒巖寺。時(shí)謂寺僧曰。有思自北方來萃此城。因下山入城。乘城上巡行而出。城人皆見之。后有鬼火。晝伏昏起。其色青。小大不等。或入人家?;蚓蹐@樹?;蝻w空中。城人擊鳴[咒-幾+尤]以噪之。守夜不眠。如是過數(shù)日方止。時(shí)余之妻息。下在是城。問之果然。后有僧益芬。來告余。近往三角山。見行者無小恙好在。近旁村民??中姓咧ァO嗯c修宅。所住草屋。日夕供護(hù)焉。將告別。行者謂芬曰。大都修行者。不以寒若易其志。今之修行。必欲高樓屹殿庇其徒。美食細(xì)服供其身。出入公卿士大夫之門。諭以造寺息利。為得福多。屠割平民。烏在其為修行者歟。汝勉之無忽也。芬佩服焉。東觀言如此。因撰傳以補(bǔ)僧史之闕焉(補(bǔ)閑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5—1166 【介紹】: 金上京拔盧古河人,女真族,本名烏者。太祖后侄。十六歲入陜西,曾參與富平戰(zhàn)役。承其父世襲謀克。熙宗時(shí),除博州防御使。公余學(xué)女真字及古算法。不事田獵燕游,以職業(yè)為務(wù),郡中稱治。累官為兵部尚書。世宗立,為右副元帥平定契丹人移刺窩斡反金起事,進(jìn)尚書右丞相,封沂國公。率諸軍駐南京,向宋索唐、鄧、商、海、泗等州及歲幣。議和后拜左丞相兼都元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女真完顏部首領(lǐng)劾里缽(世祖)子。熙宗天會間,追封魯王。海陵王正隆間,改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