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30,分49頁顯示  上一頁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三紙無驢
桑根紙
桑穰紙
嚼墨噴紙
蠲糨紙
卷筒紙
卡紙
九萬箋紙
蠟光紙
刻紙
嘉紙
夾紙燈籠
剪紙片
剪紙投江
剪紙招魂
《國語辭典》:三紙無驢(三紙無驢)  拼音:sān zhǐ wú lǘ
比喻文辭繁冗而不切中要旨。語本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挂沧鳌覆┦抠I驢」。
《漢語大詞典》:桑根紙(桑根紙)
用桑樹根皮為原料制成的紙。質(zhì)地堅(jiān)韌,耐用。 宋 蘇易簡 文房四譜·紙譜:“ 雷孔璋 曾孫 穆之 猶有 張華 與其祖書,所書乃桑根紙也。”
《漢語大詞典》:桑穰紙(桑穰紙)
即桑皮紙。 明 宋應(yīng)星 天工開物·造皮紙:“又桑皮造者曰桑穰紙,極其敦厚,東 浙 所產(chǎn), 三吳 收蠶種者必用之?!眳⒁姟?桑穰 ”、“ 桑皮紙 ”。
《國語辭典》:嚼墨噴紙(嚼墨噴紙)  拼音:jué mò pēn zhǐ
傳說班孟能含墨咀嚼后,將擺在面前的紙噴滿具有意義的文字。典出晉。葛洪《神仙傳》卷一○。后以嚼墨噴紙稱人善寫文章。如:「瞧他作文時(shí),文思泉涌,嚼墨噴紙,一揮而就,真是令人嘆服。」
分類:為文
《漢語大詞典》:蠲糨紙(蠲糨紙)
一種用漿漿過的潔白光滑的紙。 明 宋應(yīng)星 天工開物·造皮紙:“ 永嘉 蠲糨紙,亦桑穰造。”參見“ 蠲紙 ”。
《漢語大詞典》:蠲紙(蠲紙)
(1). 唐 宋 時(shí) 杭州 、 溫州 等地所造紙名。紙質(zhì)潔白瑩滑,故稱。 宋 趙與時(shí) 賓退錄卷二:“ 臨安 有鬻紙者,澤以漿粉之屬,使之瑩滑,謂之蠲紙。蠲猶潔也。:‘吉蠲為饎?!?span id="iyuqqgq" class="book">《周禮》:‘宮人除其不蠲?!≈T此?!眳⒁姟?蠲糨紙 ”。一說 吳越 錢氏 時(shí),供此紙者蠲其賦役,故號“蠲紙”。見說郛卷二十引 宋 錢康公 《植跋簡談》。
(2).以頒發(fā)免除賦役證書名義,向民間攤派供應(yīng)的公文用紙。新五代史·雜傳十八·何澤:“戶部歲給蠲符,不可勝數(shù),而課州縣出紙,號為‘蠲紙’。 澤 上書言其敝, 明宗 下詔悉廢戶部蠲紙?!眳⒁姟?蠲符 ”。
《漢語大詞典》:卷筒紙(卷筒紙)
一種制成帶狀并卷在軸上成筒形的紙。主要供輪轉(zhuǎn)印刷機(jī)印刷用。
由造紙機(jī)出來的紙張,經(jīng)復(fù)卷機(jī)裁切并卷成一定寬度的紙卷。供輪轉(zhuǎn)印刷及各種工業(yè)使用。
《國語辭典》:卡紙(卡紙)  拼音:kǎ zhǐ
1.一種每平方公尺重約二百公克,厚度在一般紙張與紙版之間的厚紙。多用來制作明信片或卡片。
2.紙張被卡住。如:「影印機(jī)卡紙了!」
《分類字錦》:九萬箋紙(九萬箋紙)
語林王右軍為會稽令謝安就乞箋紙撿校庫中有九萬箋紙悉以乞謝公
分類:數(shù)目
《國語辭典》:蠟光紙(蠟光紙)  拼音:là guāng zhǐ
一種表面色澤鮮明的加工紙。先以顏料和膠黏劑調(diào)制成的涂料,涂在原紙的表面,再經(jīng)摩擦壓光或燧石磨光而成。
《漢語大詞典》:刻紙(刻紙)
(1). 中國 民間傳統(tǒng)裝飾藝術(shù)的一種。用剪刀剪制花樣,稱為“剪紙”;用刻刀刻制,則稱為“刻紙”。 阿英 《〈察哈爾窗花〉敘記》:“他不受畫稿的限制,不在刻刀和紙上盤算,擴(kuò)大了創(chuàng)作的范圍,觀察活的形象,體驗(yàn)活的感情,并吸收刻紙以外其他藝術(shù)作品的經(jīng)驗(yàn)?!?br />(2).指剪刻成的作品。 陳叔亮 《〈民間刻紙集〉序》:“他生平所做的刻紙窗花,很多是精采的,特別是彩色古裝人物的刻紙,更為群眾所歡迎?!?/div>
《駢字類編》:嘉紙(嘉紙)
方輿勝覽歙績溪界有地名龍須出嘉紙紙有麥光白滑冰翼凝霜之目
《漢語大詞典》:夾紙燈籠(夾紙燈籠)
比喻隱晦,費(fèi)解。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五:“ 杜子美 詩:‘云壑布衣鮐背死,勞生害馬翠眉須?!w紀(jì) 明皇 為 貴妃 取荔枝事也……其旨可謂隱而彰矣。 山谷 謂云壑布衣指 后漢 臨武 長 唐羌 諫止荔枝貢者。此俗所謂厚皮饅頭、夾紙燈籠矣?!?/div>
分類:隱晦
《漢語大詞典》:剪紙片(剪紙片)
電影美術(shù)片的一種,把人、物的表情、動(dòng)作、變化等剪成許多剪紙,再用攝影機(jī)拍攝而成。
《分類字錦》:剪紙投江(剪紙投江)
匯雅貓過揚(yáng)子江金山則不捕鼠厭之者至金山時(shí)剪一紙貓投水中則不忌
分類:雜獸
《漢語大詞典》:剪紙招魂(翦紙招魂)
舊俗,剪紙為幡,以招死者之魂,亦有為病人招魂者。或用為對遠(yuǎn)行之人表示慰藉。 唐 杜甫 《彭衙行》:“暖湯濯我足,翦紙招我魂?!?仇兆鰲 注引 蔡夢弼 曰:“翦紙作旐,以招其魂,不必果有此事,只是多方安慰耳?!?明 徐霖 《繡襦記·得覓知音》:“關(guān)山萬里,誰為我招魂翦紙?” 清 頤道居士 《湘煙小錄·紫湘誄》:“翦紙招魂,采蘅設(shè)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