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6詞典 3分類詞匯 13
《國語辭典》:糾正(糾正)  拼音:jiū zhèng
矯正錯誤?!稌x書。卷四四。石鑒傳》:「多所糾正,朝廷憚之。」
《國語辭典》:露章  拼音:lù zhāng
公布彈劾或薦舉章奏的考核程序?!稘h書。卷八六。何武傳》:「所舉奏二千石長吏必露章,服罪者為虧除,免之而已?!??!端问贰>硪涣?。選舉志六》:「嘉定十二年,命監(jiān)司、守臣舉十科政績所知自代,露章列薦,并籍記審察,任滿,則取其舉數(shù)多、有政績行誼者升擢之。」
《漢語大詞典》:糾曹(糾曹)
亦作“糺曹”。 州郡屬官錄事參軍的別稱。職掌糾舉六曹,勾稽失謬。 唐 劉寬夫 《汴州糾曹廳壁記》:“郡府之有録事參軍,猶文昌之有左右轄,南臺之有大夫中丞也。糾正邪慝,提條舉目,俾六聯(lián)承式,屬邑知方。”太平廣記卷一六○引《異聞錄·秀師言記》:“從此后六年,攝本府糺曹,斯乃小僧就刑之日,監(jiān)刑官人即 九郎 耳?!?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予參 成都 議幙,攝事 漢嘉 ,一見荔子熟。時 凌云山 、 安樂園 皆盛處,糾曹 何預(yù) 元立 、法曹 蔡迨 肩吾 皆佳士,日相與同槃桓?!?/div>
《漢語大詞典》:糾虔(糾虔)
(1).國語·魯語下:“少采夕月,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韋昭 注:“糾,恭也;虔,敬也;刑,法也……因夕月而恭敬觀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焙笾^察舉其罪而慎行天子之法。 晉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君糾虔天刑,章厥有罪,犯關(guān)干紀,莫不誅殛。”晉書·景帝紀:“姦臣 李豐 等靖譖庸回,陰構(gòu)兇慝。大將軍糾虔天刑,致之誅辟?!?br />(2).引申為糾舉督正。 清 龔自珍 《〈江南生橐筆集〉序》:“又本朝糾虔士大夫甚密,糾民甚疏,視前代矯枉而過其正。” 清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三》:“悲夫!悲夫!將欲更定 姬周 之末之文章,不有考文之圣,其孰當之?將欲更 漢 氏也,羣師互有短長,非深於義訓,勇於割聞?wù)?,不能也。無已,則我所欲糾虔,姑在夫引書變?yōu)橥綍H乎?”
《漢語大詞典》:糾擿(糾擿)
糾舉揭發(fā)。《后漢書·光武帝紀下》:“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國,聽羣盜自相糾擿,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李賢 注:“擿,猶發(fā)也。音它狄反?!?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姚璹傳》:“果能攬轡澄清,下車整肅。吏不敢犯,姦無所容,前后糾擿,蓋非一緒?!?span id="ohstdiy" class="book">《明史·李汝華傳》:“還朝,歷吏科都給事中,多所糾擿?!?/div>
《國語辭典》:鄰長(鄰長)  拼音:lín zhǎng
一鄰之長。周代每五家為一鄰,設(shè)鄰長一人掌相糾相受,以輔助官治?,F(xiàn)制則于村里與家戶之間設(shè)鄰,選出鄰長一人,掌一鄰的地方自治事務(wù)。
《漢語大詞典》:糾駁(糾駁,糾駮)
亦作“ 糾駮 ”。糾舉駁正。宋書·禮志三:“ 虞喜 《志林》曰:‘ 吳主 糾駁郊祀,追貶 匡衡 ,凡在見者,莫不慨然稱善也?!?span id="uxumusb" class="book">《南齊書·王琨傳》:“廷尉 虞龢 議社稷合為一神, 琨 案舊糾駮?!?span id="7lg3ulu" class="book">《隋書·律歷志下》:“今隨事糾駁,凡五百三十六條?!?span id="jnctsw1" class="book">《明史·文苑傳四·艾南英》:“始 王李 之學大行,天下談古文者悉宗之,后 鐘 譚 出而一變。至是 錢謙益 負重名於詞林,痛相糾駮?!?/div>
分類:糾舉駁正
《漢語大詞典》:操彈(操彈)
糾舉彈劾。三國志·魏志·鍾繇傳“ 繇 又率諸將討破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既舉文書,操彈失理?!?/div>
分類:糾舉彈劾
《漢語大詞典》:糾問(糾問)
亦作“糺問”。 糾舉問罪。后漢書·蘇不韋傳:“時 魏郡 李暠 為 美陽 令,與中常侍 具瑗 交通,貪暴為民患,前后監(jiān)司畏其埶援,莫敢糺問?!?span id="amwn57o" class="book">《元典章·詔令·政務(wù)》:“如有違犯,從風憲依例糾問?!?/div>
分類:糾舉問罪
《國語辭典》:拾遺舉過(拾遺舉過)  拼音:shí yí jǔ guò
糾舉過錯、匡正缺失?!稘h書。卷四五。蒯通傳》:「先生之于曹相國,拾遺舉過,顯賢進能,齊國莫若先生者?!?/div>
《國語辭典》:調(diào)查權(quán)(調(diào)查權(quán))  拼音:diào chá quán
監(jiān)察院為行使同意、彈劾、糾舉等職權(quán)時,由監(jiān)察委員持監(jiān)察證或派員持調(diào)查證,赴行政院及各部會等機關(guān)、部隊或公私團體,調(diào)查檔案、冊籍或其他有關(guān)文件,以查明事實真相的一種職權(quán)。
《國語辭典》:平政院  拼音:píng zhèng yuàn
民國初年設(shè)置的政府機關(guān)。主要的任務(wù)為察理行政官吏違法不正的行為和糾舉彈劾的案件。相當于今日的監(jiān)察院。
《漢語大詞典》:繩逐(繩逐)
謂糾舉其過失而斥逐之。南史·賀琛傳:“斗筲之人,詭競求進,運挈瓶之智,徼分外之求,以深刻為能,以繩逐為務(wù),長弊增姦,實由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