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樸資茅斯條約(樸資茅斯條約)  拼音:pò zī máo sī tiáo yuē
西元一九○五年日俄戰(zhàn)爭結束后,于美國緬因州基特里一地簽訂的和約。條約內(nèi)容規(guī)定俄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統(tǒng)治權,將旅順口及遼東半島租借權轉予日本,俄國將庫頁島割讓給日本及日俄兩國同意中國對滿洲的主權。
《國語辭典》:東三省事宜條約(東三省事宜條約)  拼音:dōng sān shěng shì yí tiáo yuē
光緒三十一年,清廷與日簽訂的條約。其重要條款有中國承認俄國讓與日本在滿洲的權利、東北加開商埠十六處、安東至奉天鐵路歸日本經(jīng)營十五年、中日合采鴨綠江右岸木材。自此,日本勢力正式進入東北。
《國語辭典》:巴拿馬運河新約(巴拿馬運河新約)  拼音:bā ná mǎ yùn hé xīn yuē
西元一九七七年美、巴就巴拿馬運河的租金、付款、防衛(wèi)、管理等問題所簽訂的條約。條約中規(guī)定運河由兩國雇員組成的運河管理委員會共同經(jīng)營管理,至西元二○○○年運河所有權及管理權歸巴拿馬共和國。
《國語辭典》:停戰(zhàn)協(xié)定(停戰(zhàn)協(xié)定)  拼音:tíng zhàn xié dìng
交戰(zhàn)雙方為停止敵對行為而簽訂的協(xié)議。其中規(guī)定撤兵距離、交換俘虜?shù)葪l件,作為正式和約的基案。
《國語辭典》:巴黎和約(巴黎和約)  拼音:bā lí hé yuē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法、英、日、義等協(xié)約國于西元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對戰(zhàn)敗國德、奧、土、保、匈五國簽訂的和約。主要內(nèi)容為:德將阿爾薩斯、洛林兩地交還法國;薩爾煤礦歸法;凡德國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規(guī)定萊因河以東五十公里為非軍事區(qū),并限制德國軍備,且需支付美、英、法等國巨額賠款。因和約內(nèi)容極為苛刻,致使德國國內(nèi)經(jīng)濟不穩(wěn)定,形成日后希特勒崛起,種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禍根。
《國語辭典》:寫字兒(寫字兒)  拼音:xiě zì ér
簽訂契約的俗稱。
分類:簽訂契約
《國語辭典》:凡爾賽和約(凡爾賽和約)  拼音:fán ěr sài hé yuē
第一次大戰(zhàn)后,協(xié)約國與德國間在巴黎凡爾賽宮所締結的和平條約。共十五章。內(nèi)容包括德國疆土割讓、殖民地主權、戰(zhàn)后賠償、軍備限制等。
《國語辭典》:虎門條約(虎門條約)  拼音:hǔ mén tiáo yuē
清道光二十三年(西元1843),英國乘鴉片戰(zhàn)爭勝利的馀威,脅迫我國訂立虎門補遺條約十七條。其內(nèi)容為片面最惠條款,承認領事裁判權,值百抽五的協(xié)定稅率及租界的成立。此次條約成立,各國相繼效尤,我國從此淪為次殖民地。
《國語辭典》:不得要領(不得要領)  拼音:bù dé yào lǐng
沒有能夠掌握到事物的要點和主旨?!稘h書。卷六一。張騫傳》:「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固?。顏師古。注:「要,衣要也。領,衣領也。凡持衣者則執(zhí)要與領。言騫不能得月氏意趣,無以持歸于漢,故以要領為喻?!骨?。黃宗羲〈答張爾公論茅鹿門批評八家書〉:「鹿門八家之選,其旨大略本之荊川、道思,然其圈點勾抹多不得要領?!?/div>
《國語辭典》:城下之盟  拼音:chéng xià zhī méng
敵國軍隊兵臨城下,抵擋不住,被迫與敵人簽訂和約。語出《左傳。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购笥靡员扔鲬?zhàn)敗屈服的意思。唐。楊炎〈大唐河西平北圣德頌。序〉:「二月乙丑,皇帝以五命之服詔太仆崔稱總中權,專上將,誓軍前之士,卻城下之盟。」《東周列國志》第五五回:「君民效死,與城俱碎,豈肯為城下之盟哉?」
《漢語大詞典》:批準書
國家領導人簽署批準本國同外國簽訂條約的文件。凡需要批準的條約,雙方領導人批準后,兩國互換批準書即可生效。
《漢語大詞典》:牧羊哀話
短篇小說。郭沫若作。1919年發(fā)表。朝鮮李朝子爵閔崇華反對奸臣與日本簽訂“合邦條約”,其繼室李氏卻勾結仆人尹石虎欲謀殺子爵,不料卻誤殺石虎之子子英。閔女佩荑為子英情人,聞訊后哀慟欲絕。是五四時期最早的一篇具有愛國反帝意識的小說。